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修手记】 新加坡的21世纪技能和课程辅助活动——新加坡研修考察纪实之六

薛岩强 多彩丹霞 2021-10-25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国以来一直重视教育立国,将人力资源视为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伴随着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新加坡的教育也经历了1959年倡导的生存导向,1979年效率导向,1997年能力导向和2011年以来的价值导向等几个阶段。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加坡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出台了21世纪能力框架以及各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21世纪技能框架与学习成果

新加坡21世纪技能框架的总目标是培养充满自信、心系祖国、自主学习、积极贡献的人。

(新加坡21世纪技能框架)

一个充满自信的人:能明辨是非、适应能力强、坚韧不屈、了解自己、有判断能力、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并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一个心系祖国的公民: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关注国内外的发展局势,并积极改善他人的生活。一个能自主学习的人: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不断提问、反思、坚持不懈。一个能积极贡献的人:在团队中能有效地工作,采取主动,也能审时度势,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并致力追求卓越水平。

框架的核心是价值观。包括尊重、责任感、和谐、正直、坚毅不屈和关爱等六大核心价值观。这是全国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相比于我国的三个层面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加坡更加简洁明了。

框架的第二层是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和负责任的决定。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释,比如自我意识是一个了解自己情绪、优缺点和个人取向的人能建立正面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关系管理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能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也能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妥善地处理矛盾与纠纷。

框架的第三层是21世纪技能的具体目标。包括批判性与创意思维,沟通、协作与资讯科技技能,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等三个方面。其中公民意识、环球意识、跨文化沟通技能是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阐明了良好公民应具备的意识与技能。这些意识和技能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成为心系祖国的公民,并有效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崔东红博士说:“为了从‘能力导向’转往‘价值导向’,教育部设立品格与公民教育组,全面规划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检讨课程发展活动评分架构。”为了落实“价值导向”,提升学生21世纪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新加坡教育部以发展全人教育为目标,全面规划学生品格与公民教育措施,修订《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完善课程辅助活动,开设《德育在于行动》课程,实施学习应用项目和生活教育项目等等。还修正了“卓越学校模式”,减轻了教师行政工作量,重新界定“好学校”的标准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当然,最重要的措施还是实施了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简称CCA)。

二、新加坡课程辅助活动的特点

新加坡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将“课外活动”改为“课程辅助活动”。要求中学生必须参加课程辅助活动,鼓励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参加课程辅助活动。课程辅助活动的内容包括体育运动、制服团队、视觉及表演艺术、社团及协会等四个方面,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活动。课程辅助活动的实施对加强21世纪关键能力的助力很大,这是新加坡教育工作者最引以为豪的一项工作。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会觉得课程辅助活动是他们学习阶段最难忘的事情,并且可以练就一生受用的技能。

新加坡的课程辅助活动系统、规范,从课程内容的安排、组织实施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实施,周密部署,成效显著,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具体特点如下:

一是目标明确。课程辅助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为了塑造品格,增强团队精神,提升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灌输国家核心价值观。但是四个不同方面的课程辅助活动,有其各自不同的目标。体育运动为了锻炼学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开设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橄榄球、曲棍球、壁球、垒球、赛艇、帆船、射击、击剑等体育类项目;视觉和表演艺术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优雅品味,对多元种族文化的欣赏能力,开设现代舞蹈、华族舞蹈、华乐团、管乐团、戏剧社、合唱团等表演艺术类项目;制服团体活动是为了训练学生自立、自强、自律、适应力、服务精神,开设女童军、童子军、学生警察、圣约翰救伤队等项目;各种协会和学会的成立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增强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美学文化的鉴赏能力,开设环境俱乐部,资讯通信(IT媒体)俱乐部,信息通信俱乐部(机器人),创新俱乐部等。

