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失智症老人,我们要学会“放手”:采取渐进的方式送往养老院
图源:摄图网
▲本公众号所有原创文章均已开通 快捷转载(无需开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转载。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是对有失能老人家庭最真实的写照。世上只有父母好,即使家中有老人患上了失智症,即使患病老人的爱已经说不清楚,甚至有时糊糊涂涂,但是我们依能够感觉到这份爱的温度。
PART.01
家中老人患有失智症的并不只是你我,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失智症老人需要照护。如何用爱照护失智症老人,如何把照护当成爱的享用,如何让患病老人继续享有尊严、享有快乐、享有爱,无论是子女还是社会养老机构,都需要担负起这份责任。
目前,药物只能延缓失智症的病情恶化,但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或阻止这种病魔的继续前行。到了重度阶段,患者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也会失去了,这与张建军院长全生命周期养能力理论下所论述的老人在这一阶段已失去自养与养他人的能力、完全处于被养状态相一致。
在这种状态下,张院长在他的专著《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与医养结合—理论和实践》里继续论述到:“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生活照护的功能大大弱化,照护效果反而不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照护的地点不得不转移到家庭之外,即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来做接力棒。”
PART.02
当我们在讨论家中失智症老人的照护时,一直都在强调不同时期、不同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及行为表现,因此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照护他们。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我们有多么努力照护自己的失智症老人,但总会有觉得能力不足、精力用完的时候,因此无论如何,都不应将所有的照护责任及工作揽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而要懂得适时地寻找家庭内外的支持。
图源:摄图网
在家庭照护失智症老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一件事,那就是“放手”。“放手”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当患者的病情还在轻度、中度阶段,作为照护者的我们,因为体力上无法承受或工作关系,而将我们患病的老人送到日间照护中心,晚上再接回家里;另一种则是当患者老人到了中、重度阶段,产生生理或身体上的问题时,此时的照护工作往往超出一般我们的照护能力,因此必须让老人到照护机构,接受专业人员全天24小时的照护。
由于患者到日间照护中心去,晚上还是会回到家里,照护者不会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及罪恶感,因此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更容易被一般人接受。
PART.03
至于我这里要谈的“放手”,更倾向于机构24小时的照护。对于照护者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的决定,尤其当照护者与被照护者的关系非常亲密,这样的决定就愈显得沉重与痛苦。
这些痛苦来自于几个想法:
一是舍不得,担心患者到了养老院得不到良好的照护,甚至被虐待。尤其在我目前的老家农村,老人们对养老院的认识都是负面的,虽然很多老人都没有进过养老院,但他们认知里都认为养老院里老人经常受气,甚至还要挨打;
二是怕老人不肯去养老院,不仅是农村的老人排斥养老院,即使城市里的很多老人,特别是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人,从内心里也是很排斥养老院的。那些年代出生的老人认为养老是子女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事情,“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把自己养老的压力都压给了家庭成员;
三是怕社会压力,也就是来自亲戚、朋友、邻居的看法,怕被认为不孝或无情,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照护。
图源:摄图网
对于舍不得的情绪,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老人的病症已超出我们自己的处理能力,送他到专业的养老机构去接受照护对双方而言都是比较好的。养老机构人员受过专业训练,专业知识及照护技巧比起家中一人式的照护,要专业许多,质量也更高。
对于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失智症患者会有依赖、喜欢熟悉的环境、拒绝行为等情况,所以他们不愿意去养老院。但事实上,当他们到了养老院,发现里面有很多朋友、可以做很多活动,习惯了那边的环境及护理人员之后,很多患者的快乐程度反而会提高,进而喜欢去养老院。
PART.04
如果家属要将失智老人送往养老院,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例如刚开始几天只让他去半天或几个小时,让老人慢慢习惯,再渐渐延长他在养老院的时间,最后他就会习惯于整天待在那儿了。
至于何时该放手?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如同前面所说,每个失智症患者的病情、症状不尽相同,每个照护者的家庭情况、承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这条线变得模糊难分,只能根据当事人的情况而定。
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我父亲的症状目前还属于早期,家庭的照顾能力还能承受,以后视父亲病情的发展再做出照护调整。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希望你可以右下角点“赞和在看“,给我大大的鼓励吧~
推荐阅读:
➤ 我在养老院抢救老人:养老路从来不是坦途,而是责任爱心耐心
海纳百川 资深养老管理人。
资料参考:《全生命周期养能力发展与医养结合:理论和实践》。
养老院星级评定对应资料
养老标准化体系对应资料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对应资料
养老服务安全规范对应资料
养老护理视频、课件、系统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