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地理▏长三角地区海岸线的历史变迁,你知道吗?

溪流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1-10-08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从地图卫片里人们不难发现,在中国东部沿海有几处海岸线周边是黄色的,见下图。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是因为海洋污染吗?如果不是污染,那又是什么呢?泥沙?事实上,这还真不是污染,下面就来聊聊这方面话题。

在江苏如东的外海,有大片的黄色区域这片独特的黄色区域,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片特殊的海洋地貌形态,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它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角洲以南的苏中岸外浅海区,大致以港为顶点向海呈辐射状分布,其规模巨大,形态特殊,且具北大南小的明显不对称格架,在国内外罕见,见下图。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图片

这片位于江苏外海的海洋景观,在低潮的时候,会露出一片一片裸露的沙地,如果你有幸来到这里旅游,你可能会发现,这里几乎分不清海岸线的实际所在位置(备注:海岸线是海洋陆地的分界线,为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线)。这种独特的海洋景观以江苏东台如东一带沿海为中心向黄海海域辐射状展开,因此得名“辐射沙脊群”。

学界对南黄海辐射状沙脊成因一直存在争论是海底具辐射状雏形的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或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偏移,才决定了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还是由东中国海潮波系统与东中国海海岸轮廓决定的。由于学术问题不在本文叙述之列,就不作探究了。总体而言,苏中—苏北近海就具备辐射状沙脊发育所必需的两个基本条件:具有一定强度并长期稳定的辐射状潮流场的存在与充足的泥沙供应,因此,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形成是必然的

在中国的上千年历史里,江苏的海岸线可以说是变化最大的地方,这里是河流带来泥沙沉积而成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公元前1世纪长江三角湾北侧沙嘴的南缘约在扬州、泰兴以南江岸,折东北至如皋、李堡一线沙嘴前端在如皋以东六朝时期北侧岸线大致在今泰兴、如皋以南至白蒲以东一线上沙嘴前端推至如东(掘港)称廖(料)角嘴南通尚在大海之中南宋时岸线大致在泰兴、狼山、刀刃山、江家镇一线今海门县东南部和启东县尚未成陆清雍正以后又开始沉积,形成海门群沙乾隆年间海门群沙靠岸,形成今海门县光绪年间启东群沙并岸,廖角嘴移至今寅阳附近今日北部三角洲面貌基本形成。因而长江口北岸沙嘴的伸展,基本上是自西北向东南逐个合并沙洲而形成的。

历史时期江苏海岸的变迁

事实上,江苏海岸线变迁长江与黄河均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江苏的海岸线的变迁首先与长江每年携带9240亿立方米的水和4.86亿吨的泥沙分别由北槽、北港和北支等条汊道输送入海有关,巨量水、沙下泄不仅对长江口而且对邻近的苏北海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长江下泄泥沙通过北港等汊道源源不断向苏北输移,对海岸线变迁影响最大。

其次,苏北海岸线的变迁也与黄河南侵有关,见上图。在北宋以前黄河长期在渤海湾入海,淮河的泥沙不多,因此海岸线变化不大。如果你观察上图,你会发现有一条名叫“范公堤”的堤坝。这条堤坝是范仲淹在唐代捍海堰的基础上修缮完成的,可见苏中海岸线在长时期内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自从1128年黄河南侵,以后的七百余年,黄河均夺淮入海,大量泥沙开始涌入淮河。在最初几个世纪中,河口延伸并不迅速。直到16世纪中叶以后,全河夺泗、淮入海,尤其是1578年潘季驯治河,大筑堤防,堵塞决口,出现了由汴入泗、由泗入淮的固定河道,即今地图上的淤黄河(古黄河)。因为范仲淹采取“束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海岸不断向外延伸。

