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章策:“正勤”词义辨考——兼为《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增补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在文末标明,敬请谅解!









“正勤”词义辨考

——兼为《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增补

章策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正勤”本为佛教用语。即“向善进取,不懈努力”的意思。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正勤”一词逐渐引申出诸多义项。“正勤”可以指代人或事,具有专指名词的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可以形容“辛勤忙碌的样子”,或作动词,指处于辛勤劳苦的状态。“正勤”本作为一个内部结构结合紧密的词语,在本土化之后变得松散,朝着短语的方向发展,词义也从抽象性转向具体性。《汉语大词典》中未收录“正勤”一词,可以说是辞书编撰上一大空白,现亟待增补。


[关键词] 正勤;佛教;本土化;《汉语大词典》


前  言

 “正勤一词,是佛教经典中的用语。《大藏经·大智度论》中将其释义为:精进行。是时名正勤。虽然对正勤一词有所定义,但是对正勤释义的精进一词本身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在BCC语料库所提供的3000多条的语料中,有863条语料中的正勤相连,即四正勤。何为四正勤?任继愈《宗教词典》(1981)将其释义为:佛教用语。三十七道品之一类 正勤,梵文“samyak-pranav”的意译。亦作四正断四意断四正胜,意为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事实上正勤一词的释义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还有其他的义项。《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性的语文工具书,却未收录正勤一词,这是非常可惜的。


一、“正勤”基本义是佛教用语。

即向善进取,不懈努力

由于前人对“正勤”一词研究甚少,现存的学术著作对其解释也微乎其微。且“正勤”一词来源于佛教经典甚多,若想要知晓“正勤”一词的本义,就必须亲自从佛教经典中寻找语料来探求其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接下来我将从所选的语料对“正勤”一词的本义进行探索。其关乎本义的是第一条语料:

《大藏经·智度论》:“如行者到师所听道法时。先用念持是法。是时名念处。持已从法中求果故。精进行。是时名正勤 。”

在这条语料中,“持已从法中求果故。精进行。是时名正勤”是一句判断句,即“秉持从佛法中最终寻求的原因与结果,不懈努力,这叫做‘正勤’”。“正勤”即“精进”。何为“精进”,“精进”意为“专心进取,不懈努力”之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精进”和“正勤”的含义是相同的。

在《大藏经·摄大乘论释》中对“正勤”一词有了更加生动的解释:

所以未得者由三障故。一生死涅槃一向背取思惟无明。二方便所摄修习道品无明。此二无明所感因缘生死名粗重报。为灭此三障故。修正勤 。因修正勤灭三障。

“三障”是佛教用语,指的是造成修行者无法脱离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即业障、烦恼障、报障。如何消除这三种障碍,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佛法,付诸于行动,即“修正勤”,才能够“灭三障”。在这里,“正勤”是“修行努力”的意思,和《大藏经·大智度论》中的“正勤”意义相同。

“正勤”一词,关键在于“勤”一字,这得要从“勤”的本义说起。

《说文解字·力部》:“勞也。从力堇聲。巨巾切”。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其解释为:“勞也。慰其勤亦曰勤。从力。堇聲。巨巾切。按巾當作斤。十三部。”要之,“勤”本为形容词,义为“劳倦,辛苦”。郑元祐《遂昌杂录》:“勤俭力作,尚虑不能供徭役,而犹若是惰游乎!”《三国志通俗演义》:“朕惟古人之功,美之如彼,思君忠勤之绩,茂之如此。”《皇朝经世文编》:“不啻数十次。是我朝开浚之功。视历代倍勤 。故水患较历代亦甚少。”以上足证“勤”做形容词“劳倦,辛苦”的含义,和“正”字组合为“正勤”,在佛教用语中含有“不懈努力,奋进”的意思。在佛家眼里,世人易于积极勤奋,但是难以做到“正”。他们的“勤”中包含着“贪嗔痴慢”,“七情六欲”都暗含其中。这种勤奋是不正的,所以佛家开始对“正”下了定义。“正”要求人向善,这是一个基本的标准,只有向善的勤奋,才能够“精进”。

提及“正勤”不得不说佛家常说的“四正勤”。从所选的语料中来看,“四正勤”出现的频率较高。如《众事分阿毗昙论》:

