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G、AI、大数据......“新基建”给广电带来哪些新机遇

佘博睿 广电时评 2021-07-20

近日,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成为热词,在促进经济社会向“智能化”转型的同时,“新基建”也为广电行业打造“智慧广电”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作者:佘博睿


疫情期间,全国广播电视机构迅速反应、尽锐出战,为打赢疫情防控宣传阻击战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各机构还积极创新、多元“智”取,在抗疫战场上让多种科学、高效、安全的广电技术得以实践和展示。其中,5G直播、云录制、视联网、大数据、AI主播等技术都在疫情防控期间取得了实践成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这一大背景下,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建设在内的“新基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实现效率革命的关键一步。同时,也为“智慧广电”建设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可以为广电带来什么

疫情期间,新闻发布会成为群众了解权威防疫信息的重要窗口。中国广电联合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广电网络、长江云等多家单位协同作战,创造了从接受建设命令到基站正式开通仅用72小时的神奇速度。广电5G在湖北防疫前沿为全网提供了稳定流畅的高清视频信号,有力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率和质量。


2月2日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采用中国广电5G直播技术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也成为战“疫”宣传战场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截至4月8日,长江云广电5G直播联络对接的海内外记者达到140余人,配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10场,分发渠道覆盖国家级媒体、省市县三级媒体和重量级商业媒体近200个端口,每场观看人数达2000至5000万人次。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贡献,也凸显出5G在服务新闻报道,满足广大观众、网友信息需求方面的潜力

 

图片来源: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为迈向智能时代“万物互联”的依托,5G建设是新基建项目中的高频词,将对包括广电行业在内的多个领域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看来,5G凭借其“高速度、低延时、泛在网、低功耗”的特点,将对当下广电内容生产方式、应用场景、业务形态以及商业模式产生重大改变。

 

例如,在传播技术方面,5G将促使广电节目采播设备全面“无线化”,进而使节目采播环节轻量化、高效化,并通过避免多节点、多盒子的“去集成”过程,极大地拓展采播环节的物理边界,降低导播车、卫星车及链路设备带来的制作成本。


图片来源:奥维视讯。


传播渠道方面,5G将一方面增强“人”的能力,催化媒介制造和传播的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也将改变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尺度,促使广播电视打造沉浸式体验及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手段,进一步为消费者带来全新形式的媒体内容。

 

2019年央视春晚以5G直播方式连接深圳分会场。


未来,5G对广电媒体的影响不止于技术手段、产品形态的更新,还将促进广电行业基础形态、组织形态乃至渠道生态的深度融合。沈浩介绍,“随着地面数据电视广播网、5G网、无线宽带网‘无缝’融合,广播电视将开发出‘端到端’全IP传输、全面无线化的新形态和新业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

 

如果4G是修一条路,那么5G就是造一座城。”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曾这样形容5G。可以说,5G为构建“智慧广电”提供了快车道。而在此基础上,同样作为“新基建”项目的大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则能够依托5G网络,赋能“智慧广电”的建设。


作为新基建项目之一,大数据或将通过收集、捕捉和分析广电内容在生产、分发、接收的各端数据,充当围绕广播电视生产流程和传播流程等智能化应用的“大脑”,为用户带来更为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服务。


而在疫情、战时、灾难等特殊时期下,大数据中心整合资源与实时分析的功能也可帮助广播电视机构便于发掘舆论态势的变化,起到正确引领舆论引导的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曾在采访中提到,“对于疫情及特殊时期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拐点’的判断,需要综合各方面数据,大数据则是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同时,沈浩提到,在广电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内容的生产到管理,全方位地赋能了媒体行业。包括语音播报、新闻采编、语音控制等方面。

 

疫情期间,广西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黄河新闻网等多家电视台和新媒体均采用了AI虚拟主播进行疫情数据播报工作,以“全天候”“多语种”“程序性”“强时效”等特点,实现24小时的不停播报。而以AI主播为代表,“AI+广电”的融合方式还有很多思考空间。

 


广电机构如何快速起跑?

日前,中国广电700MHz频段2×30/40MHz技术提案获采纳列入5G国际标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于近日加快启动了700MHz频段迁移工作,提速广电5G发展。

 

手握拥有“覆盖远”“成本低”等特点的700Mhz频段优势,加上数十年积累下的巨量内容储备、公信力口碑以及全国广电技术人才资源,广电系统在率先打造智能网络上具有一定优势。


在“智慧广电”进程加快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广播电视机构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快速起跑?

 

首先应当是集中发力,“变掌为拳”。中国广电副总经理曾庆军就曾表示,工信部给中国广电颁发5G牌照,实际上是颁发给全国有线电视行业和全国广电行业的。正如国广星空CEO王明轩在《整合方案出台,广电做5G令人垂涎的几大优势!》一文中所说,“放下小我,齐心协力建成一张全国互联互通的高带宽、多接点、低延时的现代化的5G网络,我们才能完成这次艰难而伟大的涅槃。


“在具体操作方面,广电机构要‘保持优势、紧抓机遇、敢于创新’。”沈浩提到,未来,广电应从技术、内容、商业模式等方面抓住机遇:

 

一方面,广电系统需发展以5G传输为基础的4K/8K超高清视频、VR/AR和3D全息成像、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从技术出发加快行业转型升级,以此吸引用户;另一方面,要利用好自身的内容资源,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能力。同时,要依靠5G牌照积极寻求外部平台合作、联合通信系统打造智慧网络,并开发广电媒体新商业模式、拓展电视产品规模经济整合资源,打造新型广播电视互联网。

 

5G对于媒体新商业模式的影响  来源:OVUM 报告。


不久前,中国首个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已落户湖南广电;我国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正在加速突破,硬件关键技术也在逐步发力,大数据产业不断成熟将持续向经济运行、社会生活等各应用领域渗透;人工智能技术则众多科技巨头的“战略化”重视下愈加走向成熟,智能算法迭代优化也在不断加快。“这对于包括广电行业在内的所有产业来说,无疑都是重大的利好。”沈浩说。


编辑 | 王海婷

>>收视率弄虚作假,追责到人!

丨政策

>>战疫前线,军事节目彰显人民子弟兵硬核担当

专论

>>一季度现实题材电视剧质优暖心

丨剧集

>>《养生堂》开启疫情防控知识图鉴

丨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