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鲁剧能霸屏中国?

埃伯巴赫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为星标”哦~

点击上方“ET财经观察”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前 言

“苏大强下线的第一天,想他;苏大强下线的第二天,想他,想他。”

刚刚过去的3月,电视剧圈最火的,是从山东走出的正午阳光影视公司,制作出品的《都挺好》。

行走的表情包苏大强、啃老巨婴苏明成、职场女性榜样苏明玉,轮番登上热搜话题。不论是家族亲友群,还是办公室工作群,都在讨论苏家,可谓是社会话题剧担当了。

尤其是,《都挺好》的大结局,在浙江和江苏两个首播频道,收视率都突破了2%,创造了两台10年来的收视高峰!


要知道,这几年电视的收视率一直走低,连收视率傲视全国的芒果台,去年底的黄金档新剧收视率都跌到了0.1%,滑落到十年来的谷底。还是靠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才挽回颓势。



对了,知否的出品方,还是正午阳光!如果再算上去年大热的年代正剧《大江大河》,半年之内3部爆款剧集,毫不夸张地说,是山东人撑起了卫视黄金档剧集的半壁江山。


自2014年的《父母爱情》开始,从山东影视集团脱胎而出的正午阳光,便以每年2-3部爆款剧的节奏,一步步打造出中国电视剧界又一轮的“鲁剧崛起”。


胡歌、姚晨、靳东、王凯、刘涛.......也是在山东电视剧人的创作推动下,从默默无闻、中道挫折,逐渐蜕变为大红大紫的一线明星。

相比日益沦为“莆田广告”和“山寨土嗨”的山东卫视,山东影视剧制作反而独树一帜,锻造出蜚声全国的“鲁剧板块”。

儒家文化和齐鲁精神,何以驱动山东电视剧制作历经41年长盛不衰呢?


《都挺好》背后的鲁剧精


家庭伦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被拍滥的题材,《都挺好》为什么能脱颖而出?

这背后,是山东创作团队对当下人们精准敏锐的情绪捕捉。几乎在每一集中,观众都能找到关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啃老、愚孝、养老、社会巨婴等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挺好’”。

虽然话题火爆,但作为《都挺好》的“文眼”,这句周正中庸的劝慰,一直引领着剧情走向。剧集临近结束,苏大强新家墙上的“家和万事兴”,更代表了这个典型的中国式原生家庭里,每个角色最终走向和解的心理基石。

这种带有浓厚山东特色的传统、隐忍、善良、重视亲情的价值观,正契合了当下社会波动心态下,观众渴望回归稳定、圆满的内心期盼。

在剧情设置上,《都挺好》跳出了婆媳关系、出轨二胎的家庭伦理剧窠臼,女性形象也终于不再是琐碎无聊的大龄催婚,婆婆妈妈。

让姚晨大放异彩的苏明玉,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独立女性精神。而“妖爹”苏大强更是颠覆了固有的传统慈爱父亲和权威正确的高大形象,这两个迥异于传统套路关键形象,无疑对其他同类剧形成“降维打击”,更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理。 

虽然说对时代情绪的精准把握能力,是正午阳光能在数年间声名鹊起的核心竞争力,但穿透观众心智造成巨大反响的,则是鲁剧40余年沉淀下的以正剧为体、以主旋律为主,题材严肃,表达方式含蓄内敛,风格厚重大气的艺术特色。


鲁剧:马鞍起伏41


随着1978年,以反映邮递员工作为内容的剧集《人民的委托》登上电视屏幕,山东开启了鲁剧崛起为中国电视剧重镇的漫长历程。

很快,山东电视剧界又诞生了第一部获得电视最高飞天奖的《家乡红叶》。在此促动下,1986年10月,山东影视中心成立,成为全国首批专门以制作电视剧为主业的体制内机构。

有专家曾形象点评过鲁剧41年的发展历程,其轨迹如同一具马鞍:在两个高峰之间是一段平静的波谷,在静默间孕育向上的力量。

★第一次高峰:1982年—1991年

1981年起,《武松》、《高山下的花环》、《今夜有暴风雪》连续三年获得金鹰、飞天一等奖,造就全国的“三连冠”,形成了鲁剧的第一个高峰期,锻造了鲁剧发展的高起点。

中段波谷:1992年—2000年

进入新世纪,随着观众欣赏口味的多元,以现实主义为主的鲁剧,没有出现太多有影响力的作品。但任侠尚武,水浒梁山的文化传统,让1995年的《白眉大侠》、1996年的《甘十九妹》等武打电视剧,意外开创了内地武侠剧的先河。

