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医访谈 |百岁国医大师一生至爱牛奶与核桃?快来看看他的养生秘籍...

2017-09-21 陈文 广东卫生在线


2016年11月9日,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101岁的生日。上午11点,我就跟随省中医药管理局、人之初杂志社的领导赶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食堂杏林餐厅等候。邓老的家离杏林餐厅有几百米,但他不肯坐车,家人只好陪着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来。

人群中有一位老教授说:“你们还未活到一百岁,不知道这几百米有多远,每一步有多艰难。”

大约等了半个小时,邓老出现在餐厅的门口。

今天的生日,邓老特意打扮了一下,头顶戴着方格的鸭舌帽,脖子上围着方格围巾,身上穿着墨绿色的裤子和米黄色的上衣,显得格外精神。他一坐下就脱掉帽子,两只手轻轻地扶在拐杖上,像孩子一般对着每个祝贺他生日快乐的人微笑,与一批又一批客人合影。

广东省中医药局徐庆锋局长为邓老贺寿。左为局办公室主任汪洪滨。

邓老接受人之初杂志社的聘书。右为徐庆锋局长,左为郑子谦社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在半年前就找到一位广绣的师傅,绣了一幅邓铁涛的画像。我开始以为是照片,经人提醒才知道是传说中的广绣艺术。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院长冼绍祥(左)、党委书记陈文锋(右)为邓老贺寿

尽管祝寿宴上欢声笑语,鲜花盛开,但我还是久久地打量这幅广绣作品,用大半年的时间,千针万线绣出来的邓铁涛像,更能表达一百年时光的质感。

瞬间,邓铁涛、中医、艺术、永恒等字眼,浮现在我的脑海。


百年时光,一岁生日

等我有机会单独采访邓铁涛时,已经是11月28日。


邓铁涛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宿舍里,房子已经有些陈旧,估计与别的教授也没有什么两样。客厅大约二十来平方米,一边墙已经排满了书架,还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其他是各式各样的椅子和红木沙发。


几十年来,这些椅子坐过卫生部的官员、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全国各地来穗的中医大师和他的学生们,还有亲戚朋友与病人。邓老总是固定地坐在一张老式藤椅上,微笑着与到访者交流。不管官大官小,只要别人说话,邓老不会轻易打断,而是耐心地倾听,眼睛始终看着你。在这个客厅里,没有身份与级别的樊篱。


对于我的采访,邓老也像接待无数的采访者一样,他穿着一件浅色的棉质睡衣就到了客厅,但当他听说要拍杂志的封面照片时,又认真起来,回到卧室,找出一件红色的汉服穿在身上,还特意戴了顶帽子。他出来时,笑着对我们说:“我才一岁,穿衣服的动作慢了些,让你们久等了。”


逗得大家都笑了,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邓铁涛的助手陈博士希望我的采访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他说邓老年事已高,这段时间庆祝百岁生日,人来人往,每天都有从世界各地赶来祝寿的学生,辛苦了点。


在邓老百岁生日的那天,我就看到几位从外省赶来的老学生,他们已经毕业好多年好多年,谈到老师、谈到大学,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让我也倍感亲切。一个人年少时在一所大学读书几年,一辈子都念着自己的老师,讲着自己的大学。


这可能就是大学精神。


没有时间客套了,我只能直接问我准备好的六个问题。


我说:“邓老,这段时间有多少个学生来祝寿,你还记得多少个人的名字?”


邓老看着我,像孩子一样笑了,说记不得了。但他说:“澳洲中医院的院长,也是我的学生。”看得出,他高兴中国中医走向世界。


又接着问:“你1937年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对中医事业动摇过吗?”


