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资管新规下信托业转型仍面临着内外部挑战

用益信托研究院 用益研究 2022-05-09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一周重点关注:


● 央行、银保监会发文鼓励优质企业兼并收购房地产项目

● 年内迎首次“降息” 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

●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 一月内中国25地出台补贴购房等政策 楼市料加速企稳

● 26家百亿级量化私募全部取得正收益 平均高达21%

● 非货币ETF爆发式增长 今年规模首破万亿

● 首批REITs上市半年交易活跃亮点多

●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公募FOF步入全球投资时代

● 资管新规下信托业转型仍面临着内外部挑战

● 2021年QDII额度已下发7次!信托“颗粒无收”

● 信托公司入“碳”市 碳资产价值凸显

● 华信信托重组新进展:基本锁定意向投资人

● 交银国信设立外资CCER碳资产服务信托

●【观察】2021年度信托行业七大关键词

●【观察】资管产品纠纷的五大新变化


一、财经视点


■ 央行、银保监会发文鼓励优质企业兼并收购房地产项目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并且会同国资委召集部分民营、国有房地产企业和主要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鼓励优质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房地产项目兼并收购,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的金融服务,助力化解风险、促进行业出清。一些房企表示,目前是兼并收购的较好时机,正在实质性洽谈多个并购项目。据悉,招商蛇口、碧桂园等企业已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兼并收购。


点评:银保监会有关房地产并购贷款的表述对稳健型房企介入解决风险房企的问题有一定裨益。风险房企则有机会通过金融机构、处置资产、引入投资、加速销售等方法解决企业面临的风险以及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 年内迎首次“降息” 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


12月20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8%,相较此前的3.85%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65%,保持不变。这是1年期LPR今年内的首次下调,也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


点评: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了此次1年期LPR下行,而LPR下降也为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行。与此同时,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则释放了“房住不炒”、维护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信号。


■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央行网站12月25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四季度(总第95次)例会于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点评:本次会议的货币政策总体基调偏松,未来货币有所宽松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对明年经济的企稳,尤其是房地产将产生积极效应。


■ 一月内中国25地出台补贴购房等政策 楼市料加速企稳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24日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包括桂林、晋江、呼和浩特、荆门、衡阳、开封、南宁、保定等在内的至少25个地方出台补贴购房政策,以期提振房地产市场。其中,政策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以人才补贴、新市民落户购房补贴等为主。


点评:部分城市面临较大的楼市下行压力。从保护合理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的角度来看,这类城市可能会导入更多购房需求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 财政部:前11个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2%


12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效益指标持续增长,国有经济运行稳定恢复。1-11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1434.9亿元,同比增长40.2%,两年平均增长13.8%。其中中央企业27032.1亿元,同比增长36.4%,两年平均增长13.6%;地方国有企业14402.8亿元,同比增长47.9%,两年平均增长14.2%。


■ 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落实《政府投资条例》有关规定,对列入相关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范围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以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改扩建项目和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较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可以合并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以在合并编制报批文件、简化审批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绿色通道、部门集中会商等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 交通运输部:2022年全国春运客运量将有大幅度增长


12月24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运输服务司司长蔡团结介绍,2022年春运将从1月17日开始,到2月25日结束,共40天。据初步预测,2022年全国春运的客运量较2021年将有大幅度增长,甚至超过2020年,预计整个2022年春运量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今年春运叠加北京冬奥会,之后还将召开全国“两会”,春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所以2022年春运期间,统筹疫情防控、安全应急保障、路网保通保畅以及运输服务保障压力巨大。


二、同业新闻


■ 26家百亿级量化私募全部取得正收益 平均高达21%


今年结构性行情也使得百亿级量化私募急速扩容。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百亿级量化私募有26家,占百亿级私募的25.7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今年量化私募的指数增强型产品表现优异,26家百亿级量化私募不但今年以来全部取得正收益,而且今年以来平均收益高达21%。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业绩榜单排名前十中,有6家都是量化私募。


点评:今年股票市场全年来看还是震荡为主,并没有显著的向上趋势行情。那么股票多头自然不易获利。而量化策略大部分是赚取非β收益,追求的是无论市场牛熊均可稳定获利的能力,自然而然业绩相对突出。


