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文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逻辑要点

思想火炬 2021-10-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马克思主义研究 Author 陶文昭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个新概念,准确把握有四个要点。在理论逻辑上,这个新时代是特殊意义上的“小”时代,与原有时代概念既相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在历史逻辑上,这个新时代是“新”时代,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既是前后相继的,又有新的寓意。在过程逻辑上,这个新时代是“进”时代,进入新时代有比较鲜明的节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在使命逻辑上,这个新时代是“强”时代,具有全面丰富的内涵,最关键的是实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无论在政治理论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十九大之后新时代这个概念使用频率极高、范围极广、影响极大。这个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是什么关系,与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发展阶段的判断是什么关系,新时代究竟以什么作为标志、负载什么样的使命等,都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问题,却也是还存在不少疑惑和争议的问题。精准地把握这些问题,对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基础性意义。

一、理论逻辑之“特”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首先和最自然的就是如何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来看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必须放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大视野中去研究。
 众所周知,时代是一个常用而多义的词。这样的词一方面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多义意味着容易被混淆,常用则意味着经常被混淆。在时代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视角、大小、长短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且与时期、阶段等有微妙的区别和联系。正是如此,时代问题是思想史上最容易出现争议、最难达成共识的问题之一。每当社会有大的变化,对时代问题的议论就喧嚣一时、争论激烈、各执己见。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是这样,冷战结束后、21世纪伊始还是这样。正是如此,自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在铺天盖地地使用新时代这个表述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对新时代误用和泛化的现象,诸如张口闭口新时代,凡事贴上新时代标签,并不是少见的。精确地理解新时代,无疑是理论和实践的迫切需要。
 对一个概念的准确理解,正面要指出其“是什么”,反面则要指出其“不是什么”,两者是相互关联的。一般而言,指出其“是什么”比指出其“不是什么”要困难,这也使得指出其“不是什么”往往成为指出其“是什么”的开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时,曾提出一系列“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诸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等等,首先将社会主义与这些“不是”实行切割。直到在视察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才最终完整地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如何理解新时代,也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将其与学术界常用的制度时代、技术时代、时代主题等作出区分,在比较中把握新时代的性质和定位。
第一,新时代不同于制度时代。时代是一个状态稳定的时间段。不同的状态形成不同的时代,状态发生变化,促使时代发生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制度的不同。马克思提出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每一社会形态都是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特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马克思有时也称不同的社会制度为不同的时代。很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于这样意义的大的制度时代。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我们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完全没有社会制度变化之意。
 更进一步,新时代也不同于社会发展大阶段的时代。一种社会形态延续的时间很长,依照阶段性的质变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阶段。对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将其分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等,有时也称为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列宁著名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阐述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也可依照发展水平分为几个大的发展阶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人们作过这样的尝试,尤其是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延续到21世纪中叶,是一个以百年计的大阶段。很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不等同于这样社会发展的大阶段。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这说明新时代不是初级阶段之外的新时代,而是初级阶段之内的新时代。
 如果说社会制度意义上的时代是大时代,一个社会制度内的大阶段是中时代,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时代,也是更短的小时代。新时代的这个定性非常重要,如果将之混淆或等同于中时代、大时代,就可能引发逻辑上的混乱和理论上的冲突。
 要注重从变化的性质和幅度上把握大、中、小时代。不同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变化,涉及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带有根本性的变化,诸如所有制的变化、社会统治阶级的变化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大时代变化,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同一制度内的大阶段的变化,也是在所有制、统治阶级方面有较大的转变。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有很大的变化,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处于主导地位,国家统治阶层有很大的变化,金融寡头处于特殊的地位。这是中时代的变化。与这些时代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化性质和幅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党的十九大所指出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等。这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都有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变化。没有较大的变化,就无以称之为新时代。与此同时,又不能夸大这些变化。总的来说,这些变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的变化,都是初级阶段内的变化,是小时代的变化。
 第二,新时代不同于科技时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因此象征不同生产力的生产工具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作为划分不同时代的参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从科技发展角度观察社会,有时也用一些标志性的科技水平来指称时代。马克思曾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将标志性技术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恩格斯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把摩尔根的分期概括如下: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这里的“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相并列,还有其他诸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技术时代的称谓。当今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以科技划分时代有很多的说法。比如,曾经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的信息文明等,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曼纽尔·卡斯特的信息时代等。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兴起,人们对其改变社会寄予巨大期望,产生出许多关于信息时代的新提法。
 习近平多次从科技角度阐述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历史证明,工程科技创新驱动着历史车轮飞速旋转,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推动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从游牧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等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科技时代是主要从科技方面进行判断,是一种单视角时代。很显然,新时代不同于科技时代,新时代是一个全视角时代,是从社会整体作出的判断,而不仅仅是或主要是从科技进步作出的论述。仅用科技这种单一视角,不能全方位理解新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要注意“科技时代”与“社会时代”的辩证关系。新时代作为对社会发展的判断,当然也包含着科技发展的因素。一方面,科技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条件之一。党的十九大在阐述历史性成就时就列举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就,诸如天宫、天眼、悟空、墨子、蛟龙等重大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进入新时代要更加重视科学技术进步。新时代总目标是强起来,要求科学技术也要强起来。在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中对科技发展有很多新要求,诸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
 第三,新时代不能混淆于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对时代主题问题曾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战争与革命时代。1924年,斯大林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939年,毛泽东指出:“现在世界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是社会主义革命势力向上高涨与资本主义反动势力向下衰落的时代。”二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个基本判断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严格来说是时代主题而不是时代,但有时这些话语也与时代混用。一般情况下,人们也知道其所指的意义,并没有太多的歧义。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出现之后,有必要对之作出精细区别。时代与时代主题并不是一回事。时代主题是在时代基础上提出的,是时代问题的一个方面。时代主题中的时代,主要指的是国际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基于国内发展阶段的论断,而不是针对国际大势的判断。有些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论断,简单地套用到国际上也进入“新时代”,至少是不准确的,偏离了新时代的原意。正是如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意在防止在新时代与时代主题上出现混淆。