邓老说:“没有动摇过,只是斗争,与反对中医、不重视中医的现象做斗争。”


一个一百岁的老人,用了“斗争”这个词,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知道,邓老一生中,五次联名全国老中医上书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建议设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3年抗非典的斗争中,他提议中央支持中医介入预防与治疗非典,取得了奇效。他说:“在一个体制的社会,中医不能没有父母,没有家。”


在问到怎样才能活一百岁时,他说:“看书。”


接着邓老叫助手找一本他学生陈瑞芳主编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康寿之道》给我,就再也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讲他认为重要的中医问题,大讲特讲2003年非典期间,中医发挥的重要作用。


走自己想走的路,说自己想说的话,他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不这样就不是邓铁涛了。”后来我才从他的研究生那里知道,这是邓铁涛的一句口头禅。他甚至还说过“没有一点智慧,是活不到一百岁的”这样的话。


不用邓老说,大家都明白,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早已吃死、吓死、气死、病死、累死,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了。


晚年再救一对男童女童的命


出生于1916年11月的邓铁涛,已经穿过了一百年的岁月,至今还与我们微笑在二十一世纪灿烂的阳光里。这几天,他对所有来给他祝寿的各界领导、徒子徒孙们都说:“是过一岁的生日。”


在经历了人生所有的努力与辉煌之后,简单归一,更让人感知生命的珍贵。


原来,这些看似落花流水的时光,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如此的有分量。


在采访时,邓老说:“现在很多事都记不着了,但清楚记得3岁时跟随父亲邓梦觉从开平坐船到广州的情景。当晚看到环境陌生,我还哭着要回家。”


正是这个哭着要回家的孩子,日后靠自己的勤奋与聪慧成为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


邓铁涛出身中医世家,从小就看到祖父、父亲治病救人,那些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们,喝了他父亲开的中药后,过些日子又生龙活虎地到他家来答谢。中医的神奇魅力,邓铁涛从小耳闻目睹,从不怀疑。


从1937年起执业从医的79年间,究竟医治了多少人的病,救了多少人的命,他也记不清楚了。但邓老说,他晚年救了一对男童女童的命,也算是一份圆满。


2003年4月,湖南安乡12岁的男孩林林患重症肌无力,打听到邓铁涛能治这种病,家人便变卖了房子带着1万元来到广州。但5天1万元就花完了。4月17日,绝望的父亲冲进ICU病房,拔下呼吸机的管,准备离开。邓老知道后,急忙带着5000元赶到病房,交给护士长:“快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孩子每天所需的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孩子还小,有生命力,有得救。”


当时只有17公斤的林林瘦得像只虾米。邓老交代科主任:“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在邓老的救治下,小林林生命转危为安。


大约比林林早一年,还有广州白云区竹料镇的一个11岁女孩,也是在邓老的救助和治疗下,重获新生。现在她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其实,邓铁涛的身后,站着一群慈善家,只要邓老的病人需要帮助,他说一声,善款就会源源不断。不过,邓老用中医药救命,花不了多少钱。


邓老的研究生刘小斌现在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给我统计了一组数字,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的5年间,邓老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理论首席科学家,这是国家首次将中医理论研究纳入课题。在临床救治中,邓老抢救了132条生命,所有病人没有一个死亡。刘小斌是当时“973”项目办的办公室主任,资料记录得清清楚楚。


一位老中医,用中医药把一个个病人救活,不仅仅是靠医德,更重要的是靠精湛的医术。邓铁涛一生都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医不是流浪儿,一定要有家


在自己的医德医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敬重时,邓铁涛对中医的萎缩越来越担忧。建国初期,我国中医是157万人,近年卫生部统计的中医是27万人。好在邓铁涛医术高明,经常给中央领导人看病,让领导人感受到中医药的神奇功效后,顺便向领导人反映中医的现状,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对中医一次又一次的重视。


1985年,邓铁涛利用为徐向前元帅看病的机会,向徐帅表达让中医发扬光大的心愿。徐帅回北京之后,邓铁涛给徐帅写了一封“振兴中医”的信。接到信徐帅立即作了批示,接着胡耀邦、乔石也作了批示,七天时间信就到了时任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的手上。


1985年徐向前元帅给邓铁涛的题字


1985年的第49次国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成立。


不过,好事多磨。


到了1990年,国家进行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被精简。邓铁涛听说后,紧急联系国内中医界的几位泰斗级人物,再次上书中央:“不能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建议各省都要设立中医药管理局。”最后国家主要领导人一锤定音:保留。中医界把这次著名的上书称为“八老上书”。他们是邓铁涛、方药中、何任、路志正、焦书德、张琪、步玉如、任继学。