■ 非货币ETF爆发式增长 今年规模首破万亿


非货币ETF步入万亿时代。今年非货币ETF迎来爆发式增长,新成立产品数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37家基金公司宣布成立了272只ETF产品,创下历史纪录,数量是过去7年之和。在规模上,ETF市场今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总规模达10229亿元。在规模迅速增长之外,今年也是ETF市场创新之年,在业务规则和产品上迎来多个创新。


点评:与发达市场相比,国内非货币ETF规模占整个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和A股市场规模的比例都非常低,ETF未来仍有比较大的空间。A股结构性行情特征显著,主题ETF近年受到投资者青睐。实际上,国内以主题为代表的行业ETF也是各家基金公司发力的重点领域。


■ 首批REITs上市半年交易活跃亮点多


首批基础设施REITs已上市半年,加上此后陆续上市的REITs产品,目前上市的基础设施REITs产品共有11只。相较于发行价,它们均实现了溢价。其中,富国首创水务REIT、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涨幅约40%。据统计,目前3只基础设施REITs陆续推出了较高比例的分红方案。据了解,前期基础设施REITs发行大获成功,已经吸引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积极布局。公募REITs前景广阔,目前市场上正在推进的REITs项目有80多单,未来两年REITs市场有望迎来较大的发展。


点评:对投资者来说,REITs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投资回报相对稳定。对基金公司而言,推出基础设施REITs有利于丰富基金公司的产品投资类型。


■ 保险版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破千亿元


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融资工具,近年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有媒体在统计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数据时发现,截至2021年12月19日,今年保险资管机构共注册登记29只资产支持计划,规模达到1172.4亿元,而2020年全年这一数字是722.77亿元。


点评:资产支持计划既可为企业提供传统融资方式之外的融资渠道,也可为投资人带来直接投资优质资产的机会,既实现投资多样化,又实现双赢。这也是监管部门持续管理,鼓励保险资管产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业绩规模节节攀升 固收+基金成为震荡市投资优选项


今年以来,“固收+”基金收益可观、规模大增,无疑是投资理财中的“热门款”。截至12月3日,“固收+”代表基金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年内收益率都跑赢了上证综指、国债指数的涨幅表现。另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这两类“固收+”基金规模合计达16682.75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7%,可见“固收+”产品深受投资者青睐。事实上,不仅是今年,“固收+”基金在近年来的震荡行情中持续受到了追捧。


点评:在这类产品走红的背后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几年全球处于低利率水平,“固收+”基金的投资特性与这一市场环境十分契合。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大类资产轮动加快,投资者越来越重视科学多元配置,而“固收+”基金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公募FOF步入全球投资时代


临近年末,火了一整年的公募FOF仍热度不减。进入12月,随着创新产品的不断增加,公募FOF的投资范围扩展到全球市场,交易机制方面也打通了场内和场外,逐渐发展成为全品类的基金类型。而在稳健业绩的支撑下,公募FOF的规模在持续增长。截至12月14日,全市场公募FOF的规模已超过2200亿元。随着首批QDII-FOF-LOF的上报,公募FOF也正式宣告了“出海”计划。


点评:QDII-FOF-LOF本质上是可通过交易所交易、投资于海外产品的FOF基金,与FOF-LOF的交易机制相同,但投资标的不一样。而随着FOF-LOF和QDII-FOF-LOF的问世,公募FOF的交易机制打通了场内和场外,投资范围也扩展到全球市场,逐渐成为全品类的基金类型。


■ 银行不得强制个人或小微企业开户时买理财产品


12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银行开户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卡难”和小微企业“开户难”的通知》。《通知》明确,银行不得在开户时,强制个人或小微企业购买理财、保险、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或者强制接受其他金融服务。不得将账户功能、开户办理时间与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挂钩,变相强制捆绑销售。对于开户用途合理且无明显理由怀疑开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小微企业,《通知》强调,银行应当予以开户。