二是时间保障。新加坡的学校都实行半日制学习,中小学校从上午七点或者七点半开始上课,到下午一点半之前都已经放学。而全部的课程辅助活动都被安排在下午放学后进行。这为课程辅助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也为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专用时间”。学校里一般的课程辅助活动每周安排一次,一次2-3个小时。有些核心课程辅助活动或者学校的“专长项目”可能会安排每周两次或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或活动。而且每一个课程辅助活动都有固定时间,比如学生军的耍花抢,每天都会安排在下午2点到4点之间,在最晒的时候进行户外训练,雷打不动。

三是经费充足。新加坡为了落实和执行课程辅助活动计划,在教育部活动计划司下设课外活动署专门负责课程辅助活动的管理与实施。教育部每年按照每生500新币划拨课程辅助活动专项经费。不仅如此,各中小学校还可以向教育部申请体育、艺术类外聘教练的费用,一般一年一个项目可达7-8万新币,还可以申请各类器材添置经费,比如华乐团的乐器,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金额可高达10万新币左右。

另外,各中小学校也十分重视课程辅助活动的实施,有一位副校长专门分管课程辅助活动,学校设立课程辅助活动项目部门,配体育主任和课程辅助活动主任两人专门管理。每年年初,学校会根据前一年各个课程辅助活动提交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和拨款,然后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和使用这笔经费。学校还会为其中一些学生活动如海外浸濡计划、社区服务等提供津贴。

四是效果显著。新加坡的课程辅助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坚毅品格、合作能力、领袖才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制服团队,每周固定时间,在室外坚持队列等训练,风吹日晒,雷打不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坚毅品格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要求学生必须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每个人都要为社团做出贡献。

新加坡华侨中学的《黄城夜韵》是学校里的华文戏剧社团,自1982年首次公演以来,已经经历的三十多年。每年由学生组织,以三部剧情独立的短剧,深度挖掘并充分展现当今人们面对的种种社会问题,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诠释人性与情感,以小见大,继而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共鸣。每次演出的筹备历时三五个月,倾注百余名“黄城人”的梦想与汗水。参与人员根据意愿和能力水平,分别进入到剧本组、导演组、宣传组、道具组等七八个小组中。而面向全国的24场公演时间是安排在每年的四、五月份。这意味着他们在距离“A”水准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每年10月份举行)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样的演出筹备中,没有时间写作业,更没有时间进行一轮又一轮轰炸式的复习。但是这样的社团,这样的活动,依然在华侨中学保留下来,每年一次,从未间断。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去,华侨中学在新加坡的顶尖学校的地位也没有因此被撼动。

在新加坡,只要你有一项体育特长或者爱好,都可以找到有这样专长项目的学校,如果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的体育赛事。比如一位练习帆船的中学生朱迪,就在2014年亚运会上夺得了帆船比赛的冠军。朱迪的帆船技能虽然也经过“特别”的训练,但是她参加此项目并取得如此成绩,却是得益于学校的课程辅助活动。是学校帆船项目课程辅助活动给了她启蒙,让她的帆船才能得到释放和展示。

有一次我们在南洋理工大学体育馆打羽毛球,隔壁球场上一男一女在对练,球技甚好。本以为他们是大学里的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经过交谈得知,他们的羽毛球技术就是从初中开始参加羽毛球课程辅助活动练出来的。新加坡的课程辅助活动,从初中起是强制参加的,不管参加了哪一个项目,都要求能坚持下去,希望每一个人在某一个项目上得到长足发展。


 五是评价支撑。新加坡的课程辅助活动评价非常完善。在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里,会详细记录他参加课程辅助活动的出勤情况和成绩。从小学到大学参加过的每一项课程辅助活动都会被详细记录在评价系统里。每年年底,课程辅助活动的负责老师会根据每一个人的出勤、表现和担任职务等情况给出总评,打出等级。具体评价等级从AU共有八个等级(如图)。在“O”水准考试(相当于国内的中考)积分中,会根据课程辅助活动成绩表现等级相应的减掉总积分。为什么是减分呢?因为在新加坡成绩越高,积分越少,比如考试成绩在90以上的积分1分,80-89的积分2分,以此类推。课程辅助活动的成绩A1A2的可以在总积分中减2分;BC的四个等级(B3B4C5C6)可以减1分。

