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会短命?你又被“标题党”骗了...
撰文 - peixuan
最近,European Heart Journal 出了一篇关于 低碳水饮食与短命 的论文。
这篇论文一出后,纷纷被国内几个公众号转载,吓得很多朋友们,到我们公众号后台留言:
“野兽,能讲讲这篇论文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能不能安心低碳了?“
在我们仔细考察后发现,这篇论文 处处都是漏洞,分明是作者为了「夺人眼球」 而做的研究。
而国内科普号的小编,很可能是 没看过 这篇论文的 原文,才会介绍这种科学意义不大的论文。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篇论文。
01
///
这篇论文在讲什么?
首先,这篇论文的标题是:
Lower carbohydrate diets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and pooling of prospective studies.
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
“较低碳水“与全因死亡率、特定原因死亡率:一项队列研究及前瞻性的研究。
这篇论文从《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资料库中,抽取 了 24,825 个人在 1999- 2010 年间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他们的性别、饮食习惯、运动习惯。
作者把这一大笔资料拿去程式里一跑,再把摄入的 碳水比分成 4 等分,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
碳水摄入最低(Q4)的小组,全因死亡率增加 32%
碳水摄入次低(Q3)的小组,全因死亡率增加 19%
碳水摄入次高(Q2)的小组,全因死亡率增加 9%
碳水摄入最高(Q1)的小组,全因死亡率没有增加
怕大家看不懂,作者还 煞费苦心 地配了下面这张图,让不懂论文的小白也能一眼 get 到其中精髓:
然后国内科普号小编推波助澜,下了这样一个 夺眼球 的标题:
「主食还是得吃啊~近 50 万人数据表明,长期低碳水饮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32%,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50% 有关 | 临床大发现」
然而,只要看过论文原文的人就会明白,论文作者 根、本、不、知、道 低碳水是什么。
02
///
这篇论文的几大致命伤
1.39% 也叫低碳水?
首先,论文里的「最低」碳水组,究竟有多低?
39%。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39% 这个碳水摄入比,肯定不属于 低碳水饮食的范畴。就算是较为宽松的低碳水,也至少是控制在 30% 以下。
所以,低碳水饮食的朋友,不用担心这篇论文,因为研究的对象,压根不是你。
2.39% 这组吃的碳水量,不是最低的...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不能说服你,那就继续往下看。
在论文里 4 组人马的碳水摄入比分别是 39%、49%、57%、66%。乍看之下,确实是碳水摄入比越低,死亡风险越高。
但是,再仔细一瞧表格,碳水摄入 39% 的人,吃的碳水量 竟然比碳水摄入 49% 的人 还多!
在论文中,碳水摄入 39% 的小组,平均每天吃下 214 克 的碳水及 2194 大卡 的热量,而碳水摄入 49% 的小组,平均每天吃下 205 克 的碳水及 1673 大卡 的热量。
如果从 每日碳水摄入总量 来看,就会发现碳水摄入量跟全因死亡率,并没有呈现递减关系。
作者把这个“问题”隐藏起来,很显然是有心之举。
3.看看其他干扰因子...
为什么我说是有心之举呢?因为只要再花点心思就会发现,碳水摄入比 39% 这一组的人,真的活得 太、不、健、康 了。
① 他们每天喝的 酒,是第一组人的 5 倍。
② 他们 抽烟 的比例,比第一组人高出近 25%。
③ 他们每天吃的 纤维,只有 14.9 克,不到世卫组织推荐的 60%。
这些生活饮食习惯不佳的人,跟我们 重视健康 的低碳水人,难道有可比性?
更巧的是,这些影响因子刚好都呈现 递进关系 —— 碳水摄入比越高的人,烟抽得更少、酒喝得更少、纤维吃得更多。
4.论文作者有调整其他干扰因子吗?
绝大多数的论文,为了更加客观,会调整其他干扰因子。
那这篇论文的作者有没有调整这些因子呢?
有,但不够全面。
比如第一个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婚姻、收入、运动、摄入能量、抽烟、喝酒的比例;
而在第二个模型中,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态、收入、摄入能量、运动、抽烟、喝酒、BMI、腰围、高血压、胆固醇、糖尿病。
一旦调整这些比例后,所有风险都出现下降。
不过论文作者,没有调整 纤维摄入。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也许、可能、说不定可以合理怀疑:
是不是一旦调整以后,就得不出作者想要的结果了呢?
今年 1 月,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载的一篇研究,就指出:
每天纤维摄入 15-19 克的人,比每天纤维摄入 35-39 克的人:
全因死亡率升高 17.6%
冠心病死亡率升高 44.9%
患 2 型糖尿病风险升高 19%
患癌症风险升高 14.9%
这说明了 纤维 在健康上的重要性。然而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的这篇研究里,摄入 39% 碳水的这组人,纤维摄入甚至 不到 15 克。
看到这,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
无论是从碳水的摄入比、摄入总量,还是从偏误的角度来看,这篇论文的设计都有很大的问题。
这篇论文,像极了为了凑出正确答案而做的「统计学报告」,先有了主观观点,再筛选出能佐证自己论点的资料,并对其他变因视而不见。
03
///
什么样的研究才是可信的?
在论文的最后,作者也承认了下面 3 项事实:
1.我们认同真正的低碳水至少每天少于 150 克,或是 20% 以下的供能比。
翻译:这篇论文讲的根本不是低碳水人群,只是想取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2.这篇论文属于观察性研究,只能证明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性。
翻译:也就是说,参考价值真的不大。
3.论文中的问卷可能出现回忆偏差
翻译:上周吃了几斤青菜、几两肉,你真的记得全?
此外,这篇论文的 5 位作者中,就有 4 位 作者参与过 药厂研究、担任药厂演讲的讲者,这些在论文中都有声明👇
只不过,不花个 45 美刀(约 300 人民币)买这篇论文,是不会知道这些资讯的。
我们一再说过,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是 随机双盲试验(RCT),是 不收药厂资助的研究。低碳水饮食在 多项随机试验研究 中,已被证实能够降低体重、血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素、血糖、发炎指数 C-反应蛋白、改善腰围...。
它所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是减肥而已。
04
///
写在最后
从 2015 年开始,野兽生活研究所 就不断科普高碳水饮食对健康的危害。这一两年,随着低碳水饮食越加火爆,我们也确实感觉到传统学派的反对力量。
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对科学的敬意,而是对「既有认知」的过分维护。只要有对低碳水饮食不利的研究出现,就会被快速转发。
然而,这些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大多不具有科学价值。
唯有 抱持科学精神、擦亮眼睛阅读文献、亲身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
- end -
点击下方关键字,了解更多科普干货
糖尿病 | Tim Noakes | 麦片 | 粥 | 面条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吃」获取一份低碳水食谱!
参考文献
[1]Mohsen Mazidi et al, "Lower carbohydrate diets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and pooling of prospective studi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0, 1-10
👇🏻点击阅读全文,逛商场首页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