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咏雷:继续以“三重大”为重点,推动精品电视剧创作
7月21日—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京举办全国精品电视剧创作经验交流培训班。21日下午,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从新时代电视剧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绩、总局主动抓精品的做法、“三个重大”题材创作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为培训班学员开讲“第一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推进电视剧创作生产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精品电视剧创作经验交流培训班上的专题授课)
朱咏雷2021年7月21日同志们:
欢迎大家来参加总局举办的全国精品电视剧创作经验交流培训班。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电视剧多出精品。
刚才辰席同志在开班仪式上作了动员讲话,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强调了本次培训班的意义,希望大家深入学习理解、认真抓好落实。
我今天主要想和大家交流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电视剧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全国电视剧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精品创作生产,深入开展行风治理整顿,电视剧行业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新时代的电视剧,精品剧目百花齐放,亮点闪耀。近十年间,我国电视剧奋力攀登“高峰”,迸发新的活力,展现勃勃生机,电视剧创作生产在多个题材、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觉醒年代》《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大决战》《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特赦1959》《最美的青春》《父母爱情》《装台》《情满四合院》《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激情的岁月》《巡回检察组》《营盘镇警事》《小镇大法官》《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琅琊榜》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优秀剧目一经播出,就成为了社会热点和文化亮点。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的标杆性地位不断凸显,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电视剧,产业体系日益健全,活力充沛。电视剧产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具有电视剧制作资质的机构已超过3万家,民营机构和国有机构共同成为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中坚力量。互联网也日益深度参与电视剧产业链条,通过投资电视剧制作公司、自行制作或定制等方式,进入内容生产、版权开发运营等产业领域。
新时代的电视剧,海外传播日益壮大,影响深远。国产电视剧“走出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广电总局实施的系列工程,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地区向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美拉美拓展,频频在当地掀起“华流”文化热潮。《山海情》《在一起》等电视剧已经译制为多种语言版本在多国播出,有效增进了海外观众对中国减贫事业伟大壮举的理解和认同,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看到抗疫时中国人的温情勇敢,以及真实的中国。
更重要的是,新时代的电视剧,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主题鲜明。一大批优秀主题电视剧充分展示我们党的百年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尤其是突出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今年,总局策划的“理想照耀中国——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先后播出了《大江大河2》《山海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百炼成钢》等多部优秀作品,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这些主题作品的成功,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对反映新时代文艺作品的热切期许。
新时代的电视剧,形成社会强烈回响,备受瞩目。各大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纷纷发文,关注近两年的“国剧现象”,赞扬新时代电视剧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们为建党100周年精心策划和播出的剧目,既有数量上的充分储备,也有出类拔萃的精品剧目,吸引大量观众从剧中汲取真理力量,激发爱党爱国热情,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大家身在其中,一定对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变化感同身受。经历疫情初期短暂的停滞、沉淀,电视剧行业迎来了强势复苏。有媒体评价,坚守创作规律的影视作品迎来井喷时刻,追逐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式开启。未来可期,大家大有可为。
