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岐黄薪火 第12期 | 吴斌:研经溯旨师古不泥古,双向燮理治痹不离湿

吴  斌

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卫健委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首届“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首届重庆市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首批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风湿免疫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学会风湿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重庆市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编委等,牵头成立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自然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以主编出版专著1部,获教育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科技局等各类科研奖励9项,获国家专利8项。

学术传承

岐黄薪火

吴斌主任早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酷爱中医临床,先后跟随多位名中医学习中医临床思维,如导师王米渠教授辨证的灵活性,严石林教授四诊的精细化,苏学卿教授的经方治验、钟以泽教授的气血辨证,吴康衡教授的脏腑辨证等。博览群书积累经验,博采众长开阔视野,吸取全国名医学术经验,逐步建立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为了追求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遂于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于中西医结合沈自尹院士,领悟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同病类证和同病类治”等学术论点。理解了中西医结合从简单相加,到取长补短,再到两种理论的融汇贯通的历程,善于以肾虚理论治疗肾病综合征、儿童性早熟、自然流产、支气管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技巧。学识在积累中博大,人生在包容中升华,这些知识的沉淀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工作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1

重视团队建设

吴斌主任认真严谨,对科室医护人员严格要求,勉励大家做有学术思维的医务工作者。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重点专科到重点学科,再到重点实验室,先后2人晋升正高,4人晋升副高,院级名中医1人,院内青年拔尖人才2人,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此外招收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0余人,培养了一批风湿病的专业人才。


2

为风湿患者健康护航

风湿病,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平均寿命比正常人少10到15年。但在中国,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很肤浅,不少患者觉得关节痛忍忍就好。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规范治疗,最后关节畸形,甚至瘫痪。在吴斌主任这里,许多患者就是推着轮椅来求诊,然而等到最后出院时,其中不少却能自己走出去。一位来自武隆的老婆婆就这样一位“站起来”的风湿病患者。这位老婆婆来看病时已是花甲之年,类风湿病史十余年。找到吴斌主任之前,她的手完全畸形,膝关节也受到严重损害,无法站立,生活也不能自理。在外打工的子女,因此也不得不回到家中。吴斌接诊后,发现她的膝关节还有一定功能,立即及时、果断地为她采用中药和西药配合治疗的方法。不到3个月,老婆婆便能站立,很快生活也可以自理了。如今子女们定期从武隆来重庆拿药,每次都会稍上老人家对吴斌主任及整个科室的感激。


3

做感动病人的好医生

曾有位四川眉山来的风湿病人,听人介绍后找到吴斌主任看病。求诊那天,病人天未亮就从家里出发,先赶公车到成都,再转乘动车抵达重庆,找到吴斌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原本准备休息的吴斌主任看到病人风尘仆仆地赶来,当即为他做了全面检查。病人想看完病后尽早赶回家,吴斌又以最快速度向他交代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后来病人恢复很好,多次邀请吴斌主任去他的家乡做客。还有一位病人也曾不远千里乘飞机找到吴斌主任,考虑到病人来回开销大,身体也吃不消,吴斌主任就定期通过网络、微信关注着她的病情变化,为她调整治疗方案,患者恢复良好并专程送来锦旗。

吴斌主任说“每次看到一个个风湿患者摆脱痛苦、重获健康的时刻,就是我感到最满足、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学术思想

岐黄薪火

1

紧扣四诊析微,

寻找痹病辨证特点

从细致的四诊中获取痹病的症状群是剖析明辨证候的关键。痹病常由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诱发,临床需分辨三气的强弱,如关节游走疼痛多属于行痹,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多属痛痹,关节肿胀明显多为著痹,关节红肿热痛多为热痹,关节隐痛多属于虚证,关节刺痛多为痹久夹瘀,骨性膨大多属痰瘀。三气可内舍五藏六府,影响脏腑功能。如畏食冷食多属脾胃虚寒,口干喜冷饮多属脾胃有热,大便粘马桶多属脾虚,夜尿频多属于肾虚,口眼干,口苦,舌红苔黄者,多为肝火偏旺,舌尖红者,多为心火亢盛,舌有裂纹,进酸、咸等食物有刺激痛为气阴两虚,不痛者多属心脾积热,若年幼即有多为生理性的裂纹舌。上述细致析微的分析对准确辨析病性、病位、指导遣方用药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2

