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俾斯麦统一德意志背后的功臣
本文是网易研究局独家稿件
网易研究局·德国版
世上不只有亚当·斯密 第10期:李斯特对亚当·斯密的批评
自《国富论》发表以来,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一直被奉为圭臬,其本人也被不少人视为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但实际上,亚当·斯密虽然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本人及其思想并不能代表经济学的全部,也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问题。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代代经济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除了亚当·斯密,世界上还有哪些经济学大师?德国因其严谨的治学风格,一直是世界经济学大师诞生的摇篮。
网易研究局推出“世上不只有亚当·斯密”独家策划,听中国驻慕尼黑首任总领事刘光耀独家讲述艾哈德等大师的经济思想,揭秘德国崛起背后的秘密。
“李斯特的理论的现实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忘记了。”
——米歇尔·林德(Michael Lind)
二、历史学派的影响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完成了以蒸汽机动力为标志的产业革命,经济飞速发展,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经济蓬勃发展,很快成了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主张自由贸易,抢占殖民地,通过不平等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对经济上相对落后的国家形成了严重威胁。
英国当时主要依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完全自由贸易的理论和思想。其实,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就是当它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时,英国也实行过贸易保护主义,只是当它强大后,才实行贸易自由主义思想。因此,一国是否实行贸易自由主义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
面临着英国等国家咄咄逼人的贸易自由的严重威胁,德国一批经济学家开始考虑如何才能维护德国民族工业的利益。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Friedlich List,1789—1846)在1841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这部著名著作,尖锐地批驳了斯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明确指出,斯密的理论实质上只是维护英国的利益,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是民族自私主义。这样,李斯特便成了德国历史学派的奠基人。
李斯特对德国统一和经济发展,对维护德国民族工业,特别是对有发展前途的工业的保护,对100年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诞生,都做出巨大贡献。研究李斯特的著名专家、德国巴符州罗伊特林根大学教授温德勒认为,李斯特是社会市场经济的先驱。这个观点得到德国官方一定的认可。
温德勒教授认为,李斯特同斯密和马克思一样,都是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独立的经济体系的伟大经济理论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建立了贸易自由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卡尔·马克思(Karl Marx)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李斯特建立了保护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经济学理论体系。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在十九世纪的德国是除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外最重要的经济著作。
1998年10月,具有广泛影响的美国杂志《国家》(The Nation)发表了米歇尔·林德(Michael Lind)的题为“马克思,斯密抑或李斯特?”(Marx,Smith or Liste?)的文章。他认为,李斯特的理论的现实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被忘记了。在19世纪,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的追随者们之间的辩论和冲突充满了整个世纪;在20世纪斯密和马克思的争论充满了整个世纪;21世纪将在斯密和李斯特理论之间进行博弈。斯密的信徒认为,全球化可自动地使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受益,各国都应主动参加到这个全球化过程中来。李斯特的信徒认为,正是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不能放弃。所有后进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可以从李斯特的思想和理论中找到可供参考的必要的启迪。
李斯特理论的要点是:
1、建立适合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反对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他认为,世界各国国情千差万别,不能使用同一标准。19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当时如果按照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英国的大量商品势必要充斥德国市场,德国的民族工业就不能发展,甚至会被窒息,因此德国应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他充分论证了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路径问题,从而较好地回答了德国经济上升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
李斯特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而主张从历史实际情况出发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
2、强调发展国民生产力的思想,批判斯密的单纯“交换价值”的理论。针对古典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他提出了他的“生产力理论”,指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注1)
为了更好发展生产力,必须重视教育和科技进步,突出强调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对生产力进步的作用。
3、在经济政策上则主张对现在虽然弱小但有发展前途的工业采取必要和适度的保护主义政策。在这些领域,要防止外国经济以各种公开的和隐蔽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方式进行渗透、遏制、挤压和摧残。
4、强调要优先发展工业。认为工业可以促进形成新的民族精神和新的文明,可以完善国家经济结构,尤其是可以完善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可以为国家在所有领域的发展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显然是针对当时德国仍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现状而言的。德国实践了李斯特的这个理论,迅速发展了工业,而且后来机器、汽车、电器、化工和制药等成了德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酷爱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成了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征之一。
5、强调国家的作用。为了对抗斯密的自由贸易学说,为后进德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做准备,李斯特提出了与古典经济学相对立的生产力学说和工业发展优先论。他认为,后进的德国只有在强有力的国家力量的扶持下,才能实现强国之梦。他强调,国家必须要保护关税,只有这样,德国方能逐步提高生产力。
6、关税保护政策是李斯特为后进德国开出的强国“灵丹妙药”。关税保护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德国后来的统一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有的德国学者指出,德国1871年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俾斯麦是统一之父,当之无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真正为俾斯麦打下统一基础的是经济学家李斯特。
