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有强迫症,但我不喜欢洗手或反复检查 | 编辑荐书01:《走出强迫症》

过山车玩家 双相躁郁世界 2021-09-05


 编 者 按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前两天的文章都是偷懒旧稿重发hhh其实我不是真的要偷懒了啦,只是希望新读者不要错过以前的好文章,也希望往期作者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见,而且我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章才可以看到不同作者之间刚好形成了对话嘛。


编辑、作者|Emile

全文字数|6203


我们的专栏作者泥石流·槿私信戳穿我之后,补了句很治愈的话,“对你而言,偷懒也不错。其实大家有所不知,有些(emmm几乎所有)文章我会花费3~7小时编辑校对,有的甚至全程花了10小时以上(Orz比如这些:01020304
我一直认定是能力不足的问题,肯定是因为我太废柴才会花费这么长时间才勉强做到及格,真的是太羞耻了(真的只用了3~7小时?您自个儿猜测一下吧~),而且付出越高质量越ok的文章阅读量和赞赏越低hhh
本期推荐视频来源: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公众号“精神卫生686”
然而,我又深知事情没那么简单,“我是废柴”不能用来粗暴解释一切。 用菠萝包的话说,“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surprising啊!”主页菌和实习小编也曾坦言会做噩梦梦见我,甚至产生过“在学霸说出正确答案之前,就算自己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的恐惧感。
这种影响不只发生在我们公众号的日常运营。参加校招跟两家公司的HR比较放松地聊完之后,我得到的反馈是“我们担心你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太高了,没有办法在既定期限完成工作。”学业和工作是一方面,最让我难过的是,我的很多行为已经慢慢引起家人和朋友的痛苦了。


咦惹我不是只想吐苦水呢~而是想借机cue一下双相共病强迫症的小伙伴们,你不是孤身一人在经历这样的鬼故事Orz我跟你拿到了同一个剧本,很能理解你的日常羞耻感和绝望感。
所谓的“完美主义”在我看来明明是“及格主义”,虽然它让我很痛苦,但起码不至于羞于启齿。强迫症状的类型之广泛内容之隐秘,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前两周去北京参加主页菌婚礼,我顺便看了北大六院的闫俊医生,她的建议也是你的强迫症要让步于双相,不能用药物治疗只能试试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不是谁都扛得住的啊!双相的我还没稳定到敢去谈论房间里的大象。
不过,这不代表双相共病强迫症就无计可施,闫俊医生还给了我一个建议。我可以试着识别归类强迫症状,很多强迫思维和行为其实是同一个图式的,它们有套路侵入,我们自然可以找到套路应对。


举个例子,我曾因为担心洗不掉洗洁精,所以在寄宿高中里吃饭五分钟洗碗两小时,后来甚至发展成几乎只喝水了,一个月瘦了十几斤(喵喵喵有点羡慕自己!),因为时间实在不够,我还要担心洗不掉洗衣液,只好二选一了。


聪明的你很快就能察觉到,二者都是对洗涤剂的恐惧,再往外延伸一下,跟剪头发担心得艾滋病也是一样的,都属于“健康”主题的强迫症状。对于这类套路,我是通过计数来应对的,“如果我数够20次10,那就当作洗干净了!/如果家里人用过我洗的碗一个月后还活着,就说明我的手不脏我没有毒!"


今天我们继续“偷懒”,顺势回顾这篇关于分类识别强迫症的读书笔记吧!老编结合了拉马涅尔医生的分类框架、部分临床案例和自己的强迫症状,希望能帮助同样经受BD×OCD的你识别出自己的哪些行为/想法其实是泛OCD在作祟,谁都不需要因为侵入的强迫思维而给自己定罪。

PS. 再讲个鬼故事,计数一开始是用于应对“健康”主题强迫症的,后来却成了我新的强迫症状:)




 

 



摄魂怪第一次袭击罗恩后,他说:“那感觉就像是......我永远都快乐不起来了。这么类比的话,很多病友都有被摄魂怪轮J的经历吧(起码我是这么跟朋友形容抑郁发作的Orz)。


即便如此,“因为活下去再也没有意义了/活着只有痛苦再也没有快乐可言了,所以我想放弃”这样的想法我还是不会感同身受的,毕竟,快乐和意义本来就不是人生标配?



