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思考人生了?谁说工作和生活一定要二元化 | 100 个有意思的人(30)
“一个朋友曾经问过我,说他觉得很奇怪,一个不太擅长社交、甚至有点儿害羞的人,是怎么做到会认识和聚集这么多人、成为一个群体的核心的。”
2019 年圣诞前夜,阿根廷人 Guillermo Bravo 和朋友一起组织了一场“西班牙语文学之夜”。每个参加者都收到了一束红玫瑰,还有一本这些人刚刚集体创作的小说“Müller”和一张书签,书签上面印着乌拉圭作家、《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作者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诗句:
“他说,我们是一片火海。这个世界就是,很多人,一片火海。”
在这里,你不仅能听到波拉尼奥、博尔赫斯,还有中国古诗词的外译版。记者、作家、教师、学生……不同职业、不同肤色的西班牙文学爱好者们聚在一起,分享和朗诵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
这个场景不禁会让人联想到 20 世纪初巴黎左岸的咖啡馆,那里流连着乔伊斯、海明威、菲斯杰拉德和毕加索等人,讨论文学和创作。但这发生在北京,位于塞万提斯学院四楼一个约 20 平方米空间的西班牙语书店里,也是 Guillermo 组织的上百次活动的缩影。这里不仅邀请过多位西语国家的当代知名作家、艺术家,余华、阿乙、路内等中国先锋作家也是 Guillermo 的座上宾。
Guillermo Bravo,这个小圈子的核心人物,于 3 年前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西班牙语书店——仟雨集(Mil Gotas)。在北京这个拥有 2000 多万居民的大都市,一张外国面孔在某个领域成为知名人物似乎并不容易,但 Guillermo 做到了。他的作品发表在《单读》等文学杂志上,举办和出席各个文学沙龙。他在北京生活了 8 年,成功地让仟雨集书店成为几乎所有西语文学爱好者到访北京的必经之地。
“作家是我最看重的身份。”当被问到如何介绍自己时,他用了四个名词来回答:作家、编辑、书店老板和教师。这也是他目前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作为作家,他从 2011 年起出版了 5 篇短篇故事和 1 部小说;作为编辑,他先后在巴黎和北京创办了《Alba》和《La Guêpe Cartonnière》等独立杂志;作为讲师,他从 2012 年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西班牙语文学课程至今;而作为仟雨集书店老板,他与合伙人一起,继北京首店之后,又陆续在重庆和上海开了分店。
Guillermo 承认,“作为一名作家,单纯以写作为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对他来说,他做的所有事都相互关联、围绕着自己热爱的文学。
01.
从巴黎到北京
来北京之前,Guillermo 生活在巴黎,从小就热爱文学的他曾和朋友一起创办了独立杂志《Alba》,将阿根廷和更多西语国家的作品带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2008 年,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邀请他以独立杂志创始人身份来中国做讲座。那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后来 Guillermo 又陆续来过北京三次,虽然每次都只是短暂停留,但中国对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生活在一个如此陌生、不一样的地方的感觉让我着迷。”
他开始寻找在中国的工作机会,终于在 2012 年收到来自北京一所大学的聘用通知,开启了西班牙语文学讲师生涯,如今已是第 8 年。“收到邮件的那一刻,是一个改变了我一生的节点。” 直到现在,Guillermo大部分时间还都用在教书这个工作上,这是他最持续、稳定的工作。
在大学里,Guillermo 的授课对象是西班牙语文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如同我们在大学里选修的外教文学课一样,他需要用一种概述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博尔赫斯是谁、每个国家不同时期都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Guillermo 渐渐发现这与在南美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烈的尊重感甚至距离感,让他感到缺少个人参与感和质疑的声音,更多是一种灌输。
但他更期待能有曾在拉美和法国时感受过的参与感。这期间,他接受过西班牙语裔社区的邀请,出席了一些讨论拉美文学和创作相关话题的活动。这让他重新感受到了那种感觉。
他开始在塞万提斯学院的开设创意写作、音乐与文学等多个课程和工作坊。这种小型的文学沙龙,与其说是一个课堂,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家短暂逃离日常生活的乌托邦:学院的展览厅、有特色的咖啡馆,甚至教堂,都可以被 Guillermo 选为上课地点。有时候他会带更多的作家和记者朋友过来,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
作为工作坊的结业作品,他带领大家共同创作一本小说,并在塞万提斯学院一年一度的“西班牙语日”活动上举办图书发布会。参与工作坊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使馆的外交官、往返于中国-西班牙的飞行员、在建筑学院授课的建筑师、短期在中国享受“间隔年”的学生……规模在几个到十几个人不等。
为期 4 个月的课程,学费仅收取 900 元人民币,每节课都会有他随心准备的红酒、小食点心。“这门课程如此不同、有趣、丰富,它成为了我在北京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每周我都在期待星期六的来临。”一位沙龙参与者这样说。
02.