尽管李斯特的经济发展观并不完全成熟,但他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生产力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路径问题,基本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使命。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观由他提出的“生产力理论”、“工业优先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三部分组成。在其力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李斯特回顾了西欧历史,指出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存在着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可能有统一的发展模式。
在李斯特之后,德国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许多经济学家继承并发展了李斯特的理论和思想。德国出现了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一般认为,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长达近八十年期间,历史学派的理论和思想在德国经济学界一直占统治和支配地位。
威廉·罗雪尔(1817—1894)是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1843年,他出版的《历史方法观的国民经济学讲义纲要》是“历史学派的宣言”。他强调,人们研究历史应当采用新的方法。这种新方法就是要积累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特别是相关国家古代的相关历史资料,不要仅仅限于研究现在的经济制度。他认为,国民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发展的科学。他强调,人类的经济行为动机,既有利己心,也有公德心。在这个意义上,这种思想和观点同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的人们具有同情心和他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人们都有利己心的思想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他的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体系》(5卷,1854-1894)成为当时德国大学的教科书和文官考试的重要参考书,广为普及,影响极大。
在19世纪中叶,不要任何国家干预的自由放任的市场自由理论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德国也不例外。在德国的代表人物是普林西—施密特(John Prince-Smith )。他对1858年成立的“国民经济代表大会”起了很大作用。
德国新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施穆勒(1838—1917)和其他代表人物坚决反对普林西—施密特的立场。他们不是一般地反对古典主义,而是反对曼彻斯特的自由放任主义,并尖锐指出,这种学说残缺不全。施穆勒认为,在一个社会中绝对自由是没有的。斯密的思想是杜撰和虚构的,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
施穆勒指出,新历史学派同国民经济代表大会的区别不仅在于,他们向往有尽可能广泛的国家权力,而且还在于,他们除了考虑自然的、技术的因素和利润之外,还要考虑道德和伦理的因素。(注2)
历史主义是历史学派的代表性特征。在这一方法论的指导下,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埋头专注于对经济史料的整理分析。在他们的著作中充斥的都是丰富的史料,但材料之间缺乏理论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出现了空前的通货膨胀,历史学派缺乏系统理论,束手无策,许多经济学家都纷纷脱离历史学派,历史学派终于解体。德国的社会政策学会也在1935年被纳粹党所镇压而解散。
可以说,在李斯特之后的历史学派代表人物的理论创新水平再没有高过李斯特。然而,这并不表明历史学派缺乏存在基础,也不表明他们对德国的经济发展没有贡献。
应当公正和客观地说,新旧历史学派的著作和文章中,有许多深刻的思想和精辟观点。
弗里德里希·霍斯特·温舍在其著作《艾哈德的社会市场经济》中指出,历史学派所主张的经济理论是一种伦理经济。它不但同没有伦理的古典自由主义相对立,而且也不同于主张纯市场经济的新自由主义。
历史学派通过“心理的—伦理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十九世纪中叶取代了曼彻斯特的观察方式。
艾哈德特别强调这个成绩。艾哈德认为,历史学派在认识论观点上是这样开始的,斯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古典国民经济学的基础也许并不在于,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在1776年斯密出版的《国富论》,而是在此前17年出版的资格更老的著作《道德情操论》。在这部著作中,斯密描述了构成稳定社会的社会伦理的原则。在这个稳定社会中,经济行为打上了相互尊重、尊敬和同情的烙印。
历史学派代表的经济伦理,就像艾哈德后来所表述的“组合社会”的思想那样,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意识到,他是社会的不可缺少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生存都要依赖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温舍指出,艾哈德对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的理解是作为一种制度理念的扩大,其核心是人的尊严和独立自主。
艾哈德认为,人们应在历史学派的传统和内容广泛的社会伦理中学习关于超越纯经济的和对非物质方面的思想。
温舍认为,人们对历史学派应当给与应有的尊重,不能轻易地全盘否定它。历史学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对德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后人是不应当忘记的。
在艾哈德的思想中,仍然可以看出历史学派的影响。艾哈德在纽伦堡学习期间,思维方式上明显地打上了历史学派的烙印。
当年,李斯特曾明确反对斯密无视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在全世界推行自由贸易主义,强烈反对世界主义。这些思想对艾哈德产生很大影响。
艾哈德从来不想把科学教条贯彻到实践中去。他要把历史学派中伦理思想、人道主义的思维和其他合理的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贯彻到实践中去。
艾哈德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于美英等国的制度创新。社会市场经济的诞生是以1948年的货币改革和经济改革为标志的,经过几乎十年的曲折和反复,不断战胜各种障碍和阻力,终于在1957年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根本大法。社会市场经济的成长基本成熟。
艾哈德一直对有的德国学者提出的“模式世界”和“模式理论”持怀疑态度,不少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试图在这个模式世界中,建立一个可控的艺术世界,挖空心思的创立似是而非的理论。艾哈德认为,世界各国各具特色,不可能有什么统一的“模式”,坚决反对脱离实际,反对闭门造车的冥思苦想。
(未完待续,每周持续更新,欢迎关注微博话题#世上不只有亚当·斯密#讨论,关注网易研究局官方微信公号(ID:wyyjj163)获取最新内容)
注释:
(1)(德国)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第118页。
(2)(德国)Horst Friedrich Wuensche:Ludwig Erhards Soziale Marktwirtschaft Wissenschaftliche Grundlagen und politische Fehldeutungen.
刘光耀先生简介
河北省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1983年11月至1985年1月在外交部第一期经济调研干部培训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结业。1976年至1982年在驻奥地利使馆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1985年至1989年在驻德国使馆研究室工作,任一等秘书,主管经济调研。1990年至1993年在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世界经济处工作,任处长。1993年至1996年在驻德国使馆工作,任政务参赞兼研究室主任。1996年至2001年任驻慕尼黑首任总领事。在德国和奥地利工作长达18年之久,深入地研究了德国和奥地利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双边关系以及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世上不只有亚当·斯密 第9期:德国前总理艾哈德的另外四位人生导师
【声明】:本文是网易研究局独家稿件,网易研究局是中国驻慕尼黑首任总领事刘光耀先生“世上不只有亚当·斯密”专栏的唯一供稿智库。
【转载要求】:1、注明来源:网易研究局;2、全文不得做任何修改,违者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END-
关注我 看最有态度财经言论
联系我们
WeChat:
yangzeyu565760
yangyingying19870614
Email:yangzeyu@corp.netease.com
阅读全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