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城投入主上市公司的背景下,城投如何抓住机遇?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融资平台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事物,集国企、金融、财政于一身。在国内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中,融资平台的价值在于以国企的身份,与正规金融合作,发挥金融的职能,弥补了财政缺位的空当。笔者曾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对于政府投资的需求,和当前财政对于政府投资的供给,这两者之间的差额,由融资平台提供。这是融资平台存在的价值。
城投公司在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的同时,也在逐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做出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
1、有的融资平台企业通过参与产业基金运作的方式,扶植地方产业。
2、有的融资平台在积极发展实体产业,转型产业类国企,比如说收购贸易类企业或进行产业投资,以做大做实自身资产负债表和提升现金流规模。
3、有的融资平台还收购并且控制上市公司,试图将自已打造成资本运作平台。
4、也有的融资平台反其道而行,削减原有业务,逐步偿还原有负债或是保持原有债务不增,计划退出历史舞台,等等。
本段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杨志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维维股份(600300.SH)8月6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维维集团拟转让17%的股份予徐州市新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徐州新盛),转让后徐州新盛成为第一大股东。徐州新盛为银保监会融资平台公司名录中的城投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四季度以来共有八家融资平台及其子公司入主民企上市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详情见图表)。考虑到有诸多程序要履行,有的案例尚未实质完成并购。
统计显示,八个案例中,入股的城投方除了邳州经济开发区经发建设有限公司(下称邳州经开)外,其他均为省、市级城投公司或其子公司,城投级别较高。分析人士表示,对于城投公司而言,入主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纾困民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转型。
除潍坊城投和徐州新盛外,八个案例中其他六个案例均为城投公司入主异地民企公司。比如注册地郑州的河南省豫资保障房管理运营公司入股了注册地广东中山市的棕榈股份(002431.SZ)。
根据约定书,股东在入股协议签订后需向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支持。实际上,自2017年下半年起,城投融资持续收紧,外界也关注融资平台的收购资金从而何来。
“目前来看,高等级城投通过良好的信用形象更方便获得金融系统的资金支持,比如贷款与增发纾困债等,来弥补民企难以获得融资的尴尬现状。”吕品表示。
以区县级城投邳州经开为例,2018年末其银行授信总额度36.11亿,已获批尚未发行的债券额度11.5亿。其他高级别城投的融资情况将明显好于邳州经开。
与融资收紧同步的是监管层要求城投转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已着手制定融资平台转型方案,地方层面上,重庆、湖南、陕西三省已制定融资平台转型方案。
总的方向上,对空壳类城投要撤销;对兼有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职能的“实体类”融资平台公司,要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归并同类业务等方式,转型为公益类国有企业;对于有竞争力的城投公司转型为一般经营性企业。
事实上,对于目前仍然以政府项目为主的城投公司来说,通过并购实现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城投公司并购上市公司被视为转型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区县级城投邳州经开入主ST中新更是被低评级平台视为希望。
邳州经开的经营范围为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而ST中新是智能电子产品原始设计与研发制造商,两者业务并不关联。鉴于ST中新已财务亏损,市场分析认为邳州经发亦可能将其资产注入,从而实现借壳上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八个案例中除邳州经开、徐州新盛、河南豫资外,其他五家融资平台与其收购的上市公司标的主营业务有较强的关联性,收购后可以形成协同效应。
单铁驷建议,城投并购民企,不一定要实际经营,早期可以只当财务投资者,继续发挥民营企业家的作用,但是要加强财务管理,以免资金盲目投资。城投并购民企,初步的目标是实现财务并表,增加报表中的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收入,逐步实现机制转型、人才聚集和经营优化。
融资平台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这既是融资平台关心的事情,也是金融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
宋光辉认为,融资平台自身的价值体现在对于地方政府的价值。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对于地方政府价值最大的就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区域发展竞赛中获得胜利。
未来融资平台仍然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融资平台的业务模式仍然是通过自身的信用以及隐含的地方政府信用,融入低成本的资金,进行投资,提供核心生产要素以扶持地方产业发展。
只是,投资的方向将发生变化。