推崇痹邪理论,

祛痹邪与调脏腑并重

痹病是由正气亏虚,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诱发,还需与五体相合,与五脏之形气相合才会形成痹。其中尤其强调“合”的重要性,不与之相合则不为痹。脏腑亏虚,遭致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两者“相合”,形成了新的病理产物—“痹邪”。此痹邪又成为致病关键因素,由于它是由正气与外邪“相合”而产生,与防御因子在“形”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不易被肌体的防御因子识别,加之赋予外邪特性,无孔不入,或痹于脏腑而致五脏痹,或痹于五体而成五体痹。

痹邪可伏留体内,每遇外邪反复发作。临床上不少控制稳定的风湿病常因感染而复发,故及时解表祛邪是治疗的首要任务。对于深伏于内的痹邪,除祛风除痹从表而解外,尚须调理脏腑,扶阳气、充腠理、缓缓蒸发、通畅营卫,致风湿尽去。一方面是因为痹邪可侵扰五脏,如狼疮性肾炎,风湿扰肾是其重要病机。另一方面通过恢复脏腑功能,提高正气抗邪能力,以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减少风湿病的复发。此外脏腑功能的恢复促进了气、血、津液的运行与代谢,有益于痹邪等病理产物的消除。


3

痹必夹湿,

治湿当分寒热和调气机

风为百病之长,常挟湿致病,故痹常始发于湿。湿性粘腻,不易骤化,缠绵难愈,则难治在湿。治疗湿邪应首重脾胃,即土强可以胜湿,气足无顽麻。湿邪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寒湿偏胜之痹证,治宜温化,常用桂枝、细辛、羌活等。湿热偏胜,湿热阻络之热痹,宜用清化,常用药如忍冬藤、桑枝、海桐皮等。而内湿之形成与脾、肺、肾三脏功能有关,湿邪久困,阻遏气机,可影响脾的上归与肺的下输功能,治应升脾宣肺,巧用苍术配麻黄,苍术辛温升散,使脾气上归于肺,脾健则湿化。脾虚湿积时,肺亦不能独善其身,必失其下输之功能,通调受阻则湿必停蓄,配以麻黄助肺复其通调功能,则湿可化。


4

重视优势病种,

提升中医药治痹能力

优势病种是指在疾病总体或某一阶段、某一环节的防治上,中医的效果较西医为优的病种。在风湿病领域,干燥综合征、骨关节炎、痛风、产后风湿等均为中医的优势病种。针对干燥综合征提出撤热存津新治法,从肝热、胃热调理脏腑,临床研究发现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益气养阴法。同时进行联合与不联合西药(免疫抑制剂)比较,联合并未增加临床疗效,提示对于无明显内脏受累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的中医药治疗,不仅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使部分患者自身抗体转阴。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采用中医补肾壮骨治疗骨关节炎,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的疗效优于现代医学抗炎、营养软骨等治疗。痛风常反复发作,伤及正气,采用扶正祛湿治疗,急性期可消肿止痛,缓解期能降低痛风的复发。此外益气养血能有效地改善产后风湿的恶风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多数患者能完全缓解。

现代化学药临床疗效有异质性,中药也应当存在类似的差异,这是被中医临床忽视的关键问题。通过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影响优势病种疗效的相关因素,比如痛风,研究发现并发疾病、饮酒频率、发作频率等与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明显相关,这有利于筛选出中医药的适宜患者,减少治疗的盲目性,逐步实现痛风的中医分层治疗,针对性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5

衷中参西,

巧化风湿病的疑难问题

慢作用抗风湿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主要药物,然而起效慢是其不足;在治疗早期,如何迅速改善患者关节肿痛是RA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常用非甾体抗炎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胃肠或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受到限制。另外还有少数患者虽经足量、足疗程治疗,甚至炎症指标已经恢复正常,依然存在关节肿胀。临床上常结合益气除湿法进行治疗,能明显改善RA的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加快和提高临床疗效。

以系统损害为主的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重度患者常需要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与依赖是临床的疑难问题。激素为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生理剂量下有“少火生气”作用,在超生理量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此“纯阳”之药易“阳胜耗阴”,出现食欲亢进、面赤身热、心烦少寐、盗汗等阴虚火旺之象。伴随着激素的减量,由于助阳作用力减弱,易出现肾阳亏虚之证,表现为形寒怕冷、面浮晄白、肢冷便溏等症状。因此,辨证论治应抓住肾虚这一关键问题,着重调整肾之阴阳平衡,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干预激素副作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提高撤减的成功率,在临床上可为激素的安全应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科室介绍

