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3.6《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微课视频辅导+练习
(视频最大化,横屏观看,视觉效果更佳哦!)
电子课本
课后作业
先
思
考
再
看
答
案
教学设计
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
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及练习六和复习的部分习题。
1.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数的顺序,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表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1.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表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估计的方法。
实物投影,口算卡片。
1.口算。
40+30= 60-40= 72-40= 50+9= 4+20=
27-20= 43-3= 60+3= 8+70= 57-50=
64-60= 10+90= 100-30=50+40= 60+8=
80-50= 30+2= 53-3= 60-60= 4+30=
2.数数。
(1)从42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53。
(2)从87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
(3)从2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数到65。
3.在里填上“>”“<”或“=”。
4243 84100 9087 50+4082
57756253265369-960
老师出示主题图。
老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猴子做了34个星星,小猫做了38个星星,小狗做了10个星星)
老师追问:从图中出现的34和38这两个数来看,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学生在组内开展讨论。
学生甲:我从这两个数中,可以看出小猫做的多,小猴做的少。
学生乙:我认为,通过这两个数可以知道小猫做的比小猴子做的多。
学生丙:我们组同学认为,从这两个数可以知道小猴子做的比小猫做的少。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同学们善于观察,特别要对学生丙提出表扬,因为他在发言前强调的是我们组同学认为,很有团队意识)
老师追问:从图中出现的38和10这两个数来看,你又知道了什么?
学生在组内开展讨论。
学生甲:我们从这两个数中,可以看出小猫做的多,小狗做的少。
学生乙:我们从这两个数中,可以看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做的多。
学生丙:我们从这两个数中,可以看出小狗做的比小猫做的少。
(同样,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
典型课例分析:
一 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欢迎。
学生站起回头环视教室四周,向听课老师问好。
师:听课老师和咱班上课学生人数相比,结果如何?
生:听课老师比上课学生多,上课学生比听课老师少。
师:听课老师比上课学生多一些吗?该怎样说更准确一些?
引出听课老师比上课学生多得多,上课学生比听课老师少得多。
师:课前老师作了调查,听课老师有150人,咱们班学生有36人,150和36相比,情况怎样?
引出“150比36多得多,36比150少得多”。
2.教学“多一些”“少一些”。
分别请男、女同学站起来,让学生观察、猜测:“男、女生人数相比,相差多吗?怎样说更恰当一些?”
生1: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一些,女同学比男同学少一些。
生2:我认为,应该是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一些,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一些。
老师引导学生亲自数出男、女学生人数(男生20人,女生16人),对刚才的猜测进行验证。并点拨:20和16相比,情况怎样?引出“20比16多一些,16比20少一些”。
3.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两数相差很大时)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两数相差比较小时)
4.应用。
(1)比一比各小组获得的小红旗数(第一组3面,第二组4面,第三组3面),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教师并加以激励。
(2)课间休息,欣赏1分钟欢快音乐,然后引导学生将欣赏音乐的1分钟与上一节课所用的40分钟相比,说说谁长,谁短。
【设计意图:小学生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尤其是对以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数学学习总是建立在直观、具体的经验之上。老师引导学生凭借上课现场的老师、学生人数这一资源,按照“直观感知—经验判断—抽象数据—建立数感”的认知顺序,通过观察、讨论、猜测、验证、概括等活动,在积累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建立“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并充分利用组织教学中的小红旗、课间音乐等资源加以巩固、应用,着力体现了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先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