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负疚感地活着,你不觉得很难吗?
序
作者|Natalie.L. 编辑|龟龟爬
排版|橙加鱼 策划|Emile
他们说,之前的工作之所以会激发我内心中的混乱,是因为我没有控制感——我现在准备在工作之余申请美国研究生,今年内要完成的任务有考下托福、考下GRE、择校、完成文书、还有写推荐信等等,工作也没有辞掉。然而,it seems like mission impossible(阿汤哥都不可能完成这任务),我现在同时在吃六种药,见两个咨询师,伴随着勉强被抑制一点的混合性发作。
没人知道后面是不是更为曲折的山路——我也知道自己注定会和bipolar相守一生——但是,只要稳定,只要生活中有简单的快乐,又有何不可?又有什么痛苦、悲伤或者怨天尤人的呢?饶过自己吧,你已经承受很多了。
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
在五年内、十年内、二十年内,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哪里?和谁在一起?你要为之付出怎样的努力?
有了这些清晰的想法,我不管是在思绪狂乱如野马的躁狂期,还是在痛苦辗转失去希望的抑郁期,也会有一些秩序,会有一些希望。你要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极端否定未来的思维模式是绝对错误的。
可能所有人都会担心没办法集中注意力,不知道能不能好好学习、工作,不知道抑郁会不会再来。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种很极端的方法——我也是在
这样做真的对吗?我只是知道真的要切记不能过分逼迫自己努力学习,而更要接受自己的病和无能为力。不必凡事争第一,不是所有目标都必须达成,真的真的要放得下。
我现在都是佛系。虽然五月要上班,虽然六月要考托福,虽然未来又要接受高压工作又要申请美国顶尖的研究生,但是我并没有觉得特别害怕。我不害怕我将被蜂拥而来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压垮,我更不担心这一切梦想最后都无法被我实现。
因为我觉得,没有这些也没什么。我已经拥有的很多了。
好好吃药,有条件进行心理咨询,和医生讨论你的现状和解决方法,聊聊如何接受当下。
最重要还是靠爱,和内心坚定的力量。要相信,这不过是一场病,人生还是照常走下去的。
前两天我认识了一个十七岁的小女孩,文笔很好,写了很多小说。但她跟我说,写的不好,永远比不上她妈妈。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和妈妈比较?”她说:“因为她想让我比她好。”
然后,她问了我一个难忘的问题:“你不觉得很难做到没有负疚感吗?”
然而,我虔诚地信着,你生到这世上,是有照顾父母的责任,但绝对没有背负着他们的期望走下去的义务。我爸爸本来想读计算机,被当医生的奶奶强迫去学医,现在他也把相同的模式套到我身上——“传媒是什么?你没工作别让老子养你!”“像你姐一样读金融多好!”——但我不怪他,真的,我不怪他。
爸爸身上有太多责任和恐惧了,他并非不信任我可以做出一番事业,不过是在担心我罢了。他背负了太多行李活着,大约中国式父母都是类似的吧。
我发现我在抑郁的时候特别喜欢问“怎么办”,但其实没有人能给你答案。大家的日子都是在摸爬滚打,以及接受中度过。这一病症的问题是在于它既是心理疾病,
TIPS FROM NATALIE:)
(来自NATALIE的小贴士)
最近我有个trick(小妙招),那就是用一个本子记录习惯(买的是百词斩的trackit),记录每天一定要做的事情,比如背单词20分钟,11:30前吃药,12:00前上床睡觉,半小时听力,一小时阅读,半小时运动跑步等等。
对于要准备出国的同学,我觉得碎片时间的app都很好,比如我那个时代的猿题库、百词斩拓词、薄荷阅读、微信读书、每日英语听力或者喜马拉雅,可以填满你的碎片时间,这样即使滑了一天手机,也不会觉得荒度。You will be assured:)(你大可放心~)
当然,除了背单词和跑步,我达不成习惯的次数比较多。But we can start from little steps(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 像两分钟的plank(平板支撑), 10分钟的阅读,45分钟的美剧,再加上你喜欢的奖赏。我越来越学习到,强制性重复对于养成自己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她们的故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