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间故事的内在美,需要你慢慢读

2017-03-14 舒扬 e读书测评

说起民间故事,总让人产生这样一幅图景:某个夏日的夜晚,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家里的老人边摇着扇子边讲着故事,调皮的孩子不再追逐嬉闹,而是静静围坐在老人身边,听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若干年后,听故事的孩子变成了坐在树下摇着扇子的老人,在他身边也同样坐了一群孩子,但故事还是当年那些故事……



其实,民间故事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像寓言或者童话一样,界定的非常清楚,大而化之说,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面对内容如此丰富的民间故事,我们要如何阅读呢?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恐怕也需要回答的空泛一些,一是注重内涵,二是注重审美。之所以强调这两点,是因为笔者认为民间故事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重在引导,另一类重在“抒情”。



注重内涵,就是在重视民间故事的引导作用。其实就是要求读懂故事最本质的道理。比如故事究竟是歌颂某种品质?还是批判某种行为?是鼓励人们如何行事?还是劝解大家莫要遵从?比如《孟姜女》的故事,就是展现了劳动人民向往和平,渴望家庭生活幸福和美满。比如《蛇郎》的故事,就在引导人们明白要善恶分明,坚信善良能够战胜邪恶。在这一点上,民间故事没有寓言那么有倾向性,但是也不难从中看到教化作用。





注重审美,就是在强调民间故事的抒情功能。这倒是与寓言不同,甚至与童话也不同。民间故事是强调“美感”的,这种美感比较模糊。不如几个例子吧!《牛郎织女》的故事耳熟能详,其在时代的《》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一年一度相会。”细细体会一下,“美女丽人”“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责归”都有“美感”在内。“美女丽人”自然是人物的美感,就好像童话中的公主一般,总是“翩若惊鸿”的姿态。“织成云雾绢缣之衣”则是想象之美,用云雾织衣,会是如何的色彩。“责归”则是故事的凄美,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读之不禁让人“涕泣零如雨”,凄美之感油然而生。这样具有美感的故事不在少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或是前文所说《孟姜女》的哭倒长城,都有种“浪漫”色彩在内。



那么,读这些民间故事,又怎能不好好地“审美”一番呢?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课外书不止是消遣》

解读非连续性文本

《红楼梦》中的美食

《"诗经"中的花与美人》

《你不知道的“月亮”》

《我们如何阅读神话故事(下)》

《我们如何阅读神话故事(上)》

《教育部为什么要推荐这些书?》

《民国的孩子都读什么书?》

《阅读的两翼:朗读与默读》

《推想:一种高效的阅读习惯》

《挑书,也是一门学问》

《小学生如何读诗歌》

《不一样的中国“风”》

2017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分享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风” 》

《廖卉萍:我们如何读一首诗 ——形式篇》 

《廖卉萍:我们如何读一首诗 ——内容篇》

《从人物对话中能读出什么?》

《故事里的“我”和讲故事的“我”》

《阅读不仅要好,也要快》

《一本书的“外在美”》

《易进:为什么要学习“作家作品”?》

《阅读需要知背景》

《小学生如何读小说》 

边注式阅读,你知道吗? 》

《“碎片化”的读百本,不如“全面化”的读一本  》

《检测阅读结果的简易方法》 

小学阅读能力提升,从“2+2+2”开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