有那种想法的同学是以快乐/意义为导向的吧。这让我思考自己是以什么为导向的,为什么我这类人会默许抑郁和狂喜为所欲为?可能我们是「以真实为导向」的。那些情绪全是真实的,而且顺从人性。在强迫症和双相结盟之前,我甚至像个炼金术师一样,想要冶炼出最纯粹、最极端、没有指向的忧郁和喜悦。


把真实放在第一位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是不敢对生命提要求、即便被虚无感和阴郁吞噬也不敢生气不敢反抗,其实是胆小鬼所为吧(╯‵□′)╯︵┻━┻抑郁本身是真实的,难道对快乐和意义感的向往就不是吗?我真是笨死了(´°̥̥̥̥̥̥̥̥ω°̥̥̥̥̥̥̥̥`)


给自己贴上「以真实为导向」这个标签之后,我好像可以总结出自己面对疾病的套路了:识别或定义问题,了解其作用机制,再去查看可选的解法。《走出强迫症》这本书用的就是这个套路。如果你也被强迫思维/行为干扰,而且识别出问题对你来说就完成了治愈的一大步了的话,不妨读一下这本书~





有的标签是流动的,它只是个中性词,描述了人在某段时间内要应对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先用正确的标签覆盖原有的伪标签,然后再判断这个标签所代表的事件的轻重缓急以及想办法处理它。「强迫症」这个标签帮我覆盖了「欺凌者」、「未来杀手」和「危险世界里的菜鸡」等等我的朋友们能够轻松否认的伪标签。


拉马涅尔医生结合了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尽可能地给强迫症分类。以下是老编的读书笔记,结合了拉马涅尔医生的分类框架、部分临床案例和我自己的强迫症状,希望能帮助同样经受BD×OCD的你识别出自己的哪些行为/想法其实是泛OCD在作祟,谁都不需要因为侵入的强迫思维而给自己定罪。

 


  

(Glee S03E05,Emma强迫症发作,跪在床边数数。守在她身边的鞋老师唱起了这首歌~能有个足够信任足够亲密、敢在他面前崩溃发病的朋友,我好感激啊...@我的芭比泥石流·槿


主题分类


分类的必要:若某种强迫症从未被提及,患者可能一直害怕自己疯了,而不知道自己只是病了,需要治疗。

强迫思维:念头、脑海中的画面、冲动(感觉自己可能会做出某件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是非自愿的(具有侵入性)且令人不快的。


强迫行为:精神或身体的自主行为,但具有强迫特性,觉得必须这样做,以缓解往往与强迫思维有关的不适感或避免某个灾难。

注:分类会有重叠部分,患者的强迫症可为单一主题,也可主题不一。


 

宗教、道德、迷信主题

 



/

没有弹性地理解和遵守宗教/道德的指令,从而不断自责,寻求救赎。典型的认知图式有:

①夸大自己的责任(对我而言,将所有的坏事都归咎于自己更像是对失控感的最后一丝反击,因为“要不要改正”的选择权掌握在肇事的“坏人”手上。)
②高估想法的重要性(把想法等同于行动 ,认为必须对想法负责。例如教徒在上厕所时想到神,然后给自己定罪)
③高估危险性(高估臆想出来的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比如身处高楼时如果心存邪念就会导致911再次发生:( 或者担心天空会像掉落的拼图一样破碎......听起来很荒谬可笑吧,这就是我从小到大都不敢跟别人谈论强迫症的原因,因为真的太蠢了。

做出某种反常的举措以避免不幸,比如“如果我没有重读这封信六遍(不能是五遍或者七遍等等),那么我的父母就会马上死亡。”


可以是出于明确的恐惧(害怕亲人死亡或生病),也可以是出于难以名状的恐惧。即便是很有学识的患者,他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恐惧,无法说服自己不去服从这些规则(比如被他人触碰之后必须触碰回去,不然自己就会消失一部分智力或者增长一部分脂肪)。

害怕自己要去做出一件他并不想做的事。实际上,患者一般不会真的去做这件事(除非伴随其他精神疾病)。可怕的是,疾病有时候会给患者一种强迫情感,让他以为这是自己的真实意愿,甚至怀疑自己已经做了这件事。比如说,害怕自己突然自杀自残(区别于抑郁症状等等),害怕自己辱骂了他人,害怕自己(已经)勒死别人,害怕自己强奸孩子或动物等等,而这些害怕还会伴随着另一种难以摆脱的恐惧:害怕别人察觉到他的“歹念”。