我从小生活在乡村,病了基本是找中医开药吃,少年时期生龙活虎,对中医的治疗心怀感激。但现在,乡村很少看到“江湖郎中”了。


在技术主义主宰世界的今天,一些传统医术与人文思想正在消退,邓铁涛的担忧不是没有一点理由。


80岁时,邓铁涛看到一班老中医一个又一个带着精湛的技术走了,很心痛,提出传、帮、带,让一批青年人作为他不同领域的学术继承人。这一传统的师徒制,迅速发展到全国中医界,我采访的陈瑞芳教授,就是邓铁涛的中医养生学术继承人。


传统办法在中国有精神底蕴,更能显现长久的生命力。


怎样才能活到一百岁

在一个物质丰盛、衣食无忧的时代,我们很多人并不能健康长寿、长命百岁,采访时,我希望邓老谈谈他的看法。邓老说,养生并不是贪生怕死,好的身体才能承载家庭的幸福,应对即将到来的中国老年社会。


《国医大师邓铁涛康寿之道》这本书我带回了,花了两个下午的时间才读完,感触最深的是邓老的养生之道并不是一时一刻、一式一招就能搞掂的,它贯穿于邓老一生的日常生活,还有做人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不好,吃什么保健药,做什么养生功都无济于事。


有一次,邓铁涛的中医养生学术继承人陈瑞芳被某报请去给读者讲邓铁涛的养生学。交流时,对方强调先讲饮食养生,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之类,广州人敢于吃,如果能吃出健康长寿来,皆大欢喜。但陈瑞芳教授犯愁了,邓铁涛的中医养生理论并不强调吃,他一再强调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怎样养心是一个人修行的问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不好讲,但谈到德,中国人都好理解。


邓铁涛听了陈瑞芳的汇报之后说:“不能按对方的要求讲,误导听众。强调吃不是我邓铁涛的中医养生学。”


邓老治学严谨,不是人云亦云,也不为利所言。在从医的79年中,他在植根于临床的基础上,总结出47种疑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有些偏方无偿地献给了国家。


如果像江湖郎中,唯利是图,把中医说成包治百病,那中医就离死亡不远了。中医药方,同样需要严格的临床实践。


邓老的养生实践概括起来有八点:养生重于治病;养生先养心养德;神以静为养;强身动为要;饮食以杂为主;保健要求简便廉验;康寿以和为本。


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邓铁涛一生注重德行。图

为邓老99岁时写“德”字。(陈安琳摄)


这些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也把邓老自己带入百岁的行列。


《黄帝内经》中总结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膳食配制原则。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的气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邓老希望大家要养生,先克服“食无定时,过饿过饱”的不好习惯,才能保证脾胃的健康,防止诸病丛生。


其实,邓铁涛倡导的保健非常简单,又容易学,还不用花太多的钱,甚至不需要钱,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比如他改良了的“八段锦”, 我学着视频做了,很管用。比如他用牛角梳梳头的动作,用左手梳头100次,又用右手梳头100次,不但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消除紧张情绪,通过左右手的互动,还可以预防肩周炎。


对于动不动就人参鹿茸、燕窝鱼翅、山珍海味的食疗保健,邓老一直保留不同的意见。


在物质丰盛的时代,过度吹捧食疗保健,其实更像一门生意。


我之所以接受采访邓铁涛的任务,也是有一点私心的。我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好多不良的习惯,再不改就会吃死或爽死。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很少思考怎样“生”,生得美好。



牛奶与核桃是一生的至爱

采访邓铁涛时间很紧很短,不像我以往的采访,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活现场,详细地观察采访对像的生活与工作。但邓铁涛是国家中医界的宝贝,他百岁生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都去看望他。而我见到他只有两次,加起来还不足3个小时,真的无法写好他。


至于他的“温”病与“寒”病辨证合治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我还一头雾水。


好在邓铁涛是“国医大师”,网上到处都有他的资料。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采访,大家都是他的弟子,到处都是有关他的传奇故事。


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立有邓铁涛的雕像,还有一座2009年7月1日建成的国医大师亭。亭名是画家林塘老师题写的,取得这样荣誉的人,我们广东只有两位。


邓铁涛的儿媳陈安琳女士2003年就辞去了香港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的工作,成为邓老的秘书,她把邓老的日常生活点滴都记录下来了。她对我说:“我拍摄邓老的工作与生活照片,有3万多张。”


