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峥嵘岁月】土家山寨换新天——洛塔人民战天斗地的故事
《土家山寨换新天》1970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推介洛塔精神
新闻单位在洛塔公社采访。(1970年)
广交会上展洛塔 ( 1970年 唐克立摄)
龙山县洛塔公社是一个土家族聚居的高寒山寨。这里海拔一千四百公尺,到处是石灰岩层,田少地薄,雨落下来,很快就流进深藏在岩洞中的“阴河”去了。地下河水白白流,地面滴水贵如油,干旱一直严重。长期吃粮靠国家供应,花钱靠国家贷款。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后,洛塔人民热烈响应,公社党委书记彭官恕同志带领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抓革命,促生产,决心彻底改变洛塔面貌。他们组织了七个三结合的水利调查组,爬峭壁,钻岩洞,下“天坑”,探“阴河”,发现了一百五十多处水源。公社党委集中群众智慧,制定了“修水利、开梯田、奋战七年,改变洛塔面貌”的宏伟蓝图。
公社党委书记彭官恕组织干群学习革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人们的思想,指导改造落后面貌的行动。(1970年)
彭官恕在洛塔瑞士大队地头与干群一起学毛选(1977陈庭茂摄)
1977年的龙山县洛塔公社。车文龙/摄
在这场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事迹。楠竹大队有个八十一米深的“天坑”,阴暗深沉,寒气袭人,自古无人敢下。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同志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腰缠篾缆,带头下坑,查清了“阴河”的来龙去脉。以后,有十八位勇士在坑底连续苦战四百五十多天,垒起巨大石坝,拦腰截断“阴河”,叫地下水溢上“天坑”,流出地面,打响了胜利的第一炮。在劈山引水的战斗中,被誉为“活愚公”的梭洛大队贫农社员彭美胜,在岩洞里顽强战斗了整整五年。在他的带动下,这个大队打通了一条三百四十米长的岩石隧洞。
洛塔公社党委书记彭官恕带领群众在山洞中找水源((1969年摄)
洛塔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中)在楠竹大队调查水源。 ((1969年 唐克立摄)
公社党委委员陈延敏带头探天坑找水源(1969年)
楠竹大队几十名妇女从山下八公里远的召市公社河里将堵天坑所需的河砂经过刀背岩羊肠山路背上了工地。(1969年)
楠竹大队十八勇士通过八十一米长的软梯,将堵阴河的几百吨水泥沙石运下天坑,创造了人间奇迹。(1969年)
洛塔人民自力更生修引水渠 (1970年,唐克立摄)
英雄的洛塔人民经过这样的五年奋战,全社一共兴修了水利工程一百二十多处,开凿盘山渠道二百六十多华里,新开梯田四千六百多亩,基本上实现了耕地水田化和自然灌溉,使洛塔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九六九年比一九六四年粮食产量增加了二百零八万斤。
在楠竹大队清水塘引水工程前华国锋同志与当地干群合影
土仪器测量修水渠工程(1970年,唐克立摄)
洛塔修建高标准梯土(1975陈庭茂摄)
洛塔人民自力更生修水库 ( 1970年 唐克立摄)
砌岩墈,向石山夺田,扩大耕地面积
洛塔人民开垦荒地,向荒山要粮。(1973年陈庭茂摄)
英姿飒爽的铁姑娘们活跃在改变家乡面貌的工地上。
层层梯田,条条渠道,土家山寨换新貌。(1971年)
成功推广薄膜育秧(1974年陈庭茂摄)
新开的梯田第一次长出绿油油的秧苗 (1973年 唐克立摄)
洛塔春早插秧忙。 (1973年 唐克立摄)
洛塔有了水,农田旱涝保收 (1972年 龙赞才摄)
包谷丰收 (1973年 唐克立摄)
过去靠国家统销粮食的洛塔,现在有余粮卖给国家 (1973年 唐克立摄)
县委书记林宝珍在洛塔劳动与农民座谈 ( 1974年, 唐克立摄)
本期图片由陈庭茂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和使用。
【编辑】叶 红 彭 杰
好消息:免学费住宿费、有补助,毕业后有编有岗,龙山有29个名额!
“卖蘑菇的女博士”“人民的好队长”,靛房人为何这样称呼他们?
“龙山杯”首届中国土家族全国摄影大展来啦!这些“醉美拍点”,千万别错过
没有电脑、手机的上世纪,这些游戏陪伴龙山娃儿度过了最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