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BBC,中国人拍出来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以植物为尺度,对生命做一些沉思。”
“万物共生,反观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这两句话来自2019年一部特别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迄今为止,它在豆瓣上的评分8.7。
这是一部遍访了国内27个省,和国外7个国家的30多个地区,8个拍摄团队以及200多位植物专家一起完成的纪录片。
专注中国东方文化的平台“知中”在它的微信公众号说:这将是一部影响世界的纪录片。
有许多观众说它一点都不输英国BBC纪录片,而看完之后深深觉得,这样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等了很久。
首先,从头到尾都被这部纪录片的“美”深深折服。
它大概是中国第一部如此高级地呈现植物到底有多美的纪录片,每帧画面都美得像一张张摄影级别的照片,看了会忍不住拿来做屏保。
关键是,那些美的时刻,都是真实的纪录。
能让人爱上一件事物,才能让人心生保护。
这部纪录片的团队在拍摄过程中常常冒着各种危险:墨脱原始森林的蚂蝗、盛夏稻田里的酷暑高温、云南西双版纳雨林的湿热和蚊虫叮咬,西藏高原区的山路坍塌、高原缺氧,神农架的极致低温等。
但一切只为一件事情:完美的视觉效果。
他们经常在野外驻扎十几天到几个月不等,耗费了大量时间纪录,最后才能将植物漫长的生长过程浓缩成几秒的瞬间,为我们呈现美到让人窒息的植物视觉。
从高原、雨林、沙漠到戈壁、草原、湖海,足迹遍布整个中国,并且在之间来回穿梭,他们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才制作完成《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在此特别向这部纪录片的团队致敬!
这是一部几乎能让所有人爱上植物和自然的纪录片。
如果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换算成一天24小时,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在地球的午夜(46亿年前),火山喷发了。到了凌晨三四点(38亿年前),海洋开始出现生命的迹象。到了清晨六点多(35亿年前):一种蓝藻生命第一次学会利用光、二氧化碳、水制造生命能量,同时释放除了氧气:第一次出现了光合作用。
同时,中国的陆地开始露出海洋形成岛屿,但那时还没有任何的生机。
时间来到晚上九点多(4.2亿年前):植物登陆了。
矮小的生命开始出现在陆地,苔藓用根的构造出现在岩石上,绿色成为植物的底色。
为了争夺阳光,植物进化,开始站立起来,出现了蕨类植物。
梭罗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蕨类植物。蕨类用贯穿身体内部的纤维组织,支撑身体,并运输营养物质,植物开始会长高。
世界上第一种负责繁衍的器官,也来自蕨类植物的孢子。
当中国大陆慢慢被抬升,地球的框架初步形成,水环境不断变少,大地气候从湿润变得干燥。广阔的蕨类森林在植物天堂渐渐被取代。
为了适应改变的环境,植物逐步进化。
到植物开始演化出花朵和种子,无尽丰富的植物世界就开始了。
晚上十一点57分钟,最后三分钟(几百万年前),人类才开始登场。
但是三百多万年以前,地球开始大幅度降温,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被冰雪覆盖(第四纪冰期),大量森林消失,大量动物死亡。
当冰期降临时,得益于中国复杂的地形和险峻的高山,阻挡了北方大陆冰盖的破坏,成为了很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
植物也开始了新的进化旅程。
特别分享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是因为它让我们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意识到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我们人类只是至今出现还极其短暂的一部分。在自然无穷的奥秘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种生命。
看完《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全部的10集之后,太喜欢了!
哲学家尼采说过:“对一切重新评估”,我们应该不断地去重新了解一切,尤其是那些从前我们所不知的,却又很重要的。
整理了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
1.黄花蒿:拯救了许多生命的植物。
黄花蒿原产自中国,黄花蒿中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现在在非洲被大量种植,因为疟疾是非洲极其常见的疾病,非洲苦难的人民大大受益于黄花蒿这个植物。
救人的功劳最大,所以先分享看似很普通的黄花蒿。除黄花蒿之外,中国有太多的本草,有治病救人的功效,我们怎么能不感激和爱护?