★第二次高峰:2000年-2010年

从《大法官》《大染坊》《誓言无声》开始,一直到08年之后《闯关东》《沂蒙》《南下》《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老农民》《钢铁年代》《生死线》等口碑好剧;鲁剧在现实主义与商业传播间,找到了兼收并蓄的平衡,形成了新一轮电视剧创作的高峰。

如今,以正午阳光为代表的新鲁剧势力,与山东影视集团的老兵一道,以《琅琊榜》、《红高粱》、《北平无战事》、《都挺好》为代表,正在形成鲁剧发展史上第三波新高峰。

纵观鲁剧41年发展,写实的现实主义,是山东电视剧最鲜明的特性。山东电视剧的拍摄题材中,现当代、历史和革命战争这三大类题材,分别占到电视剧创作比例的50%、30%和10%。

而鲁剧的精神内蕴,也在张宏森、赵冬苓、侯鸿亮和孔笙这几位新千年以来鲁剧崛起的代表人物身上表现无遗。


鲁剧精神在哪里?



张宏森:以知识分子立场进入历史

去年,随新近改组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张宏森,不再分管电影,转而主抓电视剧的消息传出,中国电影界都在感念挽留这位为中国电影市场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掌舵者。

但其实,让张宏森分管电视剧,才是他的老本行。生于淄博的张宏森,是山东电视剧制作的中坚骨干,自1997年出任当时的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党支部书记开始,张宏森就一直奋战在鲁剧创作的第一线。

他创作的《西部警察》、《大法官》、《车间主任》等小说和文学剧本,先后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2002年接受山东青年报的采访中,张宏森曾如此总结自己的鲁剧创作心路:

“我的父母都是劳动者,我是劳动者的子弟,从小就懂得用含辛茹苦的劳动去塑造自己的人格,用劳动完成自己的人生。而在影视创作中,一是要有知识分子立场,带着立场进入社会,进入历史,进入当代现实生活。二是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生活要有足够的思考,对老百姓要有足够的情感。三是要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地去工作,对于每个文字,每句台词,都要去精心雕琢。

可以说,正是张宏森这种有担当,有责任的家国情怀,奠定了新千年鲁剧崛起的精神基础。



赵冬苓:用大胸怀书写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作为山东影视剧首屈一指的编剧,赵冬苓是用手中的笔,一个剧本一个剧本打磨着新时代鲁剧的精神内核。

而这种内核,就是从《孔繁森》《任长霞》到《南下》《沂蒙》中的,有着大时代、大背景的小人物的故事。

赵冬苓极少把玩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她所感兴趣的是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终极价值进行追问:而这与鲁剧题材厚重、方正大气的特质不谋而合。

得益于赵冬苓,鲁剧没有在厚重,大气中走向呆板、刻板。即便是主旋律作品,价值立场也大多从个体出发。

《我的父亲母亲》中,50后夫妻陈志和张翠花没有熬到金婚,不仅如此,离婚的段落还被赵冬苓写成了一场“欢乐颂”。

“这段离婚我是按照人性解放的华章来写的,我总是以一种比较怜悯的目光去看待这世界上所有的挣扎。其实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挣扎?挣扎着生存,挣扎着成长,挣扎着去经历很多事情,看每个人怎么去战胜自己的命运。”

唯因如此,赵冬苓几乎没写过坏人只有小人,即便抗日剧中的鬼子也写的庄重严肃,《红高粱》中的塚本就是从爱国理想主义者一步步走向恶魔的。


侯鸿亮:新时代鲁剧的创新

出身体制内山影的侯鸿亮,却对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传播规律敏感深入。随着2016年《欢乐颂》一炮打响,侯鸿亮认识到中国电视剧市场最核心的变化是网络开始抢占用户:“电视剧在网络上的售卖价格会飙升,网络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大,电视台之类的传统平台走向势弱不可避免。”

从讨好大妈到吸引年轻人,正是这种山东式的“闯关东”精神,让侯鸿亮敢于打破鲁剧传统,“新鲜感是我做电视剧的首要目标,《欢乐颂》里5条人物故事并行、《琅琊榜》塑造一介布衣的梅长苏形象、《闯关东》第一次从民俗角度去理解中国人的大迁徙和大移民,这些想法在当时都是创新的。”侯鸿亮说。

而且,在侯鸿亮的创新中,现实主义为主的鲁剧,少有的玩转互联网营销宣发,无论是欢乐颂的五美,琅琊版的梅长苏,还是苏家,都是先在社交网络上培育出庞大“自来水”,再反哺电视屏幕的。


孔笙:新旧之间的山东式审美

号称爆款剧集制造机的孔笙,却并不是科班出身。他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当杂志编辑,从摄影剪辑做起,最后在正午阳光的导演岗位上,展现出新鲁剧的独特艺术审美。