(CCA加分规则)

不仅如此,课程辅助活动表现还是申请大学奖学金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比如要申请公共服务奖学金,只有优秀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是学生社团的领袖。另外新加坡的大学生只有拥有了课程辅助活动的学分才能入住学生公寓。只有这样系统、完善的评估体系,才能营造学校、家长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投入的良好形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才得以落地。

三、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

新加坡的课程辅助活动,目标明确,经费充足,时间保证,评价完善,效果十分显著。反观我省正在积极推进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尤其义务教育阶段的拓展性课程建设,有以下问题或不足:

一是我们的拓展性课程是在周总课时中安排,这与原先的课程设置相冲突,要在原来已开设的课程中挤出课时来。而且在追求“分数”的当今教育大环境下,大家都认为实施拓展性课程与提高质量相违背。导致学校应付了事,家长不积极,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技能,更别谈价值观教育了。很多学校为了应对上级“精神”,开设了诸多拓展性课程,但课程本身的质量不高,学生收获甚微。拓展性课程的课时成了“被浪费”掉的时间,学生嘻嘻哈哈玩得高兴,老师也叫苦连天。

因此,对于拓展性课程建设,不仅是让学生多学习一项技能,更应该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坚强意志、责任意识、领袖能力等,将它作为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时间上,建议设置半天时间作为专门拓展性课程活动时间,某些技能型课程,还需要在课外增加学习时间。

二是我们的拓展性课程开展缺乏经费保障。对于一些艺术表演项目,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才能开展,比如我校的民乐项目,且不计刚筹建时投入的费用,现在每年要20余万元才能维持运行。这些经费都是学校从公用经费中节省出来的,给学校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另外还有近百门的拓展性课程,虽然不一定花费很大,但总是需要开支的,既不能收费,又没有专项经费来源,这对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可以考虑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补助,用以外聘教练或者添置器材,以利于该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允许某一些需要额外增加课外练习时间或外聘教练的项目向家长收取成本费,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此项目,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保障。毕竟从事小学教育的师范生不是“全能”的。

三是目标不清晰,评价跟不上。要推进任何一项工作,总需要与评价体系挂钩,才有良好的实施效果。然而,目前拓展性课程评价非常不完善。虽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评价体系,开发评价系统,考核学生的出勤率,评选“课程之星”,开展课程汇报展示活动等等,但能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有效发展的动力性评价系统尚未形成。也没有将拓展性课程的目标提高到学生品格教育、综合素质提升的高度来实施,目标不够清晰。各校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上还处于试探性的摸索阶段,各自小打小闹,为学生提供点“娱乐”课程而已。

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依然需要从课程目标和评价系统两个方面发力和把握拓展性课程的建设方向,让拓展性课程的目标更加明确,评价措施更加多元。拓展性课程的内容需要进一步规范,让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构建起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群,让拓展性课程辅助于核心课程。

总之,新加坡的课程辅助活动,是品格与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品格教育和能力提升,而并不是仅仅学习一门技艺。我们拓展性课程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目的、时间、经费、评价等方面加强落实,才能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助力泵”,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助力。


2018年1月25日

(照片拍摄于新加坡华侨中学)


阅读延伸:《新加坡研修考察纪实》

1.【研修手记】新加坡:一颗璀璨的明珠 ——浙江省中小学校长国家公派新加坡研修团考察纪实之一

2.【研修手记】 新加坡教育体系概述与启示——新加坡研修考察纪实之二

3.【研修手记】 新加坡教师成长路径及启示——新加坡研修考察纪实之三

4.【研修手记】 新加坡教师评价制度及启示:——新加坡研修考察纪实之四

5.【研修手记】 新加坡普通教师的薪酬和工作量——新加坡研修考察纪实之五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