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上了一堂课,最后被一群人感动落泪

珈宁 素食星球 2020-09-14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霜降过后两天,我在扬州参加了素食星球的线下课程——王培仁老师的蔬食之道。


初见老师,只见她安静地端坐在一旁,双眼微闭,不知为何我被吸引着盯着看了好久,感觉她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定静的力量。


文 | 珈宁

编辑 | Birdy 

图 | 素食星球


老师一开场便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说:“我年纪比较大,脸皮比较厚,你们说我做的好吃,我很开心;说我做的不好吃,我也不会不开心。”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笑成一团,那一瞬间我竟被莫名地感动得湿了眼眶。




— 好吃 


吃饭是人类非常直觉的行为,好吃的大家都爱。我们活着,如果有些自己觉得好吃的食物,全然地去感受它,那应该也会帮我们更顺利地渡过一些外人看起来比较艰难的时光吧。



既然是料理课,大家的目标就很单纯,那就是做出好吃的食物。


我们从老师那里学来了手作萝卜糕、五彩素蔬生菜碗、般若卤豆干杏鲍菇等让人听了名字就流口水的料理。


记得和我同住一屋的姐姐并不是一位素食者,但是每天晚上回屋都和我感叹实在太美味了,一点都不想吃肉呢。(事实上课程结束回家后这位姐姐至今也没有吃一口肉,真的好开心) 


第一天老师的一番话便让我记忆犹新:我认为素食要吃得健康,也要美味。少油、少盐,应改为好油、好盐,也要好酱油,再加上四季新鲜食材,适当的调味,以及烹饪方式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变化。                              



因为我爱吃甜点,所以对课程中的红豆沙蛋黄酥情有独钟。中式的点心一般看起来很朴素,不显得厉害和花哨,但其实很费功夫,很磨心性。


绿豆泥和红豆沙都要不断在锅里翻炒,把水分收干,还要避免焦糊,都是需要耐心以及细心的体力活。


虽然做出来就是一个朴素的样子,可是化在嘴里的那一刻,真的是感到身心的妥帖,不仅是对自己的奖励,也是对生活甜蜜的一种诠释。


切开就像蛋黄一样


我们还做了 一道药膳汤,由一些草药熬煮而成,可是却吃不到药味,只有淡淡的清甜,老少皆宜,十分养人,是老师的一个中医好朋友家族的祖传方子。


当年老师去问朋友,能否把这么好的方子公诸于世,分享在她的书里时,那位朋友欣然答应。


是呀,我们因为分享而更快乐,因为感恩而更幸福

 

每次课程前我们的准备食材


这次课程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珍贵的礼物——般若粉,我们每个人都如获至宝,回家后大家分享着般若粉做出来的美食,因为普通的食材经由“般若粉”的调和都变得丰富起来。


其实让物变成礼物的,终究是我们的心。感受到了,便是千金也不换。


小伙伴回家后做的料理



— 当下和放松 


“老师,你这个菜里油好像有点多,是不是可以少点油呢?”


“可以呀,你回去自己做的时候想放多少放多少,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还有如果觉得油太多就少吃点,糖也是,任何东西都是过犹不及。”


 

培仁老师对吃的态度让我感触颇深。她说她对第一个孩子百般呵护,养育得劳心劳神,而到第二个孩子时,如果有食物掉到地上,她会对孩子说:“赶快捡起来吃了!”实在是太可爱了,孩子也轻松地被健健康康养大了。


最耗你能量的,莫过于你的担心和不安。


我想如果健康或者怎么吃对这个话题成为一个新的执念的话,这种执念带来的紧张和消耗可能大于去做一件你认为未必健康的事,或者吃一个未必健康的食物。而且,“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我们的指纹是不同的,个体的差异是巨大的。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也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能够回答每个人的所有问题。


所以无论饮食还是生活,找到自己的节奏——让自己感觉到不是简单地逞一时之快的舒服,而是在一段时间里自我身心的真正平衡。认真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找到这个节奏并跟随它,完全放松,才是重要的。

 


《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中讲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瘦身食谱就是排除一切消极思维:因为如果感觉不到爱和快乐,绝不可能享受健康和做出积极的改变。


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说,饮食只是我们想要身心健康的四分之一,那四分之三我们也要照顾好,四季起居、避举闲事、精神怡养都很重要。



— 家的味道 


老师教的料理都朴实而家常,她说,我不会教太复杂你们回家做不出来的料理,我要你们回家容易做,经常做,就是每天能吃的家常菜


是呀,如果不能将所学,将技艺融入生活的日常,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为了在料理课上成品出来的一刻拍照发朋友圈,那么料理的意义也变得非常有限了吧。