重庆市中医院风湿病科

科室运用现代医学先进诊疗方法的同时坚持中医特色,逐步形成了专科优势明显,人才梯队合理,规模设施齐全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科室。科室先后获批重庆市卫健委风湿病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防治自身免疫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同时科室也是重庆市中医风湿专科联盟牵头单位。

人才梯队:现科室床位80张,医护人员43人。重庆市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1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名中医1人,院内名中医1人,院内拔尖人才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主任中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3人(博士后2人),硕士14人。

诊治能力:科室开展专科实验室检测,使风湿性疾病尤其是疑难病能够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方面,在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单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同时科室积极引进新技术,现已开展血浆置换治疗风湿危重症,微创针刀镜治疗顽固的关节肿痛等,风湿病的诊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诊治范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风湿性多肌痛、风湿热、系统性血管炎、产后风湿、结缔组织性肺间质病变、免疫功能异常等各类风湿疼痛疾病。

中医特色:积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如撤热存津治疗干燥综合征,补肾壮骨治疗骨关节炎,扶正祛湿治疗痛风,养血通络治疗产后风湿,祛风除湿治疗未分化关节炎,健脾补肾、疏肝止血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中医特色治疗。取长补短、弘扬中西医结合优势,如免疫抑制剂+益气除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补肾序贯疗法+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补肾强督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补肾平肝、调和气血重塑免疫平衡,养阴散寒+物理疗法治疗腰腿痛等。同时科室拥有独活寄生合剂、秦艽合剂、当归拈痛合剂、肿意膏、五温解凝膏、活血膏等疗效肯定的院内中药制剂。

技术优势:科室积极引进先进诊疗技术,率先开展微创针刀镜关节清理术、血液净化治疗、肌骨超声等新技术。

1. 类风湿关节炎:慢作用药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然而其生效慢,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给予中药治疗,可较快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肿胀、晨僵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 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急性期科室以痛风合剂内服结合肿意膏外敷治疗对多数痛风患者疗效满意,缓解期中药可有效降尿酸,减少痛风复发。

3.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以中老年人多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科室以肝肾亏虚为主论治,在中药独活寄生合剂基础上结合我科研发的隔物TDP疗法进行物理治疗,能明显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4. 干燥综合征:现代医学大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或对症治疗,但由于疗效不确定、或毒副作用大等原因,造成干燥综合征“无药可治”的现象。科室采用撤热存津法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多项临床研究提示中医药疗效优势明显。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应用广泛,然而因其副作用和依赖制约了其临床应用,科室以补肾序贯疗法可有效减少副作用和依赖,提高临床疗效。

6. 强直性脊柱炎:在补肾强督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督灸和八段锦功能锻炼,并结合一体化慢病管理,能有效提高强脊的生活质量。

7.系统性硬化:皮肤硬化和肺间质病变是系统性硬化最常见病症,在抗风湿的基础上,中医活血化瘀能有效地抑制、甚至逆转疾病进展。

8. 风湿病的康复治疗:针对风湿关节疾病,科室开展了针刺、小针刀、穴位贴敷、药浴、膏药外敷、隔物灸、督灸、放血疗法、中药蜡疗等特色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关节肌肉病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9. 微创针刀镜:用于大部分顽固的关节、软组织肿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出现关节、肌筋局部顽固性肿痛时,利用超微创针刀镜进行局部疏通、剥离、灌洗、置药等处理后往往可在短时间内消除症状,迅速解除疾苦,缩短病程。

10. 血液净化治疗:风湿性疾病是由于机体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损伤自身组织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血液净化治疗可直接清除自身抗体,清除引起组织损害的免疫复合物,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是治疗疑难重症风湿患者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科研教学:近5年科室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项(国自然2项),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其中SCI论文18篇。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20余名。建有重庆市卫健委名中医工作室1个,师带徒4人。

往期精选

岐黄薪火 第11期 | 熊维建:守正创新扬国粹,水火既济平阴阳

岐黄薪火 第10期 | 刘华宝:十年一剑 肝胆相照

岐黄薪火 第9期 | 夏敏:博极医源,仁爱可托

岐黄薪火 第8期 | 王仁强:遵东垣之术,创治胃新法

文稿:甘建平

编辑:鲍   佳

校对:王瑞娜

责编:陈   英

审核:吴  斌 徐衍笛 史文俊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