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创团队详释《外交风云》背后的“风云”

广电时评 2020-01-28

10月21日,电视剧《外交风云》在北京召开研评会,该剧总出品人赵依芳、编剧马继红、导演宋业明、主演孙维民分享了剧集创作背后的“风云”。



作者:圆子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推荐剧目”之一,电视剧《外交风云》播出期间,形成了一阵阵收视热潮。


以真实历史为创作基础,《外交风云》主要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中国外交事业上的杰出贡献,全方位再现了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访非、恢复联合国席位等一系列外交史实。10月21日,电视剧《外交风云》创作研评会在北京召开。研评会上,《外交风云》的编剧、导演、主演、总出品人等分享了这部剧背后的创作“风云”。


总出品人 赵依芳

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要真实,也要“国际化”

对于此次重大历史题材的“尝试”,赵依芳从三点进行了分享。


第一,外交史是电视剧非常好的题材,也是主流的题材之一,因此定位必须是高品质、高质量、高传播、高影响力、高投入,同时还要定位在年轻化传播和国际化传播上。


第二,优秀的主创主演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件事印象很深,唐国强问我们定下来几个月?他说你们定几个月,我加半个月,不回去了,不各自住宾馆,一定要大家一起住。”赵依芳回忆了这个细节。


第三,创新播出和营销。《外交风云》取得今天的播出成果,启示就是,对于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电视平台、互联网和国际销售一定要立体化传播,通过多种形式让人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


编剧 马继红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

谈起《外交风云》的创作初衷,马继红表示,电视剧《外交风云》是总局提出的“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成功实践。


首先,“找准选题”。2016年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在央视播出后获得好评,之后马继红把目光瞄向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过仔细梳理后确定创作重大题材中的“空白”点——外交。


其次,“讲好故事”。在创作《外交风云》时首先考虑到要将外交故事讲多大规模、讲成什么样的风格,最后决定一定要拍出史诗的气魄和风格。《外交风云》的故事从新中国即将诞生为起点,至1976年尼克松第二次访华为终点,跨越近30年的历史。


实际上,马继红原本将剧作的收尾定在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但是在外交部和重大办专家的建议下,改为1976年毛泽东第二次会见尼克松。“事实证明这样的修改是合适的,它为新中国外交的第一阶段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后续的故事展开也做了充分的铺垫。”


“讲好故事”除了靠宏大的框架和实践积累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有魂,经过仔细分析,最后定下了该剧的魂就是“中国精神”,马继红介绍,具体到外交中就是国家至上的民族精神,不屈服的斗争精神,诚信友善和平共处的团结精神。


剧中的大事小情都用“魂”的红线将其串起来,做到了事多而不散、人杂而不乱。无论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美双方的抗衡,还是为了签定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与苏联有理有节地斗争等,这三点在剧中都有所体现。


第三,“打造精品”。为了更好地呈现剧本,摄制团队要解决三大重点:时间上,纵连几十年跨度;空间上,横连全世界,拥有白宫、克里姆林宫、中南海等多个地标物建筑;演员上,配置有名有姓的演员500多人和群众演员5万人次等。真正做到不同人物有不同服装,不同年代有不同制式,不同故事有不同场景,给人精心细作和匠心独造的感觉。


目前《外交风云》首轮播出已经收官,马继红表示,如果有可能,还会创作《外交风云2》,继续讲述精彩传奇的外交故事。

导演 宋业明

讲外交历史,也讲当今中国的独立自主精神

从《忻口战役》《冲出亚马逊》到《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再到《外交风云》,导演宋业明执导作品中,多是以“武戏”为主,类似《外交风云》这样外交题材的“文戏”,对于他而言鲜少尝试。


谈起创作过程,他介绍说,在开始拍摄前,包括他在内的整个创作团队,从纪录片到历史文献,与新中国外交有关的历史资料几乎都学习阅读过,深刻了解两位伟人的性格特征和知人善用的做事方法,了解外国官员的性格,同时要了解20多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以及这些国家的总统、首相的性格。


为了让作品真实还原历史,同时又合理利用资金,剧中有些场景是剧组在烟台搭建的实景,部分镜头则是去往国外进行拍摄。另外,在国外演员的选择上,剧组也几乎遵从演员与实际人物国籍相同的做法,如饰演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演员还写过苏加诺的传记,他对苏加诺的喜好、性格都有所了解。另外,在选择外籍演员时,剧组也会兼顾演员形象与实际人物样貌上的差异。


在宋业明看来,《外交风云》是一部讲述当年中国如何进行“弱国强外交”的剧作。剧中毛泽东主席在处理与美国、苏联等国的外交关系时不卑不亢,选人调任的知人善用,面对中国主权问题的决不妥协等,周恩来总理在外交过程中有礼有节,幽默风趣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出该剧“弱国强外交”的核心。

主演 孙维民

每次都是“特型”表演新体验

“三十多年来我先后五十多次扮演过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风云》中饰演周恩来总理的演员孙维民,回顾了表演生涯中与周总理这一角色的多次“握手”。


从1990年的舞台戏《使命》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转折》《大进军》,从电视剧《周恩来在大连》,《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第一部和第二部,《海棠依旧》,到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对于孙维民而言,表演机遇不少,但每一次再逢机遇都倍感责任,倍感鞭策,“因此在塑造一个又一个作品中,(饰演)周恩来总理形象的任务来临时,我都以全新的艺术感受和全力的艺术创作去面对、去完成”。


无论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历史资料里,周恩来总理风度翩翩,睿智幽默且不失魄力的形象深入人心。该如何准确、生动、感人地在荧屏上再现外交家周恩来总理的形象?孙维民表示,除了认真研读剧本外,还在阅读大量的资料中逐步揣摩、熟悉和理解周恩来总理的精神世界和外交智慧,并结合传播度非常高的历史照片,还原、提炼、再造周总理的精神境界和形象风采。


同时,孙维民还多次接触周恩来总理身边的人,从多种渠道和角度去体味和理解他的思想、格调、性格、性情等,“这种精神形象与外部形象的结合便构成了我在作品中演绎周总理的坚实依据,也成为我勇于完成这项创作工作的充盈底气。”



孙维民提到,具体到实际操作中,自己会从周总理的说话方式、穿着风格、走路姿势等外部特征入手,做到分毫必究。“扮演一位伟人,外部特征的形似是首先要完成的创作工作,要让老年观众认可,这就是他们心目中有血有肉的周总理,勾起对周总理的怀念和追忆,同时也要在中青年观众中准确传达伟人的音容笑貌、风采风貌。”


孙维民感慨,饰演好周恩来有剧中毛泽东主席的扮演者唐国强的“功劳”,“我们是老搭档,在这部剧中对手戏较多,唐国强对于毛泽东主席的深刻理解,使得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碰撞出了非常多的火花”。

·End·

编辑 | 徐蕾 王海婷

>>网络短视频礼赞伟大祖国

丨专论

>>《水果传2》:趣味普及水果百科

丨评析

>>《不负青春不负村》第三季开播

丨节目

>>《风味原产地》打开“鲜”为人知的故事

丨纪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