和之前十年不同的是,在原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融资平台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这一生产要素。
在未来的十年里,融资平台的投资主要将集中在创新产业企业的股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企业家才能”和“创新要素”这类生产要素。
对于中西部等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区域,融资平台仍然维持过往十年的原有模式。
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市场主体无法有效将储蓄转化为新型经济中的投资,融资平台将要填补这一空位
基础设施和土地等实物投资,对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对于创新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小。
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是人力资本投资。
比如说文化产业,建一百家甚至一万家电影院,对于拍出像“指环王”这样的优秀电影,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高科技产业也是一样,最终是依靠于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不是大楼或设备。就像原来有人说中国的大学只有大楼,没有大师是一样,这不是高水平的大学一个道理。
当代的科技研发等创新早已经不是爱迪生时代的单打独斗的形式了,需要企业组织大批人员,大量资金进行投入。但是人力资本的特性是其与人身密切结合,而人在法律下是不能被做为产权的。这就使得,对于人力资本投资,投资者很难回收收益。这会导致投资不足。
国家投资教育,也是一种形式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但是毕业的学生只是半成品,在学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真正的人力资本是在企业里在实战中形成的。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刚毕业的学生,和在微软工作过十年的研发人员,人力资本不知差到哪里去了。
因此,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角度,由于人力资本的上述特性,除了个人本身,其他的市场化投资主体无法获得对所形成的人力资本的排他性权利,很难直接对于人力进行投资。通常需要间接的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就是投资于企业股权,由股权招募人员进行创新,逐步形成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各类无形资产。
由于创新具有巨大不确定性,因此对相关领域的投资风险很大。
如何引导社会进行有效的投资呢?
从历史惯例来看,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基础性的重大性的科研研究,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创新人才和科学知识。
比如在美国,像计算机、互联网等很多高科技技术都是依靠财政资金开发出来的。这类投资的产出具备公共性,大家可以共用。如果企业投资会很吃亏,将会导致成本劣势。
产业层面的投资应该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但是这需要一个定价效率较高的股票市场。
中国当前的以银行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无法将储蓄转换成有效的创新经济领域的投资。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股票市场,也达不到所要的效率。关于此原因此处不予以展开。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未来面临的竞争对手都是经过多年发展存活下来的强者,如微软、西门子、丰田、三星等。竞争难度远不是工业化时的对手那样低。
这类投资,如果从单个企业自身角度来看,可能是无法产生回报的。正如凯恩斯说的,这种投资需要一定的动物精神,也就是非理性因素的驱动。
上述的这些因素,就使得当前中国的市场主体无法承担这一重任。因此,必须要有非市场化的主体来进行投资。
地方融资平台责无旁贷。
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进行对于创新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投资,即创新产业的企业股权,引导创新产业在其中形成集聚。
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所投企业股权退出获得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获得投资回报。尤其是后一点,通常的市场化主体难以做到。
新型形势下融资平台的业务模式探讨及金融机构的业务机会
1、 继续举债,扩张资产负债表
当前市场化的主体难以起到对于创新经济领域进行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前国内的私募基金募集资金难度非常高。这是由国民的风险偏好特性所决定的。中国的投资者大量资金都是投向于存款等固定收益类的金融产品,期待强主体的刚性兑付。
私募股权资金募集困难,这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这为融资平台向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证明融资平台向私募股权基金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融资平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高的信用,能够低成本的获得巨量资金。这可以解决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难题。未来融资平台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积极拓宽各类融资渠道,做大做强资产负债表。
金融机构要坚信融资平台对于中国经济的系统重要性,坚定信仰。创新各类基于融资平台信用的融资工具,充分挖掘政策限制下的业务潜力。
2、 构造产业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在区域内进行投资,引导创新产业集聚
