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职考】尿液检验高频考点汇总(4)
1、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是显微镜镜检。管型检查应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细胞以最低数~最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最高数/LP报告。
2、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取尿10ml离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400g,转速1300-1500转/min,离心5min。手持离心管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取1滴置载玻片上,用18mm×18mm或22mm×22mm的盖玻片覆盖后(注意防止产生气泡)镜检。
3、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对尿有形成分的影响
有形成分 | 红细胞 | 白细胞 | 管型 |
高渗尿 | 皱缩,体积变小,星形或桑椹状 | 体积缩小 | 可存在较久 |
低渗尿 | 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影型细胞 | 膨胀,易破坏 | 易崩裂 |
酸性尿 | 可存在一定时间,体积缩小 | 体积变小,能存在一定时间 | 可存在较久 |
碱性尿 | 溶解破裂,形成褐色颗粒 | 膨胀,形成块状结构 | 溶解,崩溃 |
4、尿有形成分参考区间
检查方法 | RBC | WBC | 管型 |
未离心尿 | 0~偶见/HPF | 0~2/HPF | 0~偶见/LPF |
离心尿 | 0~3/HPF | 0~5/HPF | 0~1/LPF |
定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板 | 男0~12/ul | 男0~12/ul | 0-1/ul(不分性别) |
女0~24/ul | 女0~24/ul | ||
1小时尿液有形成分计数 | 男<3万/h | 男<7万/h | <3400个/h(不分性别) |
女<4万/h | 女<14万/h |
(一)细胞
1、红细胞
(1)血尿分为三种:①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常,畸形红细胞类型不超过两种以上;②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尿中畸形红细胞类型在两种以上;③混合性血尿,为正常红细胞与畸形红细胞混杂的血尿,如一畸形红细胞为主的混合性血尿,多为肾小球性。
(2)临床意义:①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②非肾源性血尿:如泌尿系统自身疾病(各部位的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
2、白细胞
(1)尿中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偶尔见到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在低渗尿液中可以见到“闪光细胞”,主要见于肾盂肾炎。
(3)脓细胞是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细胞常成团,边界不清,已为死亡细胞。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某些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药物所致变态反应等。
3、上皮细胞
(1)尿上皮细胞来源:主要来自肾小管、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有时细胞内可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又称复粒细胞。尿中一旦增多,即提示肾小管病变。
(3)移行上皮细胞: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
(4)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在肾盂肾炎时可大量出现。
4、尿液中的大吞噬细胞一般指单核细胞。小吞噬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二)管型
(1)管型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①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或细胞,特别是来自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②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③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2)正常人尿中可见透明管型,明显增多见于肾实质性病变。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上皮细胞管型是排斥反应的可靠依据,还可见于肾小管病变。
肾功能不全或肾淀粉样变见蜡样管型。
颗粒管型(颗粒含量超过管型容量的1/3)的出现提示有肾实质性病变。
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
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管型。
宽幅管型(宽大管型)见于肾衰。若在慢性肾炎晚期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三)尿结晶检查
(1) 常见生理性和病理性结晶种类及临床意义
生理性 | 意义 | 病理性 | 意义 |
草酸钙结晶 | 无 | 胱氨酸结晶 | 肾或膀胱结石 |
尿酸结晶 | 急性痛风症 | 胆红素结晶 | 见于各种黄疸患者、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 |
非晶形尿酸结晶 | 无 | 酪氨酸结晶 | 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
马尿酸结晶体 | 无 | 亮氨酸 | |
磷酸盐类结晶 | 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 | 胆固醇结晶 | 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脓尿患者。 |
碳酸钙结晶 | 无 | 磺胺类结晶 | 服用磺胺类药物 |
碳酸铵结晶 | 无 | 含铁血黄素 |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 |
7、尿中见包涵体是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
8、正常尿液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