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抢人大战!山东在复苏?

ET君 ET财经观察 2022-04-27

2018年,由于在“抢人大战”中的后知后觉,作为“最能生”的省份,山东依然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

2019年刚过两个月,“抢人大战”便进一步升级,全国已有16市升级人才政策,从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方面激励更多人才前往本地就业。

其实,作为“人才输出省”,相对于“抢人”,人才“留存”,才是更需要关注的焦点。

如何让优秀的山东学子留下来,是抢人大战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国大学生一站式求职网申平台梧桐果的调研数据,山东第一大城市——青岛,2019届毕业生意向流向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好转。

这是否意味着山东正在“苏醒”?


青岛吸附力上涨,外地毕业生流入占比上升


作为新一线城市,2018年青岛GDP破1.2万亿元,增长7.4%,这也意味着更高薪资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优越的就业环境,加之青岛各项政策多向应届毕业生倾斜,所以毕业生流入量呈现上升趋势。

外地毕业生占毕业生就业总数的比例,由2018年的5.87%上升为2019年的7.12%,增幅高达21%。

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青岛在与其他“新一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中,在逐步挽回劣势;

第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青岛对周边城市的人才吸引能力进一步加强。

但是从2019届流入青岛的毕业生城市分布来看,情况依然非常严峻:

TOP10城市中,山东省内就占据了6席,其他4座城市也都是北方城市。

这也意味着作为“南北”分界线的山东和青岛,对南方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依然孱弱,但正在逐步成为北京之外,中国北方的主要人才聚集地。

山东和青岛下一步要做的,是用新产业和高薪酬把吸聚的人才留下,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人才流转的“中转站”。


留人数量提升:本地毕业生超6成“留青”就业

 

在青岛市毕业生求职意向地分析中,有63.56%的毕业生愿意留在青岛,而有36.44%的毕业生选择去其他地区求职。青岛市作为新一线城市,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高校资源上都属于强市,本地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也多倾向于“留守”。


留人质量提升:留青毕业生硕士近半


在意向留青毕业生学历分布中,硕士学历成为主力,占比为47.49%。青岛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的留存,按照博士 1200 元/月、硕士 800 元/月、本科 500 元/月标准发放 36 个月住房补贴,列入紧缺急需目录专业的博士、硕士分别给予 1500 元/月、1200 元/月的住房补贴。

“亿元经费补助”、“30万安家补贴”等政策红利,对于“两手空空”的高学历层次毕业生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产业布局决定专业留存,工学毕业生占比4成


有什么样的产业,才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在意向留青毕业生学科门类分布中,有4成工学毕业生选择“留守”青岛。青岛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排头兵”,2018年开始大力发展新材料、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此类产业需求理工科专业毕业生较多,也较大程度吸引了工学毕业生的“留守”。


相爱相杀:“济青争雄”青岛略占上风


就人才流动来看,青岛毕业生除本地就业外,最青睐去济南求职;而在意向流入青岛的城市中,济南毕业生最爱青岛。

在选择其他地区求职的毕业生中,青岛有14.94%的毕业生选择在济南求职;9.75%的毕业生选择去北京;8.15%的毕业生选择去上海。在2019届毕业生意向流入青岛的城市排行榜中,济南意向流入青岛的毕业生最多,占比为13.59%;其次为烟台,占比11.93%。

济青两地的人才交换比(流入青岛市的济南毕业生数量与流入济南市的青岛毕业生数量的比值)为 1.16,也就是说每当济南市向青岛市流入1.16名毕业生时,才会有1名青岛市毕业生流向济南。

在 “济青”两地的人才流动中,青岛市略占上风。


“留人”的关键要素到底是什么?


各城市为抢夺优秀人才,送钱送户口、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那么青岛毕业生留存率的提升,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否相关人才政策?

据梧桐果数据调查显示,有30.62%的毕业生因地区发展潜力选择流向,显然,以送钱送户口为代表的人才政策不再是核心竞争力,毕业生更加看重地区发展潜力和城市产业结构。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134家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了264个项目,爱立信、雀巢、汇丰等越来越多的500强落户青岛,涵盖石化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和现代制造业、电子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领域,青岛发展已走在国内领先水平,也反映出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度与吸引力。

相对于孱弱、迟钝的人才政策,这些才是青岛人才吸引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2019年,随着竞争的白热化,“抢人”大战将进入决胜阶段,留给山东的时间不多了。

一方面缺乏新产业无法吸引人才,另一方面没有人才又难以发展新产业,山东似乎陷入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世纪难题中。

但从上面的数据来看,万幸的是,山东作为北京之外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对整个北方依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而山东内部的均衡发展,也让济青两大中心城市相对于其他新一线城市还有更大的“吸聚”资本,这也许正是山东的机会。

山东能否利用这种经济发展的“级差”,重新稳固自己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位置?

“抢人大战”的结果将告诉我们答案。


文字原创,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山东人的第四次移民浪潮

再见!堵城!济南打响中国第一枪!

谁是中国顶级物流枢纽城市?

新济青高铁引爆山东城市群新一轮暗战!

山东制造业的荣耀与至暗时刻

山东科创板大猜想!

科创板抢滩登陆!谁能插上山东的战旗?

山东银行业,远离那头“灰犀牛”!

山东地炼的"炼狱"与“重生”!


--ET行业洞察工作室--


工作室拥有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强大创作团队,长期关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交通、能源、快消品、上市公司、集团、城市竞争力等行业和领域。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我们期待与您的交流

欢迎加入ET财经社群,请添加ET君为好友

微信号:ETECX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