 要注意新时代与国际大势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主要立足于中国发展,同时也包含对国际关系的判断。一方面,对外关系的成就和变革是历史性成就之一。党的十九大指出,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的外交大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国际关系发展进行了预判和部署,主要是:“三大”,即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四化”,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突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提出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起,形成了国际国内的重大判断,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第四,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后不久,习近平在2018年1月5日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句话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既指出新时代“是什么”,即“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正面阐述新时代的性质;又强调新时代“不是什么”,正如我们在前文中讨论的,与包括制度时代、科技时代、时代主题等进行了切割,划出新时代的边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完整的新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般的修饰词,而是对新时代的定性、定位。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新时代而论新时代是不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在理解新时代时,我们须臾不可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历史逻辑之“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对当下中国历史方位所作的判断。须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对所处的阶段有多种表述,诸如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等。从历史逻辑看,改革开放是一以贯之的,新时代无疑是这些重要判断的延续,是对发展阶段的最新表述。在词义上,新时代与它们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相通和相近的,在有些场合是可以互换的。准确把握新时代,必须对这些都冠之以“新”的名词进行历史考察,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细致的辨析。
 1.不同阶段的话语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新的历史时期”是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表述。这体现在《邓小平文选》中,体现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中,也为后来重要文献所延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时,江泽民指出:“这次全会,标志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30周年时,胡锦涛指出:“这次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四大之后,“新的阶段”用得比较多。党的十四大指出:“以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和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四大之后则这样表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引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之后,“新世纪新阶段”用得比较多。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江泽民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胡锦涛担任总书记后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和国家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之后,“新的历史起点”用得比较多。在总结十六大以来历史成就时,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阶段判断的最权威、最经典的总结性表述,即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新阶段。
 2.阶段话语的主要考量
 用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新阶段等话语表述既定的时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政治考虑。时代话语具有政治性。这些话语首先是政治话语,不同政治时期使用不同的话语以示区分。二是发展考虑。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三是时间考虑。时代总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重大的时间节点是自然的分界线,往往也是话语切换的契机。
 “新时期”的政治考虑凸显。新的历史时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而1978年在自然年上并不是特殊的年份。就发展水平而言,1978年也不是明显的阶段节点。新时期的“新”,指的是工作重点的转移、历史性转折,当然也是新的领导集体核心的确立。新时期曾比照“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党上下的紧张努力,经过全党同志同全国亿万人民的团结战斗,我们终于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新的发展阶段”有政治和发展上的考量。在政治上,十三届四中全会江泽民担任总书记,并且邓小平提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第三代”等重要政治话语。在发展上,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具有重大影响的南方谈话,下半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改革举措。江泽民指出:“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新世纪新阶段”的提法在时间上权重很大。世纪之交是一百年的时间节点,而这个新世纪也是一千年的时间节点。对于这个所谓的“千禧年”,世界各国都作了很多的文章,中国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点也是很自然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发展上的重要节点。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世纪之交正逢发展阶段的转换。21世纪之初,我们在完成基本小康的任务之后,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作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奋力实现的目标。
 “新的历史起点”侧重于发展。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翻两番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情况就比较好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取得了一个新起点,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完成了既定的发展目标,当然可以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朝着新的目标奋进。
 3.阶段话语的使用阈值
 在话语的使用时限上,新时期使用最长,从改革开放之初一直使用到现在。乃至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后,我们也在一些方面还继续使用新时期,诸如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等。20世纪90年代使用新阶段,指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延续到20世纪末。新世纪新阶段,显然是从21世纪开始的。新的历史起点是在十七大之后经常使用的。新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等话语,一方面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另一方面它们之间有时出现交叉,一个时期中央重要文献中几个概念也同时存在和使用。
 在话语的覆盖面上,新时期覆盖最广,我们在新时期的话语之下阐释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论述,很多时候都冠之以新时期。其他几个重要的表述也有相当的覆盖。比如,新阶段主要用来修饰现代化和改革开放。新起点除了用于发展外,还有诸如:当前,祖国内地和香港的发展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大开发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4.新时代的历史阐释
 新时代对应的话语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以及一定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新时代与它们既有相同、相似之处,也有重要的不同和区分。
 新时代也是政治、发展和时间上的综合考虑。在政治上,党的十八大实现了最高领导层的交替,习近平担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等最高领导职务,成为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在发展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面临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重要的发展节点。在时间上,我们已经和将要经历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建党100年等重大节点,这些时间节点无不负载重大的历史使命。所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提出来的,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时代的词意极为鲜明。从中文本义上和人们日常感知上,时代应该是比阶段更大、更长的词。但我们提出的新时代,实质上指的是阶段,而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内的一个阶段,这与常识有一定的反差。之所以用时代这样非常鲜明的词,重要的是因为用“时代”能表达比以前更大的变化。尤其是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为理论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对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得更契合、更有力。
 新时代的论述极为充分。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等虽然成为一个时期的重要话语,但在中央权威文献中,并没有对它们作集中的展开的论述。新时代则不一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这种党的重要文献中作了全面的阐述,包括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的意义等。这样集中的论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类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和十五大对其分别作了展开论述。并且,对比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十三大、十五大报告的文本不难发现,新时代展开论述的逻辑和形式与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大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这一论断同样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
 这里特别要注意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新时代与过去的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等话语一样,都是对现状进行判断。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大的历史方位的基本判断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之延续指向21世纪中叶。在这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有关发展阶段表述的变化,都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范围之内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讨论新时代等表述的前提。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总的来说还是“小”与“大”、“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同党的十九大在阐述新时代时所特地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过程逻辑之“进”