二、新时代电视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作出全面部署,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指引未来。这些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闪耀着真理光辉,体现了恢弘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政治考量、强烈的历史担当,为我们抓好电视剧创作、推动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文艺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影视创作的方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坚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作品既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总书记经常讲:人民满意,我就满意。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的电视剧也是如此。我们要牢牢记住,人民才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电视剧要经得起人民评价和时代检验。《山海情》《觉醒年代》《在一起》等作品所取得的成绩,正是靠人民群众口口相传、用心点赞积攒出来的。《在一起》播出时,有网友评论:“不刻意拔高,也没有过度美化,真实还原出抗击疫情中的那些值得铭记的人与事。而真实自有它的万钧力量,直抵人心”。人民群众对《山海情》的点评,字字发自肺腑、句句情真意切,大家纷纷变成“精神村民”,说话都被带出了西北口音。很多没有贫苦记忆的95后、00后说,通过《山海情》了解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如何进步的,了解了党领导人民群众改变贫苦面貌,建立美好家园的奋斗史。一段时期以来,有的创作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限于一己悲欢、无病呻吟,有的创作者为了迎合所谓市场,丢弃价值坚守和审美追求,盲目追逐“热度”和“流量”,观众自然选择“敬而远之”。人民群众对《山海情》《在一起》《觉醒年代》等精品剧的追捧,让所有人都清晰地听到了真实的呼声: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剧,什么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剧。我们还要牢牢记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要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向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致敬。创作者绝不能将人民群众放在对立面去审视,不能用俯视的目光去打量,用偏狭的标准去苛求,用鄙夷的笔触去丑化;不能把人民群众描绘得可笑、愚蠢、不文明、不懂事。创作者只有尽可能地贴近土地、贴近人民,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创作出细腻真实有温度的作品。
关于文艺的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艺而言,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电视剧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明德。新时代电视剧载的道,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大道;传的情,是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明的德,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代电视剧的根和魂,也是《山海情》《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等剧目获得广泛好评的根本原因。这些剧作围绕“国之大者”,切实履行了文化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们还以特殊的创作方式,完成了《在一起》《石头开花》等一系列饱含精神力量的电视剧作品,对现实进行了快速回应,实现了文艺作品与观众、与时代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期待也有了深刻的改变,那些深扎现实土壤、展现时代力量、承载民族精神,呼应人民普遍情感、回应社会主流期待的优秀作品,正在日益变得更受社会和市场青睐,成为电视剧行业发展的定盘星、千斤顶。
关于文艺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我们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而不要被商业主义牵着鼻子走、用套路代替原创、用数据解构人心。关于主旋律和主题创作,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杂音,他们认为主旋律就是高喊政治口号,内容苍白缺乏生命力,难以抵达年轻观众,认为主题创作就是应景之作的“快消品”,缺乏经济价值,因此也不愿意花力气、费工夫去精雕细琢。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主题创作绝不是一阵风,刮一阵就无影无踪。电视剧领域多次由主旋律作品引发的“全民参与、全网讨论”景象,有力回应了这些误解和谬论。尤其是青年对主题精品剧的热爱,让我们看到国家民族的希望和行业的未来。青年应当成为电视剧观众的重要群体。融媒体时代,如果主创人员还是裹足不前、闭门造车,不追求贴合时代发展的审美形式和立意表达,不满足青年观众的需求,不能与年轻人共情,作品是不会有生命力的。但如果以为年轻观众只喜好浮夸、肤浅的东西,采取形式上的片面迎合,丢弃了价值坚守和审美追求,也不会赢得他们的真心喝彩和青睐。要拉近作品和青年的距离,靠的是以平视的态度去理解青年、和青年交流,要用思想价值、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折服青年观众。《山海情》《在一起》《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等主题作品的成功,是对热衷引流数据至上、通过用户画像按需投喂等创作方式的有力反驳。充满精神力量、充沛情感和艺术匠心的原创性作品,是能够在审美需求上取得最大公约数的。
关于文艺的战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艺术也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力。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外界对中国的好奇和深入了解的愿望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诠释古老中国、表达当代中国,塑造新的时代形象,电视剧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我们要坚持弘扬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用中国故事表达中国审美,展现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电视这一表现形式虽然是舶来品,但电视剧的叙事艺术、审美风格与中国的传统戏曲、古典文学却一脉相承。《西游记》《三国演义》《媳妇的美好时代》《琅琊榜》等广受海外观众喜爱、取得“走出去”佳绩的剧目,无一不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了中华美学的意蕴,打造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风采。中国电视剧走过了60多年,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走中国发展道路,绝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克隆。《山海情》就是采用了看似最拙、最土的方式去拍最中国的故事,既拥抱世界、面向未来,也是一场寻根之旅,唤起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作为中国电视剧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更是我们独有的题材类型。这些讴歌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电视剧让人民群众学习党史、理解国情获得了多维视角,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进入新时代,电视剧依旧是视听媒体最看重的核心竞争资源、是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中坚力量之一。我们推动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生产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电视剧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文化繁荣兴盛的新标杆新高地。
