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俗语漫谈 | 刘倩:从“嘚瑟”说起
从“嘚瑟”说起
刘倩
说起“嘚瑟”,五六年前不必说南方人听不懂,很多北方人也是瞠目结舌,不知所云。自从热辣辣的东北风由北到南吹开来,四海之内皆兄弟,时不时就会有谁“整”出一句东北话,听到的人们捧腹一乐,东北话还就有这么个功效!
回到正题,其实“嘚瑟”一词,看起来似乎是个对外地人来说很新奇的词儿,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它只不过是穿了件“马甲儿”而已。
普通话中“哆嗦”是个很平常的词,意思是“发抖”,读音为“duōsuo”,在东北方言中,“嘚瑟”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读“dēse”时,指的也是“发抖”,如“他冻得直嘚瑟”;读“dèse”时,指的是“令人生厌地表现自己、轻浮地说话做事”,如“瞅把他给嘚瑟的,不知姓啥好了!”此外,“dèse”还指“无节制地花钱”,如“把钱都嘚瑟光了”。
从语音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线索:duōsuo(哆嗦)→dēse(嘚瑟)→dèse(嘚瑟)。从共时的平面看,“dēse(嘚瑟)”可看作“duōsuo(哆嗦)”韵母脱落弱化的结果,这有点儿像北京话里把“言语”说成“yuányi”一样,都是语流音变得到了固化。从历时的角度看,“哆嗦”很有可能是一个叠韵联绵词,而且是后起的,至少是在入声消失之后,因为“多”为果摄开口一等平声歌韵字,“索”为宕摄开口一等入声铎韵字。“哆嗦”两字分别从“多”“索”得声,可推测入声已经消失。当然,这都是在“哆嗦”为叠韵联绵词的假设上所作的推断。果摄一等字和宕摄一等字(均包括开合)在今普通话中,根据声母不同,或读uo,或读e,而在东北方言中,读e的更多一些(双唇声母)。如果前面的假设成立,那么“duōsuo(哆嗦)”变读为“dēse(嘚瑟)”在历史语音上也可找到根据。以上两种考虑均不成熟,仅供参考。
由“duōsuo”到“dēse”,百转千回,而由“dēse”到“dèse”则要容易一些,但前面是语音问题,这回则还有词汇语法问题了。在词义上,“dèse(嘚瑟)”秉承了“dēse(嘚瑟)”“非正常活动”的意义而加以比喻;在语音上,声调发生了曲折,由平声变为去声;在语法上,动词的用途扩大了。
北方有句俗话说“八拜都拜了,就差一哆嗦了”,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步就做成了。看来对语言的考究“一哆嗦”远远不够,必得八拜面面俱到才能成事。
(刘倩,任职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原载《七彩方言》,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编辑:Lisa
责编:老甘
往期热文
赶快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