2.关于“竹子”,你所不知道的。
没想到的是,在充满生机的春日,竹子一天最多能长2米!
而且,竹子其实是“草”噢,而不是“木”。
一个茂密的竹林,看似一根根竹子之间彼此独立,但其实每一片竹林地下有同一个根茎,地表上的每一棵竹子都是从这个根茎上长出,偌大的一片竹林其实只是一个生命。
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它会在数十年生命中最后的告别时刻,开出黄色的小花,作为自己的谢幕仪式。
但是,人类纵使做了很多研究,至今都无人预测竹子开花的规律和确切时间。
竹子开花除了是谢幕,同时也起到了繁衍后代的作用。
在这个世界上,森林的面积不断在减少,但是竹林却在增加。
竹子是一种很好的绿色环保、可再生的资源。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弹性、韧性,其抗拉强度相当于钢,竹子是一种完胜钢筋水泥的建筑材料。
光学显微镜下,将竹子的横截面放大到5-20倍后看到,一种叫“维管束”的呈梅花状分布的组织,其中富含的纤维赋予了竹子的韧性。维管束周围的组织让竹子变得坚硬强壮。
在巴厘岛著名的Green Village,18栋房子以及旁边的学校、农场,所有的建筑都是纯竹子设计,并且设计得极其宏伟和壮观,由于经过精心的处理,这些竹屋能使用80-100年。
现代各行各业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和开发竹子,无论手工艺术品还是家居用品等。期待竹子像以前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建筑一样,再次变得流行起来。
对于身处环境问题中的我们,竹子是应对未来的最好材料,期待它们在未来成为“网红”!
3.拥有自己强大“天赋”的桑树。
为了珍惜可以成功授粉的机会,当风来时,桑树小碗状的花苞瞬间炸开,将雄性花粉弹射出来,花粉借助风力可以飘出200多米,甚至更远。而弹粉速度为每秒200米,仅次于手枪子弹出膛的速度。
桑树这一切的设计,为的就是雄性花粉能与遥远的雌性花粉相遇。
纪录片中,花粉弹出的一瞬间放得很慢,花粉像点点星光在白日里闪烁,非常奇妙,我们看到了平时见不到的世界。
当桑树的天敌开始咬噬自己的叶子时,桑树能通过防御性蛋白,精确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通过精密的化学信号,能分辨出攻击者是谁。
它会使用第一道防御武器:乳汁,其中蛋白酶的物质会让大多数的动物消化不良,甚至死亡。然后开启第二道防御系统,乳汁中的蛋白酶合成信号,能将敌人入侵的消息,传递给周围的盟友,比如对“蚕”感兴趣的食客。浓郁的气味在桑树中快速蔓延开来,好像一种神秘的信息传输通道被迅速打开。
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信息传递方式,聪明不亚于人类。
4.谁在为25米高的花儿传粉?
森林中25米高的大树杜鹃,在开花时,不会有蜜蜂为它传粉,因为它太高了。它的传粉者是一种鸟儿,叫丽色奇鹛,它的样子和名字一样秀气。
孤独、高大的大树杜鹃,值得不一样的朋友为伴。
5.沙漠的守护者:梭梭树。
一棵成年的梭梭树,有长达10几米的根,连成片的梭梭树林,就能固定住沙漠,牵制沙丘的流动。
无论是多么贫瘠的环境,荒漠植物都可以从土地汲取养分,生存下来。西北地区以沙漠和戈壁为主的荒漠地带,占陆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左右。生活了几百种荒漠植物,以极强的生命力,守护着荒漠,维持着生态平衡。
没有荒漠植物,人类是怎样都无法固定住可怕的沙漠的。
6.莲,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
显微镜下放大的荷叶乳突
荷叶和花瓣上都有一种特别构造的角质层,表面密布着一个个晶莹的凸起,这些以纳米为单位的小小乳突,像一座座连起来的山峰,阻隔水的渗入。当水落在荷叶上,就会随风滚动起来,顺便带走尘埃。
这就是荷花、荷叶具有洁净美感的真正的原因。
7.茶,为什么能成为杯中之物?