四正勤。谓已起恶不善法方便令断正勤。未起恶不善法方便令不起正勤。未生善法方便令生正勤。已生善法方便勤修令住使不忘失满足修习增广智证正勤

“四正勤”在杜继文、黄明信编写《佛教小辞典》中释义为:“四正勤,亦四正断,四正胜,四意断。意为四种正确的、必须努力的修行方法。”在这里,“四正勤”取其“勤劳”之意。实际上“四正勤”和“四正断”等还是有所区别的,在《全梁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旧经为持,新经为性。旧经背舍,新经解脱。旧经胜处,新经除入。旧经正断,新经正勤。旧经觉意,新经菩提。旧经直行,新经正道。”言外之意,“正断”是“正勤”的前一个步骤,只有勤于断除一切邪恶之念,才能够“乐观努力,专心求进”。故两者并不等同,而是具有因果之关系。

谈到“四正勤”,不得不提及“四念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续藏经.在家律要广集》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为四念处。二、四正勤。谓繇念处观。令未生恶不生。已生恶除灭。未生善得生。已生善增长。”“四念处”要求我们用智慧观察世界,关照人生。即所谓的看破世俗。看破之后,需要积极地断恶修善,乐观而努力,佛法上叫做“精进”。陈义孝居士《佛学常见词汇(增订本)》将“四正勤”归为一“精进”。精进勤劳修行四种道法,鞭策自己,断恶生善。

综上所述,“正勤”的基本义是“向善地进取,不懈地努力”。《汉语大词典》若要收录“正勤”一词,首先需增加的是这一个义项。

二、“正勤”一词从泛化概念

向专指名词发展

“正勤”在佛教经典中还衍生出新的义项,从最初的泛化概念到专指概念。这种专指的义项《汉语大词典》也需要收录。《大智度论》卷十九:破邪法,正道中行,故名正勤。这里的“正勤”一词依旧还是一种泛化的概念,但《大宝积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已经缩小了范围: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声闻,皆得神通如大目揵连(大目揵连: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是诸声闻以诸正勤 ,迅速势力神通变化显现之时,欲比如来神通变化。

对“是诸声闻以诸正勤”这句话的解读,我们先从“声闻”着手。“声闻”一词在《中国佛教文化简明词典》中将其释义为“小乘佛教修行者的名称,意为听闻佛陀说法而觉悟者”。此句中的“以”字是一个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既然“以”表并列,那么前面的“诸声闻”和后面的“诸正勤”地位是平等的。我们可以从“诸声闻”推导出“诸正勤”的含义,即“佛教谓勤勉的人,努力的人,断除一切恶念向善的人”。

同样在《大宝积经》中找到了“声闻”作为专指名词的例子:

一切众生俱是声闻。成就第一神通变化。皆如尊者大目揵连如是声闻以诸正勤 。迅速势力神通变化大显现时。终不能动所投芥子如毛端许。

“正勤”在这里也是专指名词,通过尊者“大目犍连”的成就神通广大的例子,说明“一切众生俱是声闻”的原因。“大目犍连”是佛教传说中神通广大之人,但天赋异能的他依旧追求精进 。他既是“声闻”,也是“正勤”。

“正勤”指代人的同时,也逐渐涉及到事。“正勤”指代事时,有“努力断除邪念向善的行为”的意思。如魏晋南北朝《北凉译经》中有这样的句子:

虽行正勤,不见心之生灭。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努力断除邪念追求向善的行为,但无法见到心中事物的存在和消亡”。显然,“行”作为动词,其对象是“正勤”,此处的“正勤”指代的是一种行为。在颜真卿《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中出现了类似的句子:

於戏上士。发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

在这里,“於戏”是一个感叹词,相当于“呜呼”。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呜呼!那些贤士呀,刚开始努力做一些断除恶念追求向善的行为。他们缅怀佛家的宝塔,想要弘扬善因。”此处的“正勤”也是一个专指名词,是“发行”的对象。


三、“正勤”由佛教用语

向汉语基本词汇的转变

我们从明末清初的《永觉元贤禅师广录》中找寻到有关“正勤”一词的语料,研究发现自佛教本土化后,“正勤”一词也本土化,成为一个汉化的佛典词语。以下语料出自《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携篮归去带天香。春晚山居事正勤 。歌声岭上几回闻。登高摘得迎风叶。却笑浑身惹白云。出门遥望碧云层。淑气氤氲枝上凝。两两三三同摘取。

