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鼓励差异化竞争!银保监会规范信托业务分类

用益信托研究院 用益研究 2023-03-11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研究”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本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一周重点关注: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

● 多地密集出台稳经济政策 更多支持举措蓄势

● 利好信号持续释放 2023年楼市企稳回升信心足

●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加速 发行上市将保持常态化

● “小众”基金火出圈 配置价值凸显

● 私募看好上半年行情 配置低估值板块成共识

● 整改过渡期结束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吸引力不减

● 年末喜提"批文"!这家券商恢复正常经营

● 今年信托业增资总额超130亿!增资额创五年新低

● “华融+中信信托+银团”纾困融创董家渡项目细节曝光  

● 四川信托最新公告!市场化重组仍是首选

● 12月投向基础产业信托资金大幅增长

● 云南信托首单家庭服务信托成功落地

●【观察】新分类推动信托业三年实现软着陆

●【观察】信托业标准化转型加快推进


一、财经视点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为今年的工作划定重点。在备受市场关注的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强调“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了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


点评:在国内外环境仍复杂多变的背景下,2023年需综合运用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持稳健略偏宽松的融资条件,为实体经济创造稳定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货币政策要避免过度宽松,在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同时防止宏观杠杆率过快上行。


■ 多地密集出台稳经济政策 更多支持举措蓄势


近日,多地出台一批含金量高、力度大、针对性强的稳经济政策清单,涉及营商环境、投资、消费、助企纾困、振兴工业等方面,以期尽快尽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点评:稳经济政策清单反映了地方政府多举措、多渠道、多层次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在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局面下从速从优找到最佳政策发力点,从而快速实现逆境突围,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产能和效能的全面稳健复苏。


■ 外汇局:2022年12月末外汇储备31277亿美元,升幅为0.33%


2023年1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3%。


点评:2022年12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及预期、全球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因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 商务部: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


在6日下午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正值“两节”消费旺季,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


点评: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居民出行、线下消费等逐步增多,2023年元旦假期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国内消费需求将逐步释放,消费总体有望保持稳步恢复态势。


■ 利好信号持续释放 2023年楼市企稳回升信心足


新年伊始,房地产市场迎来监管部门的“加油打气”。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显示,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


点评:“房住不炒”是地产政策的基调,已进入常态化模式。尽管地产“三支箭”连发,部分优质企业受益,但保交楼与民营房企恢复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未来核心城市地产需求端政策有进一步放宽的可能性。2023年地产将依然是刚需型市场,需求是否入场已经不在于行业本身,在于地产之外的因素。


■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加速 发行上市将保持常态化


北交所持续在高质量扩容,新年首场上市委会议,鼎智科技和一诺威两家企业成功闯关,北交所上市后备军持续充盈。自去年12月以来,北交所新股发行速度持续加快,单月上市数量创新高,北交所上市企业数达到162家。


点评:随着基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今年北交所发行上市将进一步常态化,将有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迈入资本市场的大门,预计2023年北交所将会是快速发行的关键年份。


二、同业新闻


■ “小众”基金火出圈 配置价值凸显


2022年,公募基金收益率排行榜出炉,据统计,全市场的公募基金中,年度收益率最高的5只基金来自QDII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包括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A人民币、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等,其中收益率分别为69.08%、62.23%。


点评:虽然这些基金的市场关注度相对较低,基金总资产规模也较小,略显“小众”,但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这些“小众”基金也值得关注。另外从全年的业绩表现看,QDII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收益分化也较大,投资于油气类股票的基金收益率一骑绝尘。


■ 私募看好上半年行情 配置低估值板块成共识


私募机构怎么看今年的行情?记者采访多家百亿级私募机构后发现,尽管市场仍有分歧,但已形成部分共识,即疫情之后,消费复苏增长较为明确,对于今年上半年行情有积极作用。


点评:2023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扩张取向的政策环境是提振信心的必要条件。今年居民消费支出存在向长期趋势修复的内生性动力。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快速优化,民众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消费板块也将呈现阶段性投资机会。


■ 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新规公开征求意见


12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就新版《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等相关自律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修订后共六章,82条,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明确登记备案原则,引导私募基金行业回归本源;明确管理人登记标准,适度提高行业规范要求;明确私募基金业务规范,促发展与防风险相结合;完善登记备案信息变更,加强信息披露和报送;丰富自律手段,实现全流程自律管理。