比如,为了拍好一部有温度的电视剧,孔笙对细节十分用心。在《大江大河》里,宋运辉剁地瓜叶喂猪的菜刀,布满了铁锈。


《琅琊榜》中梅长苏拿在手里的手炉,里面都有真实的炭火在燃烧。



在拍摄《琅琊榜》的过程中,他对角线构图、三分法则、黄金螺旋等理论运用得炉火纯青。


曾经,孔笙拍摄的题材经历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但他用山东人特有的执着和匠心,用心雕琢出新时代鲁剧的视觉魅力。


后电视剧时代,鲁剧将往何处去?


就像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名言:这是鲁剧最好的创作时代,却是中国电视剧最坏的生存时代。在限古令、限薪令等一系列行业规范限制,和互联网剧的进一步冲击之下,电视剧行业,尤其是电视电视剧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微妙的生存节点。

从今年陆续公布的影视上市公司的年报来看,大部分公司股价和经营处于下跌或华视娱乐、新丽传媒、开心麻花、和力辰光等新兴影视力量则中止IPO。一些过去饱受诟病但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例如“大IP”加流量明星,如今也变得效果不彰。资本热钱的蜂拥而入,也开始冷却退潮。


在这个行业骤然进入调整期之际,山东电视剧行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呢?

数据显示, 山东目前有影视制作单位700余家,2018年全省广播影视产业总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鲁剧”已然是山东靓丽的文化品牌。

但在山东,影视产业颇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感觉”。除了老牌电视剧制作中心山影集团,像正午阳光这样的鲁剧新锐力量和新一代人才,却落户在对影视业创作和经营环境更好,政策更为宽松的浙江东阳。

2018年,东阳正午阳光的纳税额超过了1个亿,仅次于华谊兄弟,成为东阳名列前茅的纳税大户,由此推算,正午阳光的营收已经超过了10亿元,而这些与由此而生的衍生产业,都与山东无关。

“与北京、浙江等省市相比,山东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资金支持、政策配套、市场运作,以及产业链建构、营销方式、衍生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省内媒体一篇《破解有“高原”缺“高峰”,山东影视产业五年规划出炉》的报道中,对山东影视产业存在的问题做了如是判断。 

山东影视产业如果想长足发展,无疑得把“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解决。

2018年12月,山东出台《山东省影视产业发展实施规划(2018-2022年)》,提出山东省将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一批主业明显、特色鲜明的影视产业园区,在全省形成一核引领、多点发力、融合发展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同时,山东还将实施省级影视精品计划,到2022年扶持创作生产100部优秀影视剧。 此外,还要加大高层次影视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力度,鼓励青年影视人才创新创业,激发影视领军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响“电影之都”“山东演艺”产业品牌。力争到2022年,山东影视及演艺娱乐行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但艺术创作毕竟与工业发展不同,政策虽好,市场票房和观众口碑才是真正检验行业发展的硬指标。


就像那个始终困扰山东电视剧界的谜题。2014年,已是山影集团总经理的侯洪亮,在山影进行股份改制,谋求上市的前夜,毅然离开。

用侯鸿亮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上市涉及太多资本运作的事,让我疲于应对,甚至对我的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想到这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生活的常态,我就觉得该走了。”

但在带着策划、宣发、制作、商务等一整套团队,与之前离开山影的导演核心孔笙、李雪、孙墨龙合体成为如今的东阳正午阳光后,仅1年多后,就接受了华人文化基金投资,并启动上市计划。

如今,马云间接控股正午阳光9.44%的股权,是第三大受益人,马化腾间接持有6.41%的股权,成为第六大受益人。

结语

回到开头提到的《都挺好》,要让鲁剧从都挺好到真正好,在山东的电视剧高原上培育出真正的高峰,让鲁剧真正墙内开花墙内香,如何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没有石油,东营将会怎样?

山东“单身狗”,争当“苏明玉”!

山东科创板第一家为什么是它?

2019毕业生,哪里才能安放你的灵魂?

凤岐茶社应该刺痛山东人的哪根神经?

恒丰银行总部迁至济南的传言,是真的吗?

谭旭光:“胆大妄为”这一年

山东大嫚的职场人生

别再说山东错过了互联网!

席卷全国的裁员潮,会波及山东吗?

抢人大战!山东在复苏?

新历年上市仅一家,山东的资本寒潮何时退去?

山东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

--ET行业洞察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创作团队,长期关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能源、快消品、上市公司、集团、城市竞争力等行业和领域。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欢迎加入ET财经社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感谢您为我点了“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