三、信托动态


■ 资管新规下信托业转型仍面临着内外部挑战


内蒙古银行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业目前仍处于新一轮业务转型的关键阶段,回归本源是本轮信托业转型的主题。杨海平表示,当前部分信托公司转型面临的问题是:一是存量业务风险拖后腿。二是业务资质的限制。三是传统业务结构下的人员素质,不适应业务转型。对于如何助力信托高质量发展,杨海平表示,应该将信托业转型、高质量发展纳入整个金融机构深化改革的框架下。对于信托业进一步创新,杨海平表示,信托公司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 2021年QDII额度已下发7次!信托“颗粒无收”


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12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累计批准174家QDII机构投资额度1575.19亿美元,包括34家银行、68家证券公司、48家保险公司和24家信托类机构。其中,银行类合计额度252.7亿美元、证券类合计额度845.8亿美元、保险类合计386.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额度90.16亿美元。其中,仅有信托在2021年的新增额度为零。


点评:信托QDII额度少主要是需求侧不足,此外,信托公司自身在证券投资领域主动管理能力不强,很多已有额度主要用于事务管理类产品。


■ 信托公司入“碳”市 碳资产价值凸显


近段时间以来,与“碳中和”主题相关的信托计划呈现加速落地的迹象。广东碳市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碳市场,首次吸引了华宝信托、五矿信托等信托类金融机构相继入市。尽管与早已深耕布局碳市场的证券类金融机构相比,信托类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信托类金融机构的相继入市表明了投资者对碳资产的价值越来越认可。


点评: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以信托、证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布局碳市场,将进一步释放碳市场配置资源的潜力,增强碳市场的韧性,丰富绿色金融的实践。总体来看,证券、信托类金融机构的入市,对于碳市场深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打破刚兑 安信信托推个人投资者本金打折受偿方案


12月24日,安信信托发布《关于上海维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受让安信信托自然人投资者信托受益权的通知》。据悉,此次受让方案在依照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导向,兼顾公平,综合考虑投资者存续项目规模和过往收益情况下,适当向中小投资者倾斜。方案以固定比例累进计算报价,按自然人持有的单一信托受益权本金规模分为四档,即1000万(含)及以上、600万(含)-1000万(不含)、300万(含)-600万(不含)以及300万以下(不含),并提供当期和远期两种付款方式(远期付款的固定比例有所提高)。


■ 华信信托重组新进展:基本锁定意向投资人


因“董事长锤伤总经理”这一戏剧性事件而成为舆论焦点的华信信托在重组上又有新进展。据悉,华信信托召开了委托人情况说明会 ,向投资者汇报了近期主要工作。针对投资人引进的相关工作 ,华信信托表示,目前意向投资人已基本锁定。根据保密工作规定,目前尚不能透露投资人具体信息。华信信托表示,近日投行机构已经进入公司,为增资工作提供专业服务。公司相关部门配合做好访谈与资料提供工作。


■ 中建投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实现新突破


近日,中建投信托·涌泉睿信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成立。这是中建投信托首个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投资产品,也是首个投向金融机构小微信贷类资产的产品。该产品的投资标的基础资产为符合工信部小微企业标准并纳入银行业普惠金融报表统计口径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截至2021年11月末,中建投信托参与发行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规模累计超过700亿元,涵盖各类基础资产类型。


■ 交银国信设立外资CCER碳资产服务信托


2021年12月20日,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行与新加坡金鹰集团合作,成立了外资机构非资金募集型CCER碳资产服务信托。据交银国信介绍,该业务是交银国信继全国首单新能源补贴绿色公募“碳中和”ABN项目(三峡新能源)后,在绿色信托领域的再一次积极探索和实践。据悉,该项目由新加坡金鹰集团下属境内东亚电力(厦门)有限公司作为委托人,将持有的国家核证碳减排量(简称CCER)作为信托基础资产,受托人交银国信主要负责信托财产专户的开立、管理、销户以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账户、CCER账户的开立、管理等工作。


■ 中融信托:控股股东经纬纺机正就增资事宜履行审批程序


12月25日晚间,中融信托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为了鼓励中融信托积极开展业务,坚持合规稳健发展,控股股东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周来函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公司发展。经纬纺机表示:经纬纺机作为中融信托控股股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融信托持续健康发展,并将与各股东一起,维护中融信托的经营稳定。国机集团、恒天集团非常重视中融信托的稳定经营,要求经纬纺机切实履行股东责任,支持中融信托总体稳定运转。目前正就经纬纺机增资中融信托相关事宜履行审批程序。


