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老师给父母的一句重要提醒,我想让大家都知道
前几天邀请李永乐老师一起做了一次直播。
李永乐老师是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北大的物理学、经济学双学位,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的硕士。
妥妥的一枚学霸。
不仅如此,现在李永乐老师的另一重身份是全网2000万+粉丝的“国民科普老师”。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B组葡萄牙对西班牙的比赛中,罗纳尔多以一记堪称教科书式的任意球破门,以3 :3逼平了西班牙。
之后,李永乐老师严谨地用伯努利原理、马格努斯效应,以及巴黎理工大学的Cohen教授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香蕉球的分析,对罗纳尔多的任意球到底是香蕉球、落叶球,还是电梯球,掰开了、揉碎了,一层层地进行了剖析。
他让钟爱足球的男生惊喜地发现原来足球场上也有物理学,让女生们对此也印象深刻。
李永乐老师总是善于将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生活常识,或者孩子们关注的事物,与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化学知识甚至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结合起来给孩子们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非常容易理解。
和李老师聊天的过程,感觉在他这里知识是没有学科之分的,他总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把问题给你讲明白。
“博学”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直到今天,和他聊天,依然能感受到他非常享受学习的过程。
那么,哪些事情让他从小到大一直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里面有哪些经验是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借鉴的?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把李老师那天在直播间结合自己经历总结出来的干货,分享给大家,我自己感觉受益匪浅,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参考。
激发孩子对知识的热爱,
可以通过一些小事种下“种子”
李永乐老师说,他从小就是一个对世界很感兴趣的人。
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儿。
小学的暑假,他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动画片:说有一个小朋友叫质子,这质子和质子之间打架,然后来了一个小朋友叫中子……
当时看这个动画片的时候,他不懂讲的是什么,就是觉得挺好玩。
后来到了高中才明白过来,这个动画片讲的是原子核物理。
小时候虽然不明白,但是这个东西留在脑海里了。
所以对很多小孩来说都是如此,你给他讲知识的图画书,他也不见得完全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但他会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然后就埋在他心里成为一颗种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发芽了。
就像爱因斯坦小时候拿了个指南针,他也不知道指南针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他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孩子对世界感兴趣,我们就保护兴趣。
他如果问问题,我们给他做一些解释,但是我们不强求他能够理解整个的背后逻辑,这就很好了。
真正的科学思维启蒙都是从小时候开始的,孩子小时候,他的发展是无限的可能,我们稍微给他一点引导,有一些孩子就能够冲出来。
生活中很多好玩的事情,
可以激发孩子对知识和学习的向往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给孩子讲科学知识是一件很复杂、费脑子的事情。
但我觉得李永乐老师的提示很好,他说其实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激发孩子对科学、对知识渴望的素材。
就比如:我们可以拿一个轻的物体,再拿一个重的物体,然后让孩子猜猜这两个东西谁会先落在地上?
保持孩子的学习热情,
父母千万别粗暴制止孩子犯错
这是李永乐老师给父母的一个重要提醒。
他觉得要让孩子一直保持学习热情,最好不要粗暴制止孩子犯错。
因为孩子们在思维没有形成时,往往会通过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一种,也正因如此,他具备无限的可能。
孩子们犯错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在建立自己的世界观的一个过程。
如果此时家长要求孩子必须按照所谓的“正确的方法”去做,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在生物界,正是因为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会出错,才使生物逐渐进化。孩子们也是一样,他们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想法,即便不完全正确,但偶尔一点点正确的想法就可能会使他们实现质的飞跃。
这就像人生很多的道理和经验,没有亲身经历的时候,别人再说,总归是蒙着一层纸,只有亲身经历过以后,才能真正醒悟。
所以对于孩子们错误的想法,家长不应该嗤之以鼻,更不要大发雷霆,而是要倾听和尊重。
父母可以为孩子拓展知识提供哪些帮助?
李永乐老师觉得,帮助孩子拓展知识,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们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给孩子们选一些比较好的书,比较好的课程,带着孩子们出去感受大自然,以及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体育活动。
李永乐老师说,他小时候看到一本杂志上讲,很多油罐车都会在后面拖个小尾巴(铁链),这是为了消除静电,后来他观察了一下大街上的油罐车,的确很多都会拖铁链,这种书本知识得到现实印证的过程让他觉得非常有意思。
我们父母可以多为孩子提供信息来源,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领域,然后再去选他自己感兴趣的,但最好不要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思路来学习。
对此,李老师给出几点建议:
李永乐老师分享的干货不止上面这些,他还谈到了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如何正确和孩子沟通等,鉴于篇幅有限,今天先和大家分享这些,更多精彩的干货,我之后会陆续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