 新时代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既然是过程,就有进入、发展、完成等阶段,不同阶段的特征会有所不一样。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断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论断中的“进入”,非常贴切地标识了我们在新时代中的当下状态。因此,“进入”也是我们讨论新时代的焦点。“进入”作为一个动词,指的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换。“新”是相对于过去而言的,从过去走来的。如同所有的时代转换一样,新时代之所以被称为一个时代,必须有与以前相比的巨大变化,必有作为节点标识的历史性时刻、历史性事件和历史性人物。
 1.新时代是基于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有重大的发展成就为基础。这个成就不是一般性的成就,而是与时代相配的历史性成就;这个成就不是短时间的成就,而是与时代相配的长期累积成就。党的十九大阐述新时代是从历史性成就着手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极不平凡”“历史性成就”都是烘托和支撑新时代的词。报告列举了成就的十个方面: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十九大形容这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所谓全方位的,就是全面的,如党的十九大所列举的包括但不限于十个方面的成就。“十”这个词在中文里也有全面的意思。所谓开创性的,就是成就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是前所未有的新领域、新增量、新质变。
 新时代的成就以什么时间段计算?可以选取的时间点包括:一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党的十九大阐述的成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成就。从这个意义上看,新时代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的。但要看到,历史性成就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累积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进入了新时代的。这里面出现了两个时间概念,即“改革开放之初”“经过长期努力”。很显然,新时代的参照对象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改革开放伊始的岁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们迎来了“三个伟大飞跃”,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新时代是基于历史性变革
 如果历史性成就侧重于量变,那么历史性变革则侧重于质变。成就和变革都是新时代的重要依据,但成就和变革对于新时代的功能和意义并不一样。一般而言,时代的跃升中既有量变、也有质变。仅有量变不足以进入新时代,质变往往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性变革对把握新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纵观历史上,大的时代都是与历史性变革乃至革命紧密关联的。世界近代史上,法国大革命开启一个时代,十月革命开启一个时代,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这种关涉社会制度变革的大时代,都是与革命关联的。一个大的社会制度内重大阶段性变化的时代,也是与深刻的变革关联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新时期就是与“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紧密关联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一方面不同于制度变革的那种大时代,也不完全等同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样的大转折;另一方面,历史性变革对新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在形式上,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循例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总结,而这部分的题目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出现在标题上,意味深长。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变革中出现的新气象无疑是新时代的重要标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将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融合在一起阐述的。如果将有关变革的论述系统总结一下,就有诸如: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制约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等。这些具体的各个方面的变革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的变革也体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几次调整。1956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就主要矛盾作了这样的判断,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也是“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体现。
 3.新时代的标志性节点
 时代是最直观的衡量时间的词,必有时间上的标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历史时代与时间时代是辩证统一的,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如果单纯从时间角度看,一些时间容易成为时代的节点,比如自然时间的整数年代,逢十年、百年、千年等,千禧之年、世纪之交都是这样的表述;又如历史纪念时间,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开始的重大年份。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发展目标,从时间角度就是考虑了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还有发展目标的重要时间,全面小康、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完成之际,我们迫切思考新征程;还有重大政治活动,党的代表大会和重要会议等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都是近年重大的节点。
 与新时代关联的还有许多重要事件的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过程中,有许多反映部分质变和阶段质变的节点。诸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能找出相关的时间点。中国经济总量2010年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很明显就是这样的节点。其他节点,诸如天宫、蛟龙等是科技实力的标志,大型舰船、新型飞机等是国防实力的标志,也能找出对应的时间。
 新时代的进入点选择在党的十八大比较适宜。一是党的代表大会是重大事件。在承平时期,党的代表大会就是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内最高会议,是决定重要战略方针政策的会议。党的十八大是最高领导层交接的会议,意义更为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新时期、新世纪、新起点等,都与党的主要领导交替有关。二是临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台阶,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建设改为“建成”是很重要的。三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也是新时代的因素。我们工作的重心从数量转到质量上,突出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2019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这里直接讲的改革,其实也可以作为整个新时代的说明。
 理解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节点,需要有辩证思维。有关时代的变化,有的存在一个明确的标志,有的则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标志;有些有明确的节点,有些则显得比较模糊。马克思指出,“因为社会史上的各个时代,正如地球史上的各个时代一样,是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的”。列宁也指出,“两个时代没有被一堵墙隔开,而是由许多过渡环节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分界线也同自然界和社会中所有的分界线一样,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同一方向跃升的时代,而不同于那种历史大转折的时代。转折性的时代,总能找到一些乃至一个关键的也是鲜明的转折点。而同向跃升的时代,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往往是量变与质变交织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过程中,有一系列渐进的节点。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要辩证地将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起来。