也正是在19世纪中叶,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此后苏北海岸线开始有着不同程度的后退,最初废黄河口大约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后内缩。进入20世纪后内缩速度降至每年400米以下,自修护岸工程后,内缩渐停仅连云港市以北海州湾仍在淤涨。虽然范公堤早已失去了作用,但它却是苏中古代海岸线变迁的最好见证。当今天人们站在的范公堤遗址上,看着眼前的街道与行人,或许会突然意识到,在千年以前,这里是属于大海的。

这样大家或许明白了,江苏省海岸线变化如此巨大,与长江、黄河和淮河均有关系,都脱不了干系。其实从最北的连云港到最南的上海市,海岸线一直在变化之中。连云港变化不大是因为市内有山,而且黄河向南入海的时候在连云港的南方,所以连云港一旦成陆就很少变化。上海往南就是杭州湾,富春江的水量远不如长江,冲积力量不足,湾区往南是山区,陆地非常的稳定。尽管如此,杭州湾地区的变迁也非常大,请看下图。

钱塘江与杭州湾历史变迁图

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杭州湾北侧海岸线大致由大尖山向东至王盘山折东北与柘林相连,并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随着长江口南岸沙嘴的延伸,杭州湾南岸加积,改变了海水的动力条件,引起杭州湾北岸的内坍。

王盘山首当其冲,最先坍入海中。唐后期金山附近岸线严重内坍,唐末五代时海潮直逼金山脚下。在稳定了一段时间后,海岸又开始迅速内缩。12世纪50年代金山始沦入海中,元时海盐城外宁海镇也被海水吞没。15世纪60年代岸线逼近金山卫南面,几无滩地。直到15世纪70年代开始修缮海塘坍岸有所控制塘外滩地稍有扩展,海岸线也逐渐稳定到了今日的现状

长江几倍于钱塘江的强大输沙力使得长江南岸河口沙嘴快速伸展,距今约2000年前,已经到了金山、奉贤,前端已伸到王盘山。随着长江三角洲南岸沙嘴的发展,漏斗型的钱塘江河口湾逐渐发展成形,随着河口湾形状的改变,水动力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湾内北岸侵蚀为主,而南岸淤积前展为主,这一基本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12世纪时南岸岸线位于沥海、庵东和观城卫一线,即在大古塘外8公里。13世纪因南岸潮流一度增强,岸线发生内坍,至14世纪岸线已内坍至临山、浒山、观海卫所在的大古塘。一百年里岸线内坍了8公里以上,后经一定的工程措施才把海岸稳定下来。

长三角地区的海岸线历朝变迁图

上图是长三角地区的海岸线历朝变迁图,上海市中心在唐朝之后才成陆而松江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是在海边。长江持续不断的给松江府东部冲积土地,到了元朝规模已不小,这时上海县成立了。

唐诗“京口瓜洲一水间说的是镇江和扬州,说明当时两市是隔江相望的。而镇江往东,则没什么屏障了,因此镇江也是军事重地,孙权定都南京,把镇江改为京口,可见其重要性。同时也正是因为镇江背后有山,长江对南京和镇江地貌改变不多,反而对江北以及镇江以东改变较大。古代扬州必定离江不远,而扬州古城现在离江十多公里,必定是后来长江、黄河、淮河合力冲刷的结果。唐之前把镇江扬州定为长江入海口是合理的,秦汉时期,长江入海口还是和珠江口一样的扇状,后来三江合力把江北海岸线往东推了,最终堆成现在的鸭嘴型。至于南通和盐城就更年轻了,大部分陆地都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射阳和启东最晚,直至民国时期才建县。到了宋朝,北方海岸线南移才把南通这个岛屿连接起来,变成陆地。

相关阅读推荐

知识窗▏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你知道吗?

知识窗▏潮间带地貌与生物特征及其环境保护

最新资讯▏央视曝光永暑礁最新照,带你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杂谈▏对“问题地图”决不能姑息迁就,中国一点都不能少

海洋地理▏全球十大奇特的海滩,颠覆你的认知

杂谈▏国内外大湾区的前世今生与比较分析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