一切都因为:进化。
茶树为了生存和进化的需要,产生了能够抵御有害细菌的物质,这就是茶叶中著名的茶多酚、咖啡碱这两种杀菌物质,这也使得喝茶能够提神醒脑。也同样是在茶树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一次无意间产生了风味物质,这茶叶变得好喝,从此成为全世界的杯中之物,从此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的一部分。
似乎一切都是因为偶然,似乎一切都是因为进化。这种进化是人类怎么都无法主导和设计的。
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说过:就植物来说,我们不过是无意间“驯化”了植物的成千上万种的动物之一。
8.高原雪山荒芜地带的花朵
塔黄、绿绒蒿、水母雪兔子、苞叶雪莲、宽叶绿绒蒿、绵头雪兔子、羽裂雪兔子,这些高原荒芜地带的花朵,惊艳了世人,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这些花朵往往一生只开一次花,一棵植株历经几年到十几年不等。
其中有药用价值的塔黄,即使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研究,至今都无法栽培。人们依然只能每次爬上高原酷寒之地去采摘。
9.人需要大豆,但是大豆不需要人。
在大豆被人们驯服之后,生物学家开始研究高产量的杂交大豆品种,杂交品种植株被发现之后,却遇到了授粉难题,因为大豆的花粉非常重,不容易被风吹走。
一开始,研究人员尝试了人工授粉,但发现速度非常慢、成功率也非常低,根本不可行。
最后还是想到了蜜蜂,在授粉这件事情上,一群蜜蜂,可以抵得上上千人,人哪有它们那么“精工巧匠”。蜜蜂帮助了杂交大豆品种授粉,也帮助住了人类获得了更高产量的大豆。
在自然世界里,人从来都不是主角,植物们与动物有它们自己神奇的合作方式。
10、海芋:植物与虫子的斗智斗勇
在雨林中,植物们不仅要和同类竞争,争夺阳光和生存空间,也要和昆虫斗争。当有昆虫咬噬海芋的叶片时,一旦叶片被咬破,毒素就会沿着叶脉输送,将取食者置于死地。
可是有一种甲虫非常聪明,它会先在叶片上咬出一个圆圈,将叶脉切断,阻隔毒素的输送,然后再享受慢慢美食。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之一李成才,曾拍摄《大国崛起》(豆瓣8.8)《华尔街》(豆瓣8.5)等高分纪录片。
他被问到为什么创作这部纪录片,最喜欢他说这一段:
“大家以为这部纪录片只是关乎花花草草,其实这是关乎生命的——中国人的生命观建立得怎么样?我觉得我们现在对生命的敬畏远远不够,对科学的理解远远不够,对爱的理解远远不够,这都是下一步中国要走的。”
人与自然之间,无法、也不能存在剥削、索取和破坏,万物的关系只有一个答案:共生。
彼得·渥雷本在《树的秘密生命》分享道:
根据估算,一棵成年山毛榉用来长出树干所需的能量,例如糖分及纤维素等,差不多相当于10000平方米麦田的产量。当然,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这么威风凛凛的形体也不可能在一年内就长出来,它必须经历至少150次的寒霜。
植物中蕴藏着什么样的生命力量?又有着什么样的感知系统?人类对自然对植物的研究成功,只是凤毛麟角。植物精密神奇的表现,一点都不比人类任何的发明差。
也许当有一天我们的地球生态破坏彻底爆发出来,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恶劣,或者哪天人类消失,植物的进化依然会往前继续进行,往后的进化时光可能就像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进化时光那么漫长。
纪录片中的神农架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植物,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感受自然不言的大美,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感受到人为何要与万物共生,请和Ta一起看这部纪录片。
作为一个一周岁宝宝的妈妈,我都迫不及待等她长大,长大后陪她一起看这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