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经信厅联合省工信院“共富浙江”之江企业家(专家)智库等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模式研究”。
课题组通过对4726份有效样本分析后,总结出民营企业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四种典型模式。涌金楼特摘选部分成果,与大家共享。传化、恒逸、娃哈哈、超威、红狮等民营企业,通过提质增效发展,拓展员工增收空间,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比如传化集团,确立“员工收入增长进一步向一线倾斜”原则,员工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8.49万元(当年社平工资4.34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7.69万元(当年社平工资7.09万元),员工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2%以上。恒逸集团则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重点面向一线中基层人员实施2期高管激励、4期员工持股计划,覆盖9000余人。再如娃哈哈集团于2020年在杭州市上城区兴建员工人才公寓,保障1/10员工“住有所居”;超威集团为贫困劳动力归档建档,设立“爱心基金”;红狮集团优先录用退役军人等,都提升了员工共同富裕获得感。娃哈哈、万向等企业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文化氛围,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关爱员工文化活动等方面主动作为,以精神富有为物质富裕提供价值引导和发展动力。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娃哈哈集团秉承“产业报国、泽被社会”的发展理念,形成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的“家文化”,举办“精神风貌节”“十大好家长”评选等主题活动,将“家文化”内化为工作动力和行为准则。万向集团组建鲁冠球精神委员会,围绕鲁冠球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开展研讨,建成鲁冠球精神展陈馆,深度还原企业改革历程。传化集团积极开展关爱员工文化活动。集团1995年设立传化艺术团,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创作大量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义务演出累计4000余场次,走遍浙江省各个地区的乡镇村落,并辐射上海、安徽、江苏等省市。天能、西子联合、海亮等代表企业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探索创新产业支援、智力支援、村企结对、资源转化等方式,带动省内山区26县、省外欠发达地区增收致富。天能集团自2008年起与新川村结对,13年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一龙带百小”带动形成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链群。2020年全村非企业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约为同年浙江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倍)。西子联合集团帮扶永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期为200家永嘉泵阀企业实施批量数字化改造。
正泰集团则创新就业模式,在内蒙古建立锡林郭勒锋威巴彦那仁光伏电站,创新“发电+种草+养殖”三产融合帮扶模式,农民种地年收入由2000—3000元增加到年收入2.4万元。中天、万向、新湖等代表企业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在拓展服务功能、丰富帮扶模式、探索新型捐赠方式等方面主动作为,多方位开展教育、就业、农业扶贫,有效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现“精准扶贫”与“广泛慈善”两手抓两手硬。比如中天集团成立中天爱心慈善基金会,累计支出3亿元多方位参与欠发达山村开展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累计为抗击疫情捐赠款项和物资超4000万元。在丰富慈善信托上,万向集团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开展“四个一万工程”项目(资助10000名孤儿、特困生、残疾儿童、孤老),覆盖全国21个省、222个县区,资助47007余人、超2.86亿元。
新湖集团则联合金融机构,与光大信托合作成立“光信善·新湖慈善信托”,收益用于资助玉树孤儿完成大学学业。事实上,在参与促进共同富裕上,浙江的民营企业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坚持龙头引领等,在带动区域增收致富上有了诸多探索。未来,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努力放大民营企业在参与促进共同富裕的造富、同富、结富、帮富作用,也将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