点评:《办法》及配套指引以梳理、整合现行规则为主,且大部分条款来自现有监管规定和自律规则,修订内容兼顾促发展和防风险,有利于行业健康长远发展。


■ 整改过渡期结束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吸引力不减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过渡期已结束。各家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也基本整改完毕。尽管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申购、赎回时间较此前有所延长,产品收益率呈现下滑态势,不过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仍受投资者青睐。近日,多家理财公司针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整改及规模压降已基本完成。


点评:未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将不再是保本型理财的替代品,而是以“客户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形式存在,因此这类产品仍在资产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 中基协:私募基金管理人结构进一步优化


1月3日,中基协发布《2022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中基协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2年末,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2家,同比下降0.5%,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14303家,同比下降4.7%。百亿私募基金管理人397家,同比增长1.5%;其中,百亿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13家、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268家,同比分别下降1.2%、增长3.9%。管理规模为零的机构占比8.6%,较去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管理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机构占比27.1%,较去年底减少3.9个百分点。


■ 年末喜提"批文"!这家券商恢复正常经营


2022年12月30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盛证券恢复正常经营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对国盛证券而言,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对国盛金控的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而言,它从一家民营企业成为江西国资背景下的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可期。据了解,一周前国盛证券曾向证监会递交《被处置证券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审批》的材料。从高管人员团队来看,目前国盛证券领导班子尚未有太大变化。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显示,国盛证券董事长仍然是杜力。总裁为徐丽峰,另有8名副总裁,以及1名财务总监。


■ 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元年:银行理财发展的“变”与“不变”


2021年年底,银行理财产品金融化转型基本完成。2022年年底,占比最高的现金管理类的产品整改也基本完成。在这个转折时期,银行理财主要有两点“变”与两点“不变”。两点“变”是指,银行理财的风险管理从信用风险管理向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并重的管理理念转换,产品管理从过去更关注产品合规向更关注客户需求方向转变。在“不变”方面,主要是坚持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持续深化,坚持追求创新和差异化发展道路。

  

三、信托动态


■ 2022年11家上市公司“踩雷”信托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显示:2022年,已有11家上市公司“踩雷”信托计划,远超去年全年总数(4家),仅12月份就有4家上市公司公告信托计划存在延期兑付风险。


点评: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是在本金相对安全前提下,提升资金收益率的一种手段,短期、小额的闲置资金理财是上市公司的正常运作,但对于将巨额资金进行长期理财的公司需要市场的审慎关注,过多的资金长期闲置则往往意味着公司存在治理不良的问题。


■ 今年信托业增资总额超130亿!增资额创五年新低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信托业共有9家信托公司宣布增资,合计增资超130亿元。2018~2021年,行业的增资额分别为216.85亿元、201.25亿元、292.43亿元、151.45亿元,信托业增资额出现下滑。


点评: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监管政策收紧及行业风险加剧暴露的形势下,夯实资本实力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前提和基石,这将有助于提升抵御风险的实力,更好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 “华融+中信信托+银团”纾困融创董家渡项目细节曝光


2023年1月3日下午,中国华融官方披露,在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携手以浦发银行牵头的6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协同中信信托等中信集团成员单位,实施了融创集团上海董家渡纾困项目。


点评:该项目以盘活问题地产项目为核心,兼顾地方政府、存量金融债权人、受困房企等各方诉求。在为融创集团保留核心资产的基础上,公司以“股+债”方式介入纾困,为相关方注入信心,联动银团继续发放拆迁贷款,打破项目停滞僵局,保障项目顺利重整盘活,实现“保交楼”。


■ 四川信托最新公告!市场化重组仍是首选


1月3日晚间,四川信托在官网发布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2023年1月3日)》,通报了近期四川信托的工作进展。四川信托风险项目分布全国各地,清收处置跨省协调难度大,同时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给风险资产处置带来较大挑战。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综合市场、行政、司法手段推动资产清收处置,最大限度填补风险缺口、降低重组成本。目前,正全力推进涉宏达系、国之杰系、成都国际商城、金安桥水电站、白鹤滩水泥厂等关键重点项目风险处置进程,为成功重组奠定坚实基础。


■ 12月投向基础产业信托资金大幅增长


中国信登信托登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信托产品3444笔,环比增长4.30%,同比下降12.85%;初始募集规模5055.16亿元,环比上升21.10%,同比下降45.71%。新增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901.85亿元,环比增长48.57%,同比增长1.65%;占新增规模的比重环比提高3.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8.31个百分点。信托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 交银信托子公司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


2022年12月29日,交银信托子公司交银国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截至目前,交银国信累计参与了20多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股权直接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20亿元,市场化PE投资业务直接及间接投资了近300家优质科创企业股权。


