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明智】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发展及启示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是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对何为革命、为谁革命、如何革命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认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形态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在范畴上实现了从暴力革命向社会革命、从革命事业向革命精神的扩张;这一时期提出的“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等重要思想,从改进革命作风、坚定革命信念、创新革命方法、夯实革命基础等层面,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葆革命本色、昂扬革命斗志、弘扬革命精神、练就革命本领,继承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一以贯之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担当和伟大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活动接触事物的现象,并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达到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作为认识范畴的革命观,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原点,何为革命、为何革命、如何革命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中,其不仅塑造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还建构和发展着革命精神的内容体系,并进一步在实践中涵养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革命实践形态的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也随之发展。西柏坡时期作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转变的一个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我们党在即将夺取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迎接“进京赶考去”的执政新考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的精神标识。
一、西柏坡时期拓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范畴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8年里,我们党领导工农群众和其他进步阶级、阶层的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的政治统治,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一时期,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主要形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主要范畴。在井冈山时期、长征时期乃至延安时期,暴力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基本形态与主要范畴,但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军事上的劣势转变为战略上的优势。“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1]1243特别是三大战役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压倒性优势已经形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更为普遍、彻底开展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特别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作为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汇入伟大的民主革命的洪流。[2]298随着军事斗争形势日趋明朗,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1]1427-1428这一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不仅有“拿枪的敌人”,还有“不拿枪的敌人”;不仅有军事斗争,还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和外交斗争;军队作为武装斗争的主力,同时还要成为能够开展社会建设的工作队。上述革命实践形态的变化,使得军事斗争不再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体系中的唯一主角,改革土地制度、加强城市管理与经济建设等元素同样被纳入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范畴,狭义的暴力革命观逐步拓展为广义的社会革命观。
另一方面,在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的进程中,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党的一些基层组织中出现了严重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和作风不纯问题。这些问题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威胁,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作出了各解放区党组织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的重大决策,在掀起平分土地热潮的同时普遍开展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和“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3]48此外,随着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许多解放区呈现出连片形态,为了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的“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1]1346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里”,[1]1346为统一党的意志和纪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革命交相辉映的自我革命精神,也被纳入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主要范畴。
二、西柏坡时期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内涵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形态的变化,不仅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在概念范畴上实现了从暴力革命向社会革命、从革命事业向革命精神的扩张,而且这一时期提出的“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等重要思想,从革命作风、革命信念、革命方法、革命基础等不同层面,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内涵。
(一)“两个务必”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改进革命作风的问题
随着军事优势不断巩固,面对“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1]1438的危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告诫广大党员,“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1]1438,并由此发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1438-1439的号召。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革命即将迎来“进京赶考去”的新阶段,对全党同志发出的坚持不懈改进革命作风的新要求。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面向全军重新颁布并再次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在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适应军事斗争需要推进党组织建设等过程中,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1]1439作为改进革命作风的主要方式。西柏坡时期,“两个务必”所体现的革命作风,汇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气质。
(二)“两个敢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坚定革命信念的问题
党中央刚迁到西柏坡时,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形势虽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战斗力量对比上仍处于劣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坚持“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1195的论断,以“敢于彻底斗争、敢于争取胜利”的革命信念,作出了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反攻的重大决策,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1237的号召,确立了“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1]1334的明确目标。1948年底,在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三大战役、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毛泽东以一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告诫全党“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1]1374,“我们将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地去实现这些任务”。[1]1379这些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官兵,提振了全军士气。西柏坡时期,“两个敢于”所体现的革命信念,汇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中彻底斗争、争取胜利的责任担当。
(三)“两个善于”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创新革命方法的问题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武装斗争走向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和外交斗争的新挑战。面对党内存在的“本领恐慌”,中共中央果断提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1]1439的重大命题,注重有系统地培养具有理论素养的党的领导干部和宣传干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前夕,毛泽东亲自审定了12种干部必读书目,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论著,号召广大干部加强理论学习,这对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政权建设、经济管理、外交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探索。比如在政权建设方面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4]135的政权;在经济建设与城市管理方面指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1]1427并作出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5]等重大决策;在外交方面研究制定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6]1020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柏坡时期,“两个善于”所体现的革命方法,汇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中注重学习、开拓创新的蓬勃朝气。