 


随着年纪的增长,每个人心里大概都留存小时候的印记。而贪吃贪玩的小时候往往和“妈妈做的菜”分不开。


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放学回家,妈妈在厨房忙碌的样子,饭菜腾起的水汽那头是妈妈和蔼温润的脸庞。


我闻着饭菜的香气飞快地做好作业收拾干净桌子,等着妈妈上饭菜。吃到好吃的菜时,便不禁会边吃边哼小曲,妈妈看了也是喜笑颜开。

 

作为一位母亲,为亲爱的家人下厨是多么值得且幸福的事情。虽然如今让妈妈们做好一日三餐可能有点难度,特别是我们这80后,会做饭愿意做饭的已经不多。



功利心膨胀的时代,很多人觉得这是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我们希求能够快速见到效益获得他人肯定的事。


其实是思想对立了,不管是高深的还是平常的,投入其中时,都能发现无限纵深。想要成长,事事都会是成长,而成长也只有发生在自己的内在。


大家都嚷着忙,但我想我们有没有时间去做一件事,往往是由这件事情在你心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如果你觉得足够重要,那么肯定会撇开杂事克服惰性(往往只是少点闲聊或者少刷会手机),抽出时间来做的。


哪怕每天用心做一顿饭,一家人坐下来其乐融融地好好品尝,同时给出一个温馨的时刻认真倾听家人的声音,彼此交心,很多家庭琐事便迎刃而解,能帮助孩子的成长,也能增进夫妻的感情。


而由此获得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会是当代妈妈们走出家门努力奋斗背后最踏实坚定的力量来源。


— 简单、童心、心地光明 


真诚美好的人生是创作真诚美好的作品的前提。我想培仁老师的料理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她本身就打动人。 


在料理时,拥有简单纯粹的信念,然后全情投入忙碌,人到心到,尽一切可能把它做好,那意味着所做之事有一定的品质,所做的料理一定能够滋养到人的身心。


 

“老师,这个菜里除了白菜豆腐,我还能加胡萝卜什么的吗?”

“可以,你想加什么都可以,不过,最简单的往往最好吃。”


培仁老师的摆盘亦是如此,一种简单却又用心的呈现方式,是在造化和人工之间的某一种平衡,让人觉得不远不近,一切都刚刚好。由简致茂,其实是修为了。

 


每次从同学们和老师的对话中我都深深地感到,老师有系统的思想,其实都很简单地表达出来了,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好像在千回百转之后,最后仍是见山是山的简单。只是化繁就简,其中的路途,大概是省略不了的。


我想老师美味料理的背后也必定有着常人不知的辛勤和付出,料理一定是融入她生命的事情,使得一个人能够20年、30年在厨房里,不断地琢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最后举重若轻地呈现出令人赞叹的料理作品。


 

在和培仁老师接触的三天里,我常感到她的可亲可爱。虽已近70,却精神矍铄,料理时既有匠人的专注和认真,又带着孩童般调皮天真的神情。


梁漱溟先生说,“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真者真切,天者天然,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在培仁老师身上被很好的诠释着。


 “每个时辰走过去,变得更年少”。是融汇旷达,是返璞归真,是人生修行的一种境界。



— 惜物 


天地间,地气蒸腾,化为云雨,雨水落地,滋生万物。每当我们品尝自己亲手做出的料理,一种深切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这次课程里,有同学带了自家种的姜;有同学带了自然农法种植的糙米;有同学带了自己做的面包,我们在品尝这些食物的时候,真心地感恩着自然。


我们细细咀嚼每一口食物,每一口都滋养我们的身体,与我们的身体合二为一。



在这里,每一种食材都物尽其用,切下来的食物的根须也没有丢进垃圾桶而是放入高汤里面让它快乐地翻滚。食材没有贵贱,都带着大地的香气,都是自然恩赐的礼物。


早餐很多都是前一天剩下的饭菜加工制成的,比如手擀面条加一些面粉和蔬菜就变成了软乎乎的蔬菜煎饼。只要用一点巧妙的心思,那所谓的剩饭剩菜也能变得可口满足,就没有浪费的问题了。


我们往往得到的太多太迅速,从而便缺少了对物的珍视。我们慢一点,索求得少一点,保护了自然生态,也护持了内心的稳妥安定。

 

我们还认真地参加了扫除。扫除的时候,亦在扫除自己的心。特别对于每日要用的厨房的锅碗,更会认真地去擦拭,它一定不止是一个形式,它是细致认真地生活的本身。

 