三、广电总局将继续以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为创作重点,营造良好创作环境,组织推动电视剧精品创作
刚讲到的这些精品电视剧来源于生活、取自于人民,符合创作规律,是新时代以来,创作环境持续改善,创作手法不断优化,以及创作团队用心制作的合力结果。接下来两天的课程中,相关精品剧的核心主创们将从艺术层面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交流的是,总局主动抓精品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近年来,广电总局聚焦“打造精品力作”核心环节,紧扣重要时间节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要事,以“三个重大”题材为重点,全面加强电视剧选题策划、创作指导、组织保障、播出宣传、队伍建设等环节,在出精品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力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靠前指挥,全面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总局加强管理制度创新,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创作,立足新时代,以“纵横坐标法”超前谋划,横向链接重要时间节点,纵向分解重大主题主线,不断梳理找准定位,主动出题、协调推进,确定了一批重大选题、重点项目,部署推动了包括庆祝建党100周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主题创作项目。在这些项目策划之初,总局就明确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要凝神聚力、讲好故事,以工匠精神努力将剧作打造成反映伟大思想、伟大时代、伟大实践的扛鼎之作。
(二)全流程质量管理,全过程参与指导。2020年,总局印发了关于电视剧创作生产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全面贯彻“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重要要求,将其细化为十九个大项、一百多项具体举措,并在项目指导中全面落实。
一是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围绕相关主题剧目创作,总局召开了数十次的现场会、视频会和协调会,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研究部署和排兵布阵,不断优化配置资源,为拍出精品全面保驾护航。《在一起》从策划到播出仅仅用了7个多月,创造了“当年策划、当年拍摄、当年播出、反映当年大事”的奇迹。总局急剧组之所急,积极协调,创造条件,使剧组得以如期开机、如期完成。
二是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指导创作。《在一起》创作时,我们在遵守防疫要求基础上,多次深入剧组指导。《山海情》剧组在戈壁滩拍摄十分艰苦,我们到拍摄现场同主创人员深入交流,为他们加油鼓劲。还现场调研了《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剧,了解进展、解决困难,做了大量工作。总局每一步、每一项的关心和帮助,为作品获得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严把政治导向和艺术质量关。在做好内容审查的同时,加强靠前指导和服务。总局指导《在一起》团队找到“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一小切口,选择了最能反映抗疫精神的10个普通人的故事。《山海情》编剧团队通过深入生活、吸收总局指导意见后,对原剧本进行了颠覆性调整。从主要表现马家发家致富的家庭变迁史,改为了塑造闽宁奋斗者群体的心灵史,从一家一户的单一视角改为辐射两省(区)、提升至国家战略的叙事视野等。
四是始终强调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做到这一点,才是对艺术规律的最大尊重。总局反复强调,不要生硬刻板地说教,不要不真实不生动,不要脸谱化模式化,不要喊口号,要把政治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山海情》《在一起》等作品正是因为不偷懒、不耍小聪明,不闭门造车,不用“罐头故事”代替生活的细腻纹理,才唤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共鸣。虽然没有高喊口号、强行点题,却做到了无声胜有声。
五是要求艺术风格平实、朴实、真实。要求旗帜鲜明地坚持现实主义传统,讲真人故事,用真情感人,展现现实主义的魅力。总局要求《在一起》团队以克制收敛的影像语言,真实刻画人性,真实再现现实,避免刻意煽情、艺术变形、故事走样。要在细节处下功夫,用细节真实再现生活真实,成就艺术真实。可以说《山海情》做到了极致,连剧中的双孢菇都是美术团队学了技术后亲手培植出来的。要服从剧情和角色需要,演员化妆不得失真失实,防止出现“塑料脸”。《在一起·摆渡人》单元,演员为了追求与原型人物尽量贴合,一个星期没洗头。《理想照耀中国·雪国的篝火》单元,演员为了让自己贴近瘦骨嶙峋的炊事班班长,10天瘦了14斤,并在-15℃的雪山拍摄,用回到生理上的本能状态,真实展现牺牲的红军战士。
(三)积极创造条件,全行业配置优质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一起》《山海情》《跨过鸭绿江》《理想照耀中国》等主题剧目的创作播出,就是这一制度优势的有力佐证。
一是集结主力阵容,打出组合拳。要拍出好的电视剧,要有好剧本、好导演、好演员。总局调集了主力阵容和行业精兵强将,确保打造精品力作,也通过压担子,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人才。这些精益求精的艺术精品,凝结着众多创作者的付出和情感。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无一短板。通过总局全面协调,相关省市、单位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重重保障之下,才使得作品实现了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二是为好作品配置好资源,获得好口碑。为使好剧播出最大声量、获得最好口碑,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相关优质台网播出力量积极排播精品剧,确保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播出前,召开专题协调会,向各方媒体推荐,并策划一系列举措进行宣传推广,使《山海情》等剧成功破圈,成为全民热议话题。