一家叫作“仟雨集”的书店
2017 年是 Guillermo 在北京生活的第五年,仟雨集书店在塞万提斯学院举办开幕仪式。20 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了一千多本西班牙语作家的原版进口书籍和它们的中译本,此外,还有很多中文作家的西班牙语译作,比如鲁迅。到场的有不少西语国家的大使、文化参赞和西语文学爱好者。对 Guillermo 来说,仟雨集是他在巴黎和中国做了几年与出版、文学相关的工作后,“自然而然”迈出的一步。
“在我看来,西班牙文的书籍是有需求的。”起初,为了能在北京读到喜爱的西班牙语书,Guillermo 经常需要在旅行的时候从阿根廷带过来,然后在朋友们当中分享。后来他尝试放到线上出售,销量竟然很好,这让他感到惊讶。在他的微信店铺里,他收到过来自安徽或者广东等省份的订单,甚至有人来询问乌拉圭诗人的作品。这让 Guillermo 看到了西班牙语书籍在中国的更多需求。
Guillermo 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即北京西班牙文化中心)院长 Inma Gonzaléz Puy 的支持,后者愿意以较低的租金腾出一间教室来给 Guillermo 使用。这让他从小就怀揣的书店梦想变得切实可行了。
早在法国的时候,Guillermo 就有开一家西语书店的梦想,但那里的租金贵得离谱,竞争也非常激烈。“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都有这类专卖西语作品的书店。我曾经以为这在中国可能很难能实现。”虽然这仍是一个小众的市场,但书店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体,西班牙语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人们首选的第二外语。
书店很快吸引了居住在北京的西班牙语裔人群和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不会讲西语的中国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堂吉诃德或博尔赫斯全集。疫情之前,仟雨集每个月能卖出大概 1000 本书。最畅销的书不是《百年孤独》,而是《大蜘蛛》—— 一本教儿童学习西班牙语的通俗画本读物。
另一方面,生活在北京的西班牙语裔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这也是仟雨集老客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会来找一些不是很出名的书,有独立的或小众拉美出版社的,也有中国的小说和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书,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去年盘点店里畅销书时,我非常惊讶,因为它们不是我的最爱,也不是我个人书单中的作品。这给我的感觉是,这个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正在走向真实的当地生活,并且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就是中国的读者赋予它的特色。”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后文学活动就变得更加多样和频繁了。三年间,这里举办了上百场中外文图书发布和文学交流会,还有诗歌“开放麦”、故事创作大赛。在结识越来越多文学、出版领域的人之后,Guillermo 开始与西班牙和阿根廷的独立出版机构合作,为中国的优秀作家编辑出版作品集,把更多中文作品推介到西语世界。
Guillermo 开始意识到博尔赫斯说的那句话——文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阅读热情——是对的,不是分享事实也不是解读资料,而是为了传播一种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作为一名书店老板是相通的。
书店和它背后的人群创造了一种能量,这也是 Guillermo 个人的能量源。他在这里结识了越来越多有着同样爱好的人群,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甚至能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生活因此而变得非常丰富。但真正经营起一家书店并不总像看起来那么美好顺利。“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读书、写作,或者作为一名教师长期处于学术环境下,会有种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首先,想要把西语书籍带到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国,私人企业没有进口图书的权利。"我们需要通过中国公司进口外文书籍,整个流程非常复杂。”对于不会讲中文的 Guillermo 来说尤为如此。此外还有出版,在中国想要出版一本书要比在国外困难得多:除了支付翻译费,还需要向出版社购买标准书号、缴纳检查费用等等,这些都使得这些小众和独立出版机构的成本大幅上升。
多亏 Guillermo 的合伙人帮他处理这些程序上的问题,这家书店才能从大出版社手里拿到好的选品。此外,Guillermo 也开始直接从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家的独立出版机构直接做小订单订购,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但是最近,受到疫情政策和塞万提斯学院半关闭状态的影响,仟雨集也遭遇了半年多的暂停营业。为了保持与书店读者的联系,Guillermo 在 2020 年组织了 10 场线上文学讲座。
令他惊讶的是,距离竟然产生了一种亲近感。线上的集会不再有空间和国别的限制,反而催生了更多的主题,参与对象也不再局限在北京了。这让他发现了在疫情下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
好在较低的租金成本不会威胁到书店的生存。11 月 13 日,仟雨集重新开业,疫情期间的尝试让 Guillermo 开始重视互联网运营,甚至一度考虑用现在流行的视频或者播客的形式继续分享内容。作为一个经营者的身份,Guillermo 变得更有责任感和耐心,一切都要脚踏实地。
“书店不仅是物质上的东西,它也是一种关系、一个空间、一个与外面的世界建立起关系的连结。我希望迁雨集能成为读者心中的记忆,也成为一个历史,继续记录和拉近中国、西班牙和拉美之间的交流。”Guillermo 说。
03.
落入中国的雨滴
Guillermo 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社交达人”,也很不“拉美”。外人眼中他是一个腼腆、温和、冷静的人,不喜欢去人多的 party。一位朋友曾经问过他,为什么一个不太擅长社交的人,会认识和聚集这么多人,并且成为一个圈层的中心人物的——这让人感到奇怪。
他觉得这一切都出于对分享自己喜欢东西的热爱,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形成了聚在他周围的这个圈子。而且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持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书店的名字仟雨集来自于他最喜欢的作家 César Aira 的一本小说《Mil Gotas》(直译:一千滴雨)。书中,组成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一千滴颜料离开卢浮宫博物馆的画布,去看世界。每一滴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旅程。其中一滴偶然地来到了中国,它在这里寻到了真爱并决定留下,就像这个热爱文学的书店老板一样。
如果说 20 世纪初的巴黎之于海明威是一场流动的盛宴,那对于 Guillermo 来说,中国就是一片巨大又神秘的海洋,而自己就像画布上找到真爱的雨滴,落入大海。未来,Guillermo 还有很多很多计划。如果今年疫情好转,他希望在北京开一间拉丁美洲艺术展览馆,把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引入中国,他还想写一本西语武侠小说,邀请更多拉美当代与新星作家在线上与中国读者交流和分享。
—
延伸阅读
—
杂货店开了三百年 | 勾人心魄的日本杂货店 | 一家话题书店引起的思考 | 不务正业的 Village Vanguard | 艺术家的睡前故事
—
文:刘皓 | 编辑:赵慧
校对:李起光 | 微信编辑:易晓丹
—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