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唯一入选!从医疗洼地到县强新星,河源和平是怎样做到的?

关注医改的 广东卫生在线 2022-10-09


近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评选名单公布。作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医改典型,河源市和平县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从医疗洼地到县强新星
河源和平是如何实现的?
《人之初》杂志、广东卫生在线
曾进行深度报道

一起了解更多

▼▼▼


坚持政府主导是基本前提
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研究部署,市卫健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多次到县区调研,高位推动落实,并将各县区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了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


和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给钱、给力、给政策,统筹推进医改试点工作。


2019年10月,和平县入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横向联合县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纵向联合17间乡镇卫生院、251个村卫生站,构建“医疗一盘棋、财务一本账、管理一家人”的新格局。2020年12月,经广东省医保局评审,和平县紧密型医共体支付方式改革入选广东省级试点项目,成为全省第二个试点县。



坚持机制创新是活力之源
如何创新优化组织架构,提升政府办医决策效率?


和平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医共体工作领导小组,以县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以政策为导向,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外部治理机制,细化政府、政府部门、县域医共体三方权责清单,横向体现集权管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先后成立了行政、人才、财务、质量、药事、器械、信息、健康、绩效考核、医保等“十大”医共体管理中心以及医共体工作专班。


▲和平县医共体组织架构图


在政策导向下,和平县结合县情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完善了医共体管委会、总医院领导班子、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三级议事决策机制,并先后出台了20余个医共体建设一体化工作方案以及4个考核方案。


2020年6月,和平县的3项探索被《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慢病管理中心运行指南等15个指南(实行)》收录。



坚持信息互通是关键助力
总医院通过成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十大资源中心,实现医学影像联到镇、远程心电通百村、消毒物资统一供,有效缓解了基层分院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局面,降低了人力成本,填补了村级心电诊断的技术空白。


2021年,和平县制定了医共体信息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并投入专项资金1600多万,打通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逐步实现医共体内数据联通、信息共享的目标。



坚持三医联动是必要条件
和平县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医保基金总额付费的医保改革为主导的“三医”联动机制,做大医保基金的增量和优化基金的收入结构。


医疗动:建立县级强带动县域强和医防融合的建设机制,实现大病不出县,让医保基金回来;


医保动:建立以医保基金为杠杆的医保管理机制,做大医保结余增量;


医药动:建立药耗统一管理、带量采购及合理用药机制,减少医疗成本,优化收入结构。



坚持百姓受益是终极目标
紧紧围绕县域“一盘棋”,和平县坚持以目标为导向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发挥牵头医院的龙头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打造县级强,辐射带动县域强,最终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与2017年相比,2020年县域内住院率提升6.7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提升15.5个百分点,医保基金回流4.67个百分点。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平县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百姓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自2017年各基层分院加入和平县医共体后,打破I、II级手术零记录,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


▲2021年10月20日,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座谈会在和平县召开,组织学习和平医共体建设经验


和平县医共体建设的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2021年,和平县医共体建设案例被国家卫健委基层健康司、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2021》收录;河源市、和平县分别被通报表扬为广东省医共体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四个地市之一、七个县域之一。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河源市卫生健康局 河源市医疗保障局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徐庆锋看望慰问国医大师和抗疫一线中医专家



最高直降9℃!2022第一波强冷空气携雨入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