反复怀疑自己是同性恋(患者是针对自己,这里不涉及到恐同)、恋童癖或恋动物癖,因而作出反常行为,渴望得到否定的答案。比如反复强迫自己看GV,检查自己是否还感到恶心;害怕自己真的去性侵孩子,因而把自己拘禁起来......这些其实是强迫症带来的侵入念头,患者并非处于性少数的身份觉醒阶段,也不是真的恋童癖。这类强迫怀疑可能发展到可以磨灭所有常理的程度,比如“或许我真的性侵了孩子/我真的被父亲性侵了,但是我出于自我保护所以忘了......”所以说,精神世界真的太复杂了,我们跨界谈论不同议题的时候,保持谦逊、愿意学习可以说是基本素养(此处回应某地图)。

内省疗法(让患者对自己的意识状态和精神生活进行系统的观察)最好不要用于这类强迫症,因为它可能放任患者去寻求“是或不是”的答案。



污染与纯洁主题


洁癖、反复洗涤和反复检查构成了最广为人知的强迫症。比起肮脏凌乱,社会更加认可整洁有序。“政治正确”让这类患者更容易承认患病事实,但这类强迫症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损失和对亲人的专制蛮横,比如开头的科普视频里患者对家人的清洁要求。


感染强迫症

害怕自己被传染病(艾滋等)、非传染病(癌症等)甚至是概念(毒瘾、贫穷、傲慢的性格、愚蠢等)感染。也会夹杂着道德类强迫症,害怕自己传染别人,比如害怕自己把会引发胎儿畸形的巨细胞病毒传染给孕妇,所以过度消毒清洁并且避开孕妇。

常见表现是反复洗涤、反复检查和洁癖。但有的病人怕的不是肮脏,而是去污剂的残留,这类病人因为和刻板印象中的强迫症变现相反,所以更难意识到自己生病了,你的邋遢老编就是酱紫Orz

感染源还可以是通信、文字和音乐等等,比如说看到“殡葬”两个字就坚信自己吸入了骨灰,打电话时听到“艾滋病”三个字后反复清理听筒。

毒物强迫症

害怕毒物(石棉、二噁英、灭鼠药等等)和放射性产品的污染。这些侵入性的想法荒谬但顽固(“这盆植物吸收过切尔诺贝利的云,我家被污染了!”)......

对精神分析法的一些批判:


一个接受精神分析法治疗长达六年的患者将德语中的“石棉(asbesth)”与“最好的(das best)”进行联想,认为“父母期望我成为最好的”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实际上,试图理解病人为什么对石棉(而不是灰尘或细菌)有强迫症这个尝试是无用的甚至是危险的。精神分析法一般会加剧原本就过度了的理性化,加剧强迫性疑问(“渴望知道”强迫症),运用了抽象概念,却牺牲了具体概念和具体行动(而这却是已经丧失了社会功能的患者更加需要的)。有了分析师的鼓励,病人不慌不忙地钻牛角尖、反复思考强迫性细节,然后无休无止地纠结于涉及强迫观念的、并无效果的疑问,这无疑加重了强迫症。

其他

害怕软木、干净的纸巾等等一般人不会觉得危险的东西。



精确、秩序、对称及完美主题


秩序强迫症

①要求房间绝对整洁,并且花大量时间来维持。患者本人可能难以意识到,因为社会是认可整洁有序的。这会影响家人的日常起居。

②由于害怕损坏,几乎不敢触碰任何东西。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强迫症


流行语“拖延症”可能阻碍了这类患者去就诊。为了完美地完成任务,患者花的时间会是别人的更多倍,即便他的能力也许高于平均水平。

完美强迫症会导致很多回避行为,回避程度与有待完成任务的紧迫性成正比。在这类强迫症中,事情完成得越好,越代表着情况恶化。在CBT治疗过程中,事情被草率完成、患者感觉不快时,他正朝着治愈前进。

