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大周一的,朝阳这边核酸检测政策突然变了。小区周边的取消了,小区里的只有上午可以检。原来花几分钟就能解决的事情,变成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只要不是两只同时被退货,情况就还算可控。
这段时间,后台收到一些私信:最近很少看你写小张的段子了,都不知道小张变啥样了。
呃,要说他这一年,尤其是上了五年级以后,变化的确有那么一点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家一路见证了小张的成长,也见证了我这几年的鸡飞狗跳。就如上天入地的孙猴子,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就取不到真经。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不经历前三四年的磨砺,哪有先苦后甜。我极少写这种回头看的文章,但经历了这几年的升级打怪,我也有很多心得想和大家分享,可能是我为数不多的“总结文”吧。仔细回想一下,从学前到现在,每年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都不太一样。今儿和大家分年级的唠一唠,各年级的主要问题和发力点在哪儿。幼小衔接阶段,不仅是各种习惯的培养,该启蒙的知识还是要启蒙。上了一年级以后,你就会发现,他如果是一张白纸,啥也不懂的话,他就会觉得这个太难了,他搞不了,随时随地就想给你撂挑子,啥也不想学了。也有人说,不能啥都让我帮TA弄,得培养TA知难而进的精神。可别痴心妄想了,你都成年人了,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都是逃避。所以,我从来不避讳说,幼小衔接阶段不光要有习惯的培养,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启蒙。这种知识的启蒙并不一定非得上幼小衔接的班,父母在家带孩子做一些启蒙也一样的。
哎呀,这一天天的,这也要启蒙那也要培养的,当爹妈的也太累了。自从选择了结婚生子那天开始,咱就已经踏上一条修行的道路。之前和大家分享过很多幼小衔接相关的文章了。放一些文章链接,这里就不具体说了。二年级家长回头看:幼小衔接的3个阶段,10个重点
关于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一点却最容易被忽略
从玩玩闹闹的幼儿园,升入一个需要学习、需要遵守各种秩序的一年级,一只神兽是非常不适应的。小张最开始写作业,一会想尿尿,一会想喝水,一会身上痒,一会要和吉米斗几句嘴……老母亲能怎么办呢?只能深呼吸,忍着、陪着,忍无可忍,从头再忍。都说三年级以前是建立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但这三年里面,一年级才是最难的。为了让小张能做到“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我做了很多调整。形成学习习惯这件事,娃不同,所耗的时间可能也不太相同。而有的娃,时间可能就会长一点,比如小张,我是生生陪了他两三年的时间,他才逐渐养成习惯的。二年级时TA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可塑性还是很强,也是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因为接下来的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学习内容会变多,难度也变大,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如果这个阶段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三年级的时候,容易更吃力。每天当我一项项盯着小张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的时候,旁边的老张会说:很多专家也会说:家长总看着会让孩子没有自驱力。
但是自驱力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在没有自驱力之前就把一切都交给孩子,很不负责。
自己家的需不需要,自己心里得有数。
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三年级是道坎儿”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不用我再多费口舌。我的感受是一方面因为孩子的学习内容变多了,学习难度变大了。语文:开始要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阅读理解除了对字、词、句的把握以外,也需要归纳总结;
数学:有了大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数量关系更复杂,空间与图形领域也开始系统的学习了;
英语:从一年级就有英语的,这个阶段要开始背单词,听说读的篇幅也变长了;以前没有英语的也要加入英语的学习。
很多学校在一二年级都是乐学乐考,三年级开始也有比较正规的测验考试了。
另一方面,三年级的小孩已经逐渐从一个儿童向少年转变,逐渐有了主见但是自控力还不够。有了一点点主动性,但不多。这一年,是我觉得需要给小张在学习上找到一点自信的一年,以免让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就是不行。小张相对文科好一些,从二年级起,我们在语文和英语上花的时间会比较长。对于相对弱一点的数学,我们的目标也很实际,先打好基础,磕校内,定小目标——看期末成绩。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决定尝试KET,目标制定,要实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拆解。之前比较随缘,决定发力了就要学得和习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定多听多读多练。所以,如果家里的孩子也不能全面开花,我也建议可以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一味的补短,TA容易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没了兴趣。这一年的坚持,还是有一些效果,上四年级之后,小张就让我省心了不少。
四年级的孩子比三年级又大了一点,这时候的自主意识又强了一些,也有了一点自己的世界观。如果还像一二年级那样事无巨细,他们可能就会和你对着干了。虽然还是磨磨蹭蹭,有时候马马虎虎,但是每天这些事基本可以自己做了。看着他能把一些基本的事情做个八九不离十,我也就不再过多干涉。尤其是这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一定要多关注,因为你会发现,他更愿意和同学聊天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啊,各种荣誉、评比,都可能影响到他的情绪。尤其是每天睡前半小时,我都会和小张聊聊他一天遇到的事儿。当然孩子想听意见的时候,你也别憋着,该给的建议还是要给,但也别忘问问孩子自己想怎么办。写到这,似乎应该有个闪光一点的结尾,但是我却想不出啥煽情的话。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小张的学习一点都不用操心了,只是比以前省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