■ 云南信托首单家庭服务信托成功落地


近日,云南信托首单家庭服务信托成功落地,这是云南信托在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之后推出的又一创新产品,也是公司贯彻监管要求、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领域加速布局的新亮点。该家庭服务信托项目由云南信托家族信托部与固定收益部的通力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经过市场需求深度调研的长期准备,通过严谨的架构设计,不仅解决了客户家庭财富传承的需求,也为客户子女教育等未来期许做了个性化服务安排,尤其是创新地将资产管理信托和资产服务信托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一个方案解决了客户的多个痛点需求。


■ 上海信托成立“首单”单用途预付卡资金受托服务信托业务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精神,落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上海信托积极响应银保监会《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于12月29日成功落地了上海市首单“单用途预付卡资金受托服务信托业务”,完成了首批商户的预付卡资金监管,打造了上海信托“卡卫士”品牌的预付类受托服务产品,为上海市行政类综合监管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服务类型。


四、市场观察


■ 新分类推动信托业三年实现软着陆


2022年末,银保监会就《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将信托业务重新划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与之前一些信托公司收到的关于“业务分类”的《通知》相比,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除了资产服务信托中有三个子项目的口径有所微调补充外,分类内容几乎没有变化。


主要观点:


1、相比资管新规及其细则等监管办法中大多两年过渡期的设置,3年过渡整改期可以实现对信托公司存量业务进行充分整改的同时,确保信托公司转型平稳有序,实现业务转型的软着陆。


2、信托公司业务范围或与监管评级挂钩,即通过差别化监管的方式允许高评级信托公司开展创新业务,同时限制低评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信托业务,研究完善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信托公司积极创新,规范开展不同类别的资产管理信托。


3、监管部门推行信托业务分类改革,主要目的是为引导信托公司回归受托本源,摆脱“通道类”“非标融资类”等传统业务路径依赖,进一步明确业务转型方向,以信托业务方式规范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探索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各类新业务,并非纯粹针对融资类业务的改革。


■ 信托业标准化转型加快推进


当前,信托业正加快标准化、净值化转型,标品信托业务日益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重要方向。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日前举办专题培训班,就宏观经济形势、权益及固收投资策略、风控运营体系、展业经验与启示等多个主题内容,信托、证券、基金、律师事务所等各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主要观点:


1、结合国内外疫情走势、经济发展态势及政策调整等多方面因素,预计2023年我国GDP有望实现5%左右增长,权益投资市场也有望保持平稳发展,这对信托标品业务发展有一定支撑。


2、标品信托业务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托业转型趋势的日渐明朗,信托公司开展标准化业务必要且必须,加之2023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平稳变化,信托业标品信托业务有望实现良好发展。


3、各信托公司既应该遵循标准化业务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要求,也应该根据自身资源与能力禀赋,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做到扬长避短。行业内相关头部信托公司发挥在证券投资专业受托方面的服务优势,通过夯实产品创设能力、投资研究能力、系统支撑能力、风控合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已有力地构建起证券投资受托服务的良好生态服务体系。


■ 一周信托产品市场综述


1、本周(2023年01月02日-2023年01月08日)集合信托产品成立市场大幅遇冷,成立数量和成立规模大幅下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有224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环比减少44.96%;成立规模80.72亿元,环比减少54.50%,日均成立规模为20.18亿元,环比下滑43.12%。


2、本周集合信托发行市场略有下行,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有所减少。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本周共31家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产品228款,环比减少15.87%;发行规模143.04亿元,环比减少8.22%;日均发行规模为35.76亿元,环比增加14.73%。


3、本周各投向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不同程度的减少。据统计,本周金融类信托的成立规模52.18亿元,环比减少50.37%;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1.15亿元,环比减少96.41%;基础产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18.15亿元,环比减少34.90%;工商企业类信托的成立规模9.24亿元,环比减少24.83%


作者:用益信托研究院

来源:用益信托网


往期回顾: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鼓励差异化竞争!银保监会规范信托业务分类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年内股权“出手”低 信托牌照还吃香吗?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非标团队干ABS,靠不靠谱?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1.4万亿房地产信托“软着陆”可期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研究》均在文章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拨打电话0791-86217869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征稿启事:为了更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用益研究这个平台,促进业内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息服务,我们特长期面向社会诚征信托及相关领域的各类原创文章和报告,欢迎业内外的机构或个人来稿。

来稿请投:yanglee46@hotmail.com

用益研究


用益研究是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微信平台,作为一家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资管行业平台,我们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脉搏,为客户提供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独立、客观的分析评论,搭建最专业、最前沿的同业交流平台。

我们的专业源于您的关注和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