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知 | 珍惜生命,远离毒蘑菇
一66岁男性患者,因食用鹅膏菌3小时后出现呕吐、腹泻10余次,解黄绿色水样便伴腹痛等不适就诊。入院诊断提示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入院后,针对该患者出现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第一时间给予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床旁透析治疗(包括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及中医疗法等多项急救措施,经过一周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器官功能基本恢复,好转出院。
整个救治过程惊心动魄,波澜起伏,起因竟是一个小小的毒蘑菇。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蘑菇们又偷偷探出了头。那么,大家都认识这些毒蘑菇吗?如何辨别毒蘑菇?如果误又该怎样迅速自救呢?
毒蘑菇又称为毒菌或毒蕈,属大型真菌类,我国种类约有520种,约占世界总数50%。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发病,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2010-2020年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了10036起蘑菇中毒事件,导致38676人患病,21967人住院,788人死亡,每年报告的疫情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中毒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所含毒素不同,产生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毒蘑菇的分类
【家园鬼伞】
最常见毒蘑,小区里生长的比较多。家园鬼伞个体较小,菌盖呈黄色,成熟后菌褶为黑色。这种蘑菇非常脆弱,用手轻轻一碰就会碎掉。
【墨汁鬼伞】
又称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菌帽呈伞状,肉质较厚。菌褶稠密,边缘白色,基部膨大,弯曲。人吃了后会心悸,恶心,不能食用。墨汁鬼伞初长时和鸡腿菇极为相似,要注意分辨,以防误误食。
【毒蝇伞】
又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毒蝇蕈。菌盖呈鲜红色,有明显的白或淡黄色鳞片。菌褶为白或黄白色,较密,且不等长。菌盖边缘整齐,略带絮状物。剧毒。人食用后恶心、腹痛,甚至死亡,发病较快。
【环盖毒伞】
颜色为褐色或灰褐色,菌盖为5-13厘米,常带有浅色、深色的环带。边缘色较浅,且具有长条纹。菌肉为白色,食后会发生呕吐等胃肠道疾病症状。
【鳞柄白毒伞】
又称鳞柄白毒鹅膏菌、毒鹅膏。纯白色,菌盖中间突起呈锥形,柄上有显著的鳞片,基部膨大。菌托呈苞状。这种蘑菇含有毒肽及毒伞肽毒素,极毒。
【变色腊伞】
菌盖呈圆锥形,橙黄色,表面为蜡质。受伤或老时变成黑色。这种毒蘑食用后潜伏期较长,发病后会致人脱水、休克乃至死亡。
【地碗菌】
地碗菌毒性较大,一般长在阴暗潮湿的地面上。外形似碗状,很是独特。没有菌柄,质地有点像木耳。
中毒的临床表现
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因其种类及所含毒素不同,表现各异。
1.胃肠炎型:多在食用后2小时左右发病。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一般不发热。该型是极普遍的误食毒蘑菇中毒类型,中毒病程短,及时治疗恢复较快。
2.神经精神型:除肠胃炎的症状外,还有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跳减缓、代谢水平减缓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甚至死亡。
3.溶血型:起初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发病3~4日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中毒者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
4.脏器损害型: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其临床表现按病情发展可以分为:
潜伏期:一般无任何症状。
胃肠炎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脐周腹痛、水样便腹泻,但多不严重,常在1~2天后缓解。
假愈期: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
脏器损害期:突然出现肝、肾、心、脑等脏器损害,肝脏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少尿、血尿,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性脑病、尿毒症。
精神症状期:部分患者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
恢复期: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在2~3周后进入恢复期,中毒症状消失,肝功能好转。
野生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通常在摄入毒蘑菇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头晕、烦躁、怪异行为、幻觉、甚至嗜睡、昏迷、抽搐(常见于儿童)、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绞痛等临床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毒蘑菇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催吐或导泻: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筷子、汤勺等)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容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程度。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加快毒素排除。孕妇慎用催吐、中毒出现昏迷患者不宜进行催吐。
2.立即就医: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3.保留毒蘑菇样本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最好将食用的蘑菇拍照并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便专业人员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食用野生蘑菇的八个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采摘、买卖、进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不吃过小的野生蘑菇,因为过于幼小特征不明显,无法识别。
3.不采食“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的蘑菇,因为很可能它是致命的鹅膏菌。
4.炒熟煮透后再吃,不要用急火快炒,应翻炒时间长点,使其更好地受热均匀,一些微毒的毒素会在高温作用下分解,最大程度上降低中毒几率,但是剧毒的种类烹饪不会使毒素分解。
5.每餐最好只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杂菌中毒的可能。
6.不要吃太多。有些野生蘑菇一次吃太多,即便不中毒也会出现全身无力、头昏等轻度不适等现象。
7.食菌不喝酒,喝酒不吃菌。食菌不宜喝酒,饮酒能促进或加速毒素吸收,加重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8.不给小孩老人吃。老人和小孩抗毒能力弱,发病致死率较高。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南桥寺院部急诊-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科室,科室传承黄星垣老专家的中医急诊学术思想,是重庆市中医急诊质控中心、重庆市中医急诊专科联盟主席单位。拥有全国“巾帼文明岗”、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重庆市“三八红旗集体”、重庆卫健委先进基层党支部等称号。全科共有医护人员109人,其中医师21人,护士88人。博士3人,硕士13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30人。年急诊4.5万余人次、年院前急救3500余人次、年ICU收治危重患者650余人次。作为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科室,在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年核酸采集35万人次,诊治发热患者1.2万余人次。科室拥有完备的120院前指挥系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同时,科室还具备完整的急危重症救治所需的系统及设备,全方位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及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等急危重症救治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救治平台。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科委绩效激励引导项目3项,重庆市卫健委课题1项,重庆市科卫联合课题2项,成中医及院内课题7项,发表论文60余篇。科室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科室主任罗真春为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急诊医学)。
往期精选
美丽医院 | 重庆市中医院医护倾心服务赢赞誉 患者赠送锦旗表真心
文稿:丁 建 汪秀丽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姚勇刚 罗真春 王成虎 庄文革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