三是持续改善行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总局联合相关部门重拳整治“天价片酬”“唯流量论”“注水剧”等行业痼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为精品创作提供良好行业环境。通过推出标志性作品,产生头雁效应,不断提高观众审美水平,对烂剧说“不”,推动制作公司提高创作质量,让良币驱除劣币。
四、“三个重大”题材创作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重大革命题材
一是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指导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要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还原历史全貌,回答历史问题,阐释历史规律。对涉及党史、国史和军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要尊重历史史实,尊重历史结论和群众公论,做到客观、真实、准确,不得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二是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体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信仰的力量。要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决心,体现革命先驱的风骨和精神。要努力用精益求精的场景设计,意蕴隽永的镜头语言,真实反映历史人物、历史风貌的神韵。还要观照时代精神和时代主题,用跨越时空的精神魅力和信仰力量引领观众。
三是要追求形神兼备、高还原度,加强参演重大革命题材演员的管理。对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要全面把关,坚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在选择饰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演员时,要求德才兼备,力求形神兼备。演员不得以其扮演的领导人形象或近似形象参加任何商业性推广活动,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参演重大题材的演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做到德艺双馨。
(二)重大历史题材
一是要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大势,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现象纷繁复杂,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整体上、从联系中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引导观众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更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创作者不要只将目光锁定在帝王将相,要努力发掘更加丰富的历史视角,通过生动的艺术手段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是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艺术转化、形象表述,注重用民族记忆塑造国家形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感染力。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境界,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根基。历史剧要把中国历史故事讲述好,把中国美学精神发扬好,把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好。
三是要深化历史认知,注重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历史的中国是中国精神形成的基础和源泉,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的丰厚文化土壤。只有对中国历史有丰富深刻的正确认知,才能展现中国独有的人文精神魅力。历史剧创作离不开艺术虚构,但更要注重历史认知。历史剧创作在回望过去的同时,更要关照现实、瞩目未来,要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凸显历史借鉴意义,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三)重大现实题材
一是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出讴歌新时代的史诗作品。新时代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不竭源泉。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文艺创作,既是我们“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艺传统决定的,也是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体现“现实温度”和“生活质感”的朴素期待。我们要努力把新时代史诗般的社会实践转化为史诗性的电视剧作品。
二是要在创作理念上因时而变,勇于创新。为了积极回答时代课题,总局推出的“时代报告剧”,就是创新性的体现。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全过程,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形式、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统一、内容和形式相结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融合,让作品更加精彩。
三是要放眼全局,高效协同,形成强大合力。“十四五”时期,电视剧精品创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地既要立足本省,善于最大化挖掘利用本地资源,更要放眼全局,打破壁垒,防止跑马圈地,固步自封,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要善于在全国范围内调配优质资源,形成管理部门、制作机构、播出机构齐心协力的精品创作生产格局。
广电总局将一如既往地为精品电视剧的创作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努力,以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时代、奉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