四、使命逻辑之“强”


 “进入”新时代,是“过去时”,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是什么”,是“进行时”,因为我们正处在新时代;新时代“要干什么”,则多有“将来时”的意味,因为我们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的历史方位上。如果说历史方位回答“处于什么阶段”的问题,那么历史使命就是回答“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最突出就是“强起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强起来”。
 1.“强起来”的使命
 新时代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性论断。一是新时代出现在报告的大标题上,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大标题对整个报告具有统领性。二是新时代出现在报告的主题词中,即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三是新时代出现在报告的二级标题上,如第二部分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第三部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等。四是新时代在报告的全文中出现了37次之多。报告中的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新战略、新党建等,都是建立在新时代的基础之上的。
 “强”是新时代最突出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作了展开论述,这包括“五个是”“三个意味着”。“五个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民族复兴、世界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是什么;“三个意味着”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世界影响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的意义。总览党的十九大的论述,新时代最关键的就是“强起来”。“三个意味着”中,第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新时代的“强起来”,强烈地对比过去的“站起来”“富起来”,这也成为阐述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一种新的逻辑范式。“五个是”中也直接提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我们过去确定的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九大则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在总目标上也突出了“强国”。十九大报告还在各个方面突出了“强”的要求,文字上直接出现了12个强国目标,诸如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以及一流企业、一流大学、一流军队等。
 2.“强起来”的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所谓发展的历史方位,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何处、朝哪里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总目标。而如何实现强起来的目标,党的十九大作了方方面面的战略部署。
 强起来的思想要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需要而且也产生伟大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时代。新时代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和实践中系统回答了这个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思想。新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强起来”的思想。在新时代的历史时空中,我们要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强起来的步骤要明。任何目标都是既定时限的目标。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出现阶段性变化,就要规划下一阶段的目标。新时代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强起来要一步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总目标下,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这包括提出了温饱、小康、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21世纪提出了21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新时代我们对未来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分两步走的更为具体的安排:即第一个阶段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的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们对既定的总目标丰富了、提前了、提高了,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丰富了现代化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21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对21世纪中叶的目标提升到“强国”。
 强起来的方略要强。新时代要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推进,还要对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重要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新时代为基础,对各个方面工作作了新要求。在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社会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具体战略有机融汇成现代化建设的总战略。
 强起来的政党要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强国与强党是一体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不加强党的建设,就不可能实现强国的目标。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一定要加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打铁必须自身硬,强起来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
[3]王伟光:《唯物史观大的“历史时代”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
[4]李慎明:《科学判定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方位》,《红旗文稿》2019年第1期。
[5]《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


(作者:陶文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9期)




相关链接: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