以前我在家做饭之后总是不喜欢洗碗的步骤,而上完课程回来我都欣然去擦洗锅碗,当一切变回明亮整洁的时候,好像自己的心也敞亮了。买菜、洗菜、烹饪、品尝、清理,这一切都是温暖、滋养我的人间烟火气。

 

— 爱人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必降之福。”

 

课程中,我们就像是一家人同吃同住,互相照应。有同学自发地早上5点起床给大家准备早餐,在这早餐我们尝到了满满的心思与情意。



“我感恩每天早上可以起来给大家做早餐。我在大锅里搅动粥的时候,发觉有很神奇的力量在里面。


它从生米开始,慢慢经过你的搅动,不断地搅,40分钟地搅,它会变得越来越浓稠,它的米粒会慢慢地展开展开展开,你手的力量会慢慢地变得沉重沉重沉重,所有的动作都会变得缓慢缓慢缓慢。


你会觉得,哇,你真的是托大家的福,因为你在家里没有办法煮那么大锅的粥。 ”

                                                         


做的人用心,吃的人感恩。这便是最美好的一餐,来开启我们生命里最美好的一天。


整个课程,我时常被培仁老师的助理玉芬老师和娇娇感动,她们和培仁老师一起配合演示所有的料理。举办料理课程十分繁琐,有时候会出现准备的不是开始计划中需要那种食材的情形,“我们有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拘泥于食材”


于是她们开心地勇于承担和面对出现的问题,然后开心地应对调整,不慌不乱,柔和谦卑。


还有许多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得以让我们的课程得以圆满进行,比如他们在大家中午休息时,仔细地帮助老师清洁整理厨具,我觉得那幕真的很美好动人。


在这个课程里,没有“这是我的事,这不是我的事”,只有“我们一起做好这件事”。我想从对物的敬意到对人的关怀,必定是内心的慈悲更深层地体现。

 


其实先要爱自己才能真正地爱别人。我们爱自己的身体,倾听它给我们的信号,给它自然生长的食物。


课上老师常说“过犹不及”,其实就是尊重我们的身体,不让自己的欲望给身体太多的负担;与此同时照顾好自己的心灵,让心有所寄,不外驰,不漂泊,专注于提高手下小事的精度来修养清净功夫。

 

“人和食物的关系可能是一种乘法。人本身如果是负数,那么吃任何正能量再高的食物,相乘还是负数,只有当人是正数,所得结果才会是正数,我们才能真正地被食物滋养。”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心里想的每一个念头,吃的每一餐饭,喝的每一杯茶,这些貌似无形的点滴,最终都在塑造和书写着我们的样貌。

 

而饮食与修行,真实是一模一样的事。在每个当下都“觉”,而后行,果子才能圆满。



— 日日是好日 

 

培仁老师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说了让我又一次感动到想落泪的话。大概意思是,我们赤条条来,再赤条条走。她也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完好地活在这个星球上,所以欣然地分享自己现在所知道的一切,喜悦地度过每一天,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此刻就是最好的时刻。


因此我们珍惜每一天,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吃着简单用心的饭菜,享有清淡的欢愉,不让它马虎地过

 


享受清欢,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从容淡定地过好每一天。

 

“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王培仁老师的课程不仅是料理课,也是生活课,生命课。

 

日日是好日,一期只一会。把握机会好好在一起,与身边重要的人共食,此时可以诗,可以画。


— 改变人生的料理课 


带着愉快的心情做饭,食物怎么做都好吃。培仁老师像个在厨房玩的很快乐的大孩子。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的生活习惯南辕北辙,但是厨房将所有人的心连结在了一起。我们相互学习,还像家人一样互相关照。


“我的手指被割了一个口子,被好多人过来关心,我觉得割得特值。”


“这几天我吃了平时两倍以上的饭,我觉得气足了,是人心的温度,还有大自然给我的能量。这可能是我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更加清晰地思考人该怎么活。”


“世界上好吃的东西我也吃了很多,但是以前都没有认真用心去感知食物,没有去感受食物本身的美好。这次我感觉到了,我觉得自己是越来越往好的地方走了。”


是啊,这堂与众不同的料理课,让我们重新学会了如何做一餐饭,如何好好的生活。




———— / END / ————

本文来自素食星球,如需转载请于后台留言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推 荐 阅 读 

在藏区的100多个日夜里,我看到了美好,也看到了丑陋

从修车厂学徒到台湾蔬食文创的领头羊,他是这样学着打造一间感动人的餐厅




素食星球出品
国内第一本纯素生活方式杂志书

《糙米》第3期

《好好吃 温柔爱》

预售中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抢购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