为了有效进行股权投资,地方融资平台需要打造私募基金平台,引入市场化专业股权基金管理机构,将募集的提供给这些机构进行管理,在保证资金投向符合区域产业政策和满足地方政府利益取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特定产业领域的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
由于国内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仍然相对较弱,产业资本相比金融资本对于自身行业的理解与实务操作经验相对要更强,因此国内的产业资本,大型行业龙头等企业,将填补金融机构的职能,围绕行业上下游及相关领域进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起国外投资银行的职能。
作为地方政府大力引进的产业,融资平台能够:
为产业资本成立产业基金提供平层资金,共担风险和收益;
也可以为基金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募集优先级资金提供信用支持。
当前有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往这方面转型,但是都是零星的区部的尝试,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像基础设施投资那样的普遍模式。
同时平台投资股权,相比基础设施面临着较大的决策风险。现有的决策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很难承受股权投资失败的后果。
其实,从股权价值来看是失败的股权投资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政府的成本是一样的。因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基础设施也好,股权投资也好,回报不是从基础设施或者股权投资本身来获得,而是通过集聚的产业来获得。
设立工业园区修建基础设施去招商引资,基础设施本身无法产生现金流,而且随着时间会折旧。投资的现金流回收,最终需要依靠落地园区的企业产生的税收及增加就业带来的住宅土地出让收入等。
而目前基础设施相对不再稀缺,地方政府仍然增加基础设施的供给,无法形成创新产业的集聚,现金流无法回收。而通过为产业基金提供资金或是直接投资企业股权,更有利于产业集聚。
虽然从经济的角度去看,投资基础设施和投资股权投资,没有明显差别。但是:
从会计的角度,基础设施即使投资再没有效率,仍然可以按照投资成本体现在平台的资产负债表上。而股权投资一旦失败,融资平台的财务报表马上体现巨额亏损,相关决策主体需要为此承担责任。
一个有名的例子就是成都投资锤子手机。虽然这笔投资最终称不上成功,显然对于引入手机产业来讲,成都投资锤子手机的作用要大于在成都高新区再多修一条路。但是修路不会产生账面的亏损,而股权投资却会。
未来如何解决融资平台的这一现实问题,是金融机构能够获得业务机会的关键。这既需要地方政府转变理念,也需要精妙的制度设计和可执行的方案。
3、 控股上市公司,打造资本运作平台。
融资平台如果完全依靠自身信用进行债权融资,进行股权类投资,将会对自身信用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会反过来影响自身的融资能力。
因此,融资平台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形成:“举债获得现金-投资私募股权-并购市场退出获得股票-股票变现获得现金”的良性循环发展。
这种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国外像高盛这样的投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和融资平台之前的土地运作模式,本质上是一样的。
之前的模式是:“举债获得现金-投资一级土地-国土部门获得土地产证-土地证变现获得现金”。笔者将前者称为“股权的证券化”,后者称为“土地的证券化”。
由于在中国股票市场融资需要审批,受政策影响重大,从而退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融资平台需要控股上市公司,将控股的上市公司作为自身的资本运作平台。
去年以来,股票市场暴跌的形势使得很多国有企业无心插柳的获得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这其中,也有部分融资平台企业,只是这些融资平台只是出于救市或是搏个股价低位的套利机会,没有上升到自身战略的高度。
根据本文对于融资平台在新形势下的职能分析,未来融资平台公司控股一家甚至多家上市公司,将成为主流。
融资平台在新经济形势中的资本市场运作,和之前的土地市场运作不同,需要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
之前的土地市场运作,相关领域由各地国土部门管理,基本由本地政府掌握。土地有区域垄断特性,供给受到控制,原有房产泡沫下销售基本没有问题。除了向金融机构进行外部融资,融资平台自身可以搞定一切。
资本市场,相关领域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本地政府基本没有影响力,需要依托专业机构的力量进行政策沟通。股票是全国性的市场,供给端竞争激烈,销售需要依靠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
作者:宋 光 辉,杨 志 锦
来源:结 构 化 金 融
往期回顾:
狂风骤雨——中国信托业整顿史
我国家族财富管理的现状和难点
【资产管理】海外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启示
第三方财富机构推介产品性质界定及法律责任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电话:0791-86217869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合作:QQ476967306;微信号yanzhi_2046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
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
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
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
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
分析评论,搭建最专业、最前沿的同业交
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的关注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