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4日至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经济史理论与研究——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谊宾馆隆重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经济史学大师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的重要纪念活动,是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建所90周年为契机举办的“纪念名家大师”系列活动的首场重大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党委书记王立胜,汪敬虞先生的儿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汪同三,吴承明先生的女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洪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与日本大阪产业大学、美国奥本大学等3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150余位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不乏两位先生所在经济研究所的同事、学生以及仰慕两位先生的青年学者。40多位特邀嘉宾在研讨会上发言。会议先后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致辞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首先致辞。他高度评价了以吴老和汪公两位大师为代表的经济研究所经济史学人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希望经济研究所以建所9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系统梳理本所的光辉历程和学术贡献,总结本所“名家大师”宝贵的精神财富,增强全所同仁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而奋斗。他在讲话中指出,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史研究团队以严谨的学风和卓越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镇之一,并培养出一大批经济史学者,为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学术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赋予中国经济史学科新的使命,即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研究落脚点,发挥经济史学以史鉴今的作用,以纵向的历史视野和横向的国际视野解释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奇迹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西方经济学理论却无法较好地解释中国道路的发展成就,“李约瑟之谜”(或“大分流之谜”)“中国增长奇迹”“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命题都将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致辞
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在致辞中从本所学科建设的角度阐述了研讨会的意义。他说,隆重纪念两位老先生的百年诞辰,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在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中国经济实践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他指出,经济研究所一方面为以两位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经济所人作出的贡献倍感自豪,另一方面也意识到沉甸甸的时代责任,那就是要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特别是把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将近70年的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基本规律梳理清楚,把伟大的中国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作出创新性的理论概括,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必由之路。在这一伟大的事业中,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经济研究所经济史学科必须立足于自身学术传统,充分挖掘学术资源,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推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此外,他还对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情况及意义进行了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致辞
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在致辞中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中国经济史研究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即:如何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空规定性,如何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以及政治经济学界如何与经济史学界协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认为,吴承明、汪敬虞两位老先生的经济史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性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进行有机结合的典范。两位先生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互动出发,来解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他指出,只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满足人民需求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才能实现内在逻辑的自洽。他主张,政治经济学界和经济史学界应该充分交流协作,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汪同三(汪敬虞的儿子)发言
汪同三回顾了父亲汪敬虞先生强大的人格魅力,这种人品的高尚和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密不可分。吴洪在回忆父亲吴承明先生对经济史研究的热爱时,感慨吴老从23岁到94岁的70余年中,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以匠人之心研究经济史,无论是人生的逆境还是生计的束困,都不能阻止吴老的研究。
吴洪(吴承明的女儿)发言
在大会发言中,与会专家学者追忆了两位先生为人和治学的高尚品格,对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与发展发表了意见建议。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杜恂诚追忆了汪公在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严守学术规范”“资料、理论、方法三平衡”等方面对自己学风的塑造。南开大学教授王玉茹认为吴老“不盲从跟随”“从史料出发,做扎实的经济史研究”的学风,是当今经济史学界应着重传承的。北京大学教授李伯重回顾吴老学风时说,吴老有勇气修正和超越自己的学术观点,对后辈学者的不同学术见解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加以鼓励,体现了一种“以学术为天下公器”的“大智大勇”。南开大学教授许檀从与吴老相处的一些细节入手,展示了吴老对年青学者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清华大学教授龙登高介绍了吴老与清华经济史学的历史渊源,指出吴老、汪公等老一辈经济史学者以耄耋之年弦歌不辍,使学术脉络跨代传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认为,吴老和汪公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他们“十分宽阔的学术视野,超前的问题意识和独到的学术眼光”,他们的研究思路、问题意识及研究方法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并产生长远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坦指出,吴老的“史无定法”“源流之说”等经济史理论以及很多经济思想史观点,都极具创新性,发前人所未发,无愧于“思想史上的智慧明珠”。复旦大学教授朱荫贵认为,两位先生关于企业史、市场史的很多创新性成果对自己的研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们在学术领域中的不懈追求和开拓创新精神,影响和带动了整个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风气和导向。日本学者田岛俊雄,美国学者卞历南,国内学者董志凯、萧国亮、陈支平、马俊亚、武力、陈锋、邹进文、陈争平、刘建生、张忠民、张利民、戴建兵(书面发言)、刘志伟、姜锡东、慈鸿飞、韩毅、周祖文、燕红忠、兰日旭、黄纯艳、熊金武、常明明等学者也高度评价了两位先生渊博的学识和理论创新精神,从经济史学科建设的角度发表了许多重要观点,并介绍了各自所在的经济史研究机构的学术特色和科研进展。经济研究所经济史学片的赵学军、袁为鹏、魏众、高超群四位学者,在正式发言中评介了两位先生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以及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观点的异同,也对本所经济史学科研究进展及学科建设作了介绍。
在自由发言环节,专家学者们对吴老、汪公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表示崇敬,纷纷表示要以扎实的研究工作、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来纪念和传承两位先生的治学精神与学术传统。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明孔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盛赞吴老和汪公无愧于德识才学兼备的“名家大师”,并以两位先生关心《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和中国经济史学会的成长为例,介绍了他们对经济史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他指出,吴老、汪公的学术遗产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要从学术精神上继承、丰富和发扬两位先生留下的厚重学术传统,将两位先生的优良学风在经济史学科建设中薪火相传。
吴承明、汪敬虞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荣誉学部委员。两位先生都是新中国经济史学的主要奠基者和领路人,他们长期耕耘于经济史研究领域,著述丰硕,成就卓著,影响深远。他们不但写出了许多传世的“金字塔式著作”,而且留下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学术传统,严谨勤奋、执著坚守的治学精神,谦和宽厚、帮扶后学的为人品格与乐观通达、奋斗不息的人生态度,在同仁和后辈学人中广为流传,感人至深,是经济史学界乃至整个经济学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是中国经济学界的“老所”“大所”,是兼具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等学科而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经济研究机构。它的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所。一大批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先后在此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目前,经济研究所的学科总体布局形成了以11个研究室为基本单位、以“两学两史”为基础的“三大学科板块”。其中,“两学”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史”是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三大板块”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线索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以宏观经济学为主线索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以及主要服务于以史鉴今目的的经济史学研究。2017年7月18日,经济研究所正式启动了建所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不仅寄托了与会代表对两位先生大家风范的缅怀之情,而且激励和促进了学界同仁在回顾总结两位先生学术遗产的基础上,继承前辈学者的未竟事业,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的新发展,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而贡献力量。
(执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