(四)“两个坚持”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如何夯实革命基础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发动群众”是夺取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基础,确立了“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1]1427-1428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把“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作为“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1252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2]299另一方面,坚持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领导全党全军,注重将党的政策转化为人民的革命行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党的纲领、积极投身党的事业。此外,中共中央提出“五一口号”,邀请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7]283-284其所凝聚的强大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柏坡时期,“两个坚持”所体现的革命基础,汇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中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独特优势。
三、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必须永葆革命本色
从西柏坡时期由暴力革命向社会革命、由革命事业向革命精神的转变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展的革命实践中逐步拓展着自己的革命观。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江泽民提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强调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革命实践中,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观的本质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革命与改革贯通起来、把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贯通起来,提出了“两个伟大革命论”,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观的新境界。从这一高度来理解有些人提出的“告别革命”的说法、“革命党与执政党”的争议,就能作出清醒的判断。“革命党”与“执政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从执掌国家政权的政治地位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对于追求共产主义远大革命理想的政治属性而言,中国共产党则是永远年轻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因此,既要认识到不能因为取得了执政地位而丢掉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本色,也要认识到巩固我们党“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执政地位是实现中国共产党远大革命理想的根本保证。
(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保持和增强昂扬革命斗志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急剧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响亮口号和“三路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磅礴气势,展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昂扬斗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8]10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8]15它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9]放眼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既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花独放到群星闪耀的蓬勃之势,又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革命斗志和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在中国见证无数“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跟70年前一样,再次面对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的追问。 我们必须像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10]285以更加昂扬的革命斗志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保持和增强自我革命精神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适应解放战争需要推进党组织建设,有效解决党内不纯的问题。这些重要举措,从根本上就是为了使党员更像党员、党组织更像党组织,这是无论哪个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都不能丢掉的根本。如果党员没有一点革命者的气质,党组织也根本不像个革命组织,中国共产党就会和以往那些封建王朝、农民起义军一样,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宿命,更别说完成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97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把自身建设得过硬,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能得到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力挽狂澜,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正风肃纪反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今天,相比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要复杂得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要严峻得多,所面对的“糖衣炮弹”更是当时无法想象的,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始终保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准确预判、及时防范和有效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必须保持和增强高超革命本领
无论是伟大社会革命,还是伟大自我革命,贯穿始终、决定胜负的是我们是否具备化解风险、破解难题的革命本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解放战争的初步胜利和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关口,围绕蓄势待发还是主动出击、从何处切入完成战略突击、如何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如何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最佳效果等战略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决定我们党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军事才能、非凡的斗争勇气和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大步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9]尤其是要提高准确预判、及时防范和有效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着力增强我们党在新时期调查研究、辩证思维、战略谋划和落实执行的革命本领。要着力增强调查研究的革命本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假调研,像重视战斗侦查一样重视基层调研,用要求情报工作的准确度来确保调研反馈的信息真实可靠,真正做到人到真现场、听到真声音、看到真问题、收到真批评;要着力增强辩证思维的革命本领,当前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各类风险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有些还隐藏得很深,一旦爆发可能会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真正抓住把方向、管长远、系全局的“战略枢纽”,守好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着力增强战略谋划的革命本领,按照新思想指引的方向,以坚定的自觉和自信,敢于革“革命”的命,勇于解放“解放思想”的思想,在战略谋划上做到“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9]要着力增强落实执行的革命本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劲,用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拼劲,用“十个手指弹钢琴”、解决复杂问题的巧劲,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心境,用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总而言之,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具有转折意义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开阔和丰富的革命观,对执掌政权后的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革命与改革、正确认识革命精神与执政地位、正确认识革命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必须继承中国共产党97年来一以贯之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担当和伟大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推动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不断与时俱进,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8]62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 高新民,张希贤.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 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白元达,等.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J]. 党建研究,2003,(2).
[6]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8-01-06.
[10]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杨子强、车宗凯)
相关链接:
【读史明智】卡廷事件真相:反共的波兰屠杀大量苏军俘虏、平民和苏联人的复仇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好书推荐: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本名《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定价 58.00 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研究员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部意识形态专著,上一部专著《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出版后已10次印刷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全面总结、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讲话、批示、指示、文章等,是第一本系统研究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学术理论专著,是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广大党员的很好学习书籍,尤其是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优秀理论书籍,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已经第四次印刷。
(特别提示: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可以购买《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