邓铁涛现在每天7点钟起床,然后饮一杯热开水,左右手交替梳头各100次,接着在阳台做八段锦。


图为68岁的邓铁涛在打八段锦


8点半吃早餐,每天一杯牛奶。


早餐后看一会报纸、杂志,或写文章、练书法,接待来访者,我的采访就被安排在上午10点至11点这段时间,他下午一般不会客了。


11点喝一小杯热茶,12点吃午饭,午餐后看会儿书报,1点半开始午睡。


下午一般3点半起床,天气好就下楼散步晒太阳,回家后站桩20分钟,用电动按摩锤自我按摩20分钟,主要是按足三里与涌泉穴。


不过,2013年之后,下楼散步的次数少了些。


晚上约6点吃饭,晚饭后看电视新闻,9点用冷热水交替洗澡,然后回房量血压,做详细的记录,早晚的数据对比。


如果是冬天,睡前还用热水泡脚。


说到食物,邓老一生坚持早上喝牛奶一杯,没牛奶的时代用奶粉冲,吃核桃两只。他说那么多年了,他喜欢牛奶的味道,长期喝还可以补钙。至于核桃,他觉得像人的大脑,好可爱,吃了之后夜尿少了,大便也顺畅了。其他还有南瓜、红枣之类的杂食。


邓老所做的、所吃的我肯定做得到也吃得了,但做一段时间可能还行,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我可能坚持不下来。它重复、枯燥、无趣、不爽,而我们大多是一群在世俗生活中追求感观与味觉刺激的人。


有了可以活一百岁的方法,但能活到一百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愿别人行。



学生眼中的导师


2015年春节,99岁的邓铁涛,每天都站着接听学生们从世界各地打来的贺年电话。(陈安琳摄)


采访至最后,我明白邓铁涛的弟子们对老师的佩服与赞美了。


陈瑞芳教授说,她读本科时,经常见邓老在图书馆的草地上做八段锦或打太极拳,当时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但成为他的弟子与养生学术继承人之后,完全被老师的大气所折服。


陈瑞芳举例子说:“向他汇报工作,我讲不清楚的东西,他几句话就说得清清楚楚,并且重点突出。他讲话,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逻辑清楚,串得起来,非常顺当。全国各地中医界经常有人请他题字,他不需要你讲题字的内容,只写清楚是什么单位、什么会议就行了。你一讲完名称,要题写的内容一下子就蹦出来了。”


刘小斌教授说:“老师时刻保持着笑容,好多病人说,找邓老看病是一种精神享受。


刘教授所说的情形我见过,两次采访,邓老都保持着微笑,摄影记者甚至知道,要拍出邓老童真灿烂的笑容,只要赞美邓老一声:“邓老好靓仔啊”,邓老就开心地笑了,一切自然而然。


看谁笑到最后,原来是指一百岁后还能开怀大笑。


在这个不太寒冷的广州冬天,采访结束与邓老握手话别,他的手暖洋洋的,我能感受到一百年生命的能量。


我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老中医邓铁涛的大名。现在我也快老了,邓铁涛仍然是老中医,当我与他在广州这座城市有交集时,他又把自己变成了一岁的小孩,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邓老再过两岁、三岁……的生日时,我依然会前往祝福他,带着对生命无限的敬意。




采写: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记者 陈文

编辑: SuHenin



推 荐 阅 读


院长访谈 | 田军章:帐篷医院的缔造者


南太平洋岛国刮起“中国风” 因来了一支广东医生“神团队”


医生警觉发现胎儿求救信号 10分钟宫剖保两命


广州市区内首次空中救援演练


广东医疗健康类上市公司 过去一周发生啥变化


广州“爱心云”刷屏朋友圈 暖心瞬间遍布医院


这几位大医的肺腑之言听哭了现场观众……


广卫君给你说说人脸识别这些事


 最贵iPhone来袭 肾都不够怎么办?


谢师恩刷屏朋友圈 医生第一课应该学什么?


 段宇飞调研云浮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送子观音”欧阳惠卿:不孕症的中医解决方式


段宇飞:健康广东如何健康推进


韶关剧院里的6位大医感动线上线下数万人




  

卫生时政深度解读者

医疗品牌专业塑造者

健康中国权威观察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