■ 张勇履新西藏信托总经理 此前为中粮信托副总


12月24日,西藏信托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西藏信托于12月23日收到西藏银保监局批复,于12月24日内部正式发布任命文件,张勇履新公司总经理。官方简介显示,张勇,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曾任职于政府机构、中央企业和多家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等机构。据证券时报报道,张勇此前的身份是中粮信托副总经理。


四、市场观察


■ 2021年度信托行业七大关键词


中国信托业的2021年是安静的一年。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持续严苛的监管氛围,以及沉重而紧迫的转型压力,每一项都让信托公司眉头紧锁,低头沉思。转型方向是清晰的,行进过程却是艰难的。融资类信托、通道类信托按部就班压降缩量,标品信托一如预期爆发增长,信托资产规模逐步企稳,行业转型顺势踏入攻坚深水区。作为行业观察者,证券时报盘点2021年度的信托行业,用七大关键词总结回望,记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信托业。


主要观点:


1、20万亿。2021年,信托资产规模在20万亿的关口稳住了。


2、压降。压降,已经连续第三年成为行业关键词。监管人士明确传达2021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主要内容包括,融资类信托规模再降1万亿,违规金融同业通道清零,风险处置3000亿以上;房地产规模不超过2020年末。


3、房地产信托。大幅压缩房地产信托业务是监管部门2019年8月以来的政策导向,也是从彼时开始,房地产信托未曾缺席行业年度关键词。


4、标品信托。标品信托的爆发式增长延续了整个2021年。


5、高管流动。据者统计,截至12月8日,2021年监管批复任职资格的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多达24位,涉及22家信托公司。


6、新规。2021年,信托行业迎来数项新规。7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10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整顿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7、重组。掰着手指头算算,目前处于重组中的信托公司真不少——新华信托、新时代信托、四川信托、华信信托、华融信托等等。整个2021年,这些信托公司的重组进程一直牵引人心,但实际进展却较为缓慢。


■ 资管产品纠纷的五大新变化


资管产品具有多样性。资管产品纠纷也是一个多元的概念,主要表现为“资金端”投资人与管理人的纠纷、“资产端”管理人与交易对手的纠纷,还有资管产品“嵌套结构”产生的纠纷。近两年,部分纠纷通过和解、债务重组等方式解决或缓解,部分纠纷通过诉讼和仲裁的方式得到解决,还有一些项目则不得不进入破产程序。尤杨,张树祥认为,最近两年资管产品纠纷的五大变化。


主要观点:


1、“资金端”案件裁判思路更加清晰,且与监管政策关系更加紧密。投资人与管理人不仅成立合同关系,更成立信义关系。


2、“资金端”案件“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等理念不断加强,“代销”“通道”“损失”等不再是卖方机构的免责金牌。随着“适当性义务”“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受托人恪尽职守”等观念不断深入,裁判者重点关注卖方机构是否足够勤勉尽责——如果未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3、“资产端”争议多样化,出现争议的产品类型增加。“资产端”争议表现形式不仅有债权、股权或“名股实债”纠纷,还有新的表现形式。


4、“资产端”处置链条更长,不以个案结果为终局状态。受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各种“信仰”不断破灭。


5、统一裁判规则进入深水区,部分难题亟待解决。初步建立裁判规则后,还有更多、更细的问题涌现出来,这些问题包括:(1)刚兑无效后,管理人是否应向投资人承担赔偿责任;(2)资金池产品的赔偿规则如何确定;(3)FOF、TOT结构中,上层管理人注意义务如何履行;(4)标品投资如主要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作出决策,管理人信义义务边界如何确定;(5)因举证责任倒置或者转移,管理人如何“自证清白”。


作者: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

来源:用益信托网


往期回顾:

用益-资管市场周评:发行市场升温 华龙期货再因资管业务遭罚

用益-私募市场周评:5000万年终奖刷屏,外资私募规模首破百亿

用益-集合信托周评:非标产品再度发力  房地产信托规模暴增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11月标品规模109.85亿 TOF业务11月增量明显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分析评论,搭建最专业、最前沿的同业交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得关注和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