患者可能还有精神强迫行为,比如在脑海中给每个琐碎动作完美排序,不断回顾做过什么、决定做什么、还有什么没做,这些精神上的概要对他们来说非做不可但又让人筋疲力尽。

②完美强迫症可能涉及语言表达。患者说话停顿时间过长,生怕用词没有完美表达其思想,甚至会纠正细枝末节(“我是13:21到达的,不是13:15。”这个信息并不重要,但强迫症指令会要求他更正,否则就是在说谎)。老编曾经可以胜任交传和同传的工作(用老师的话说,“口译是不完美的艺术。”),如今却因为OCD所以无法按时按质量完成口笔译工作了。


需要知道

/

记得

强迫症

这种强迫症图式是“不容存疑”。患者的侵入念头是一系列问题,比如“这个药为什么这么命名?”“刚刚路过那辆车是什么颜色的?”“我吃早餐的时候在想什么?”,有时举止得体的患者甚至会忍不住拦下路人询问她的内衣码数。

最常见的是,在亲密关系中每天问对方50~100次“你确定我爱你吗?我是不是同性恋?”

还有“需要坦白”的强迫行为,犯了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哪怕仅仅是“坏想法”)也要迫切让相关人员知情并向对方道歉。

在阅读书中不太重要的句子时反复问自己“你真的懂了吗?”,这样可怕的怀疑让患者不断重读,甚至借助字典,但在查字典时又延伸出新的词汇问题......阅读和写作都不能流畅惬意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业和工作。




潜在危险和灾难主题


这种类别中的典型强迫症图式是“高估危险性”,常常伴随“高估责任”和“不容存疑”。最常见的是反复检查的患者,检查数字、电器、门锁等等。还有的极度害怕丢失小东西,或者在普通垃圾中丢了重要文件等等。患者谨慎多虑,有的甚至走在街上死死盯住路人,担心别人可能身体不适、需要帮助,或者经过一辆车,觉得某个轮胎漏气了,就不顾自己的原定安排,履行自己告知车主的“义务”......


无法归类的强迫症


1.不断重现(侵入)令人不快的画面、音乐或言语,但未伴随强迫行为。

比如说我有段时间晚上睡觉每个小时都会被侵入的音乐吵醒一次...这种现象在电影《乌云背后的幸福线》的男主身上出现过,苗国栋医生也曾在他的公众号提及,“手机铃声幻觉症”、强迫回声和言语性幻听是现象学的连续谱


2.身体的强迫思维(不自主的令人不快的身体感受)。

比如被扼住喉咙的感觉,不知道怎么跟躯体化区分开来,我有此类体验的时候正处于“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3.囤积,堆积、收集、无法丢弃。

注意,并非所有收藏者都有强迫症,人们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以后也许会用到”的想法,但有些强迫症患者会比较夸张,比如收藏自己的粪便、收藏各种杂志纸张以至于塞满了自己的公寓、甚至囤积记忆(关于孩子的一切、严重到记录孩子二十多年来每分钟在做什么)。

:DSM-V中囤积癖已不被归入强迫症,而是一项单独存在的疾病实体。


4.需要数数或需要将字母或音节联系起来。

我小学时周末会坐在餐厅靠窗的位置,硬要给路过的每辆车辆的车牌号码制造某种联系,电话号码也是...在这方面花掉大量时间,导致我没办法学自己喜欢的东西,直到初中才缓解,有足够时间去打球去社交。


5.病态型迟缓。

这种强迫症往往会与其他强迫症联系起来,比如说,出于迷信,一再地重复清洗动作以避免不幸发生,期间还是质疑自己不够干净,于是缓慢地数数,继续清洗......另一种是无来由的单纯的迟缓,患者可以询问二十个朋友完成相关动作的正常时间,然后计时,制定计划向朋友的平均用时靠近。


6.强迫型迟到。

有些是因为强迫仪式耽误了,有些是想要借机对抗自己的完美主义(时间紧迫,不容完美)。患者幻想自己能靠自己的能力赢取时间,但这只是自欺欺人。可以使用双重闹钟法,二号闹钟设为算上一切不利因素(地铁故障、堵车、难找到停车位等等)后需要提前出发的时间,一号闹钟比二号早5分钟,一号闹钟一响就要放下所有事然后出发。

咦惹~活着好南!
但还不至于无计可施嘛
加油鸭₍₍٩( ᐛ )۶₎₎♪





即便是旧文重发也花了三小时Orz

我真的好没用啊嘤嘤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