这段七言小诗,描写的是采茶时的情景。茶是中国本土的经济作物,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茶和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茶是属于物质的,佛是属于心灵的。一物一心,虽有不同,但在中国却可以完美融合,形成了农禅并重的文化传统。从上面的语料中可以看出,采茶人携篮去山中采茶从早到晚的整个过程,字字句句中透露出佛家的平常心境。“春晚山居事正勤”一句中的“正勤”一词,表现出采茶者勤作的状态。这种勤作源自信仰,源自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正勤”一词,在这里和中国本土有了接触,可以说它是一个过渡阶段的词语,虽然还在佛教文化的概念里,但“正勤”的主体却变成了中国本土的修行者。《永觉元贤禅师广录》中的“正勤”即“勤劳忙碌”,本土化的义项之一。

义项衍生不仅在此,“正勤”衍生出了其他新的义项。若《汉语大词典》要增加“正勤”一词,需要另行增加其余的义项。

“正勤”一词在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注》中出现一例:

梼治并合之,驰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於下,昼夜声正勤 。始文使可修,终竟武乃陈。

关于“炎火张於下,昼夜声正勤 。”一句的解释,在《周易参同契集释》中是这样的:

炎火,即所谓太阳气。声正勤 ,后章亦言嗷嗷声正悲,如婴儿慕母是也。

这句话是对道教炼丹时的描述,说的是炼丹之时,一旦起火,炼丹的火就开始昼夜不停地燃烧起来。在此期间,需要人不断地添加燃料,其辛苦劳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知,“声正勤”从表面上看是炼丹者在炼丹过程中持续劳动,发出的声音响亮不停歇。深层次来看,“声正勤”中暗含着炼丹者辛勤劳作的状态。要之,“正勤”一词在“炎火张於下,昼夜声正勤”中可释义为“声音响亮延绵貌”。

在两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中国,在此之前的文献中,几乎没有遇到“正勤”一词,我们可以说“正勤”是一个典型的佛教用语。和“正勤”相关的后代文献中,十有八九都是和佛教相关的。虽说在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注》出现过“正勤”一词,虽说它属于道教典藏,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儒释道相互交流是频繁的,道教典藏中借鉴佛教用语也是正常不过的。从另一面来看,不得不否认的是佛教文化对道家文化影响是强大的。

在翻译的现代西方著作中,“正勤”一词也不少有提及。如在《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虫居花腹。苦洒溢杯,虫力正勤,花亡无日矣。愈速愈佳。然此皆离题之语,吾不欲多言也。

这里的“正勤”已经完全不见佛教词汇的影子,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汉语词汇。此处的“正勤”可释义为“辛勤忙碌”,写出了诸虫在花中活动的频繁之态。清代之后的文学作品中,“正勤”一词和“动作无间断,辛苦勤劳”联系在了一起。

常峰瑞《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操练湘军正勤的时候,咸丰帝的上谕到了。”

在《曾国藩的故事》一书中,“正勤”一词是“处于辛勤劳苦的状态”的意思,即不断地操练湘军未止歇。由此观之,“正勤”一词从抽象的概念开始具体化,取消了其神秘性,更加贴近汉语实际。


四、“正勤”的古今多种释义及用例增订

综上所述,“正勤”意义大体上有六种,即:1、佛教用语。即向善进取,不懈努力;2、专指名词。指代人。即佛教谓勤勉的人,努力的人,断除一切恶念向善的人;3、专指名词,指代物。即努力断除邪念向善的行为;4、声音响亮延绵貌;5、辛勤忙碌貌;6、动词,处于辛勤劳苦的状态。《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正勤”一词,实属遗憾。

从“正勤”一词的发展来看,从最初的佛教用语到汉语的基本词汇,它的意义演变有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佛教用语中,“正勤”一词中,“正”和“勤”两字还有实在意义。“正”是“勤”的前提,即要求在向善的基础上辛勤努力。但是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正”的词义逐渐虚化,“正勤”一词的意义逐渐向“勤”转移。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在《<周易参同契>注解集成》中的句子:

固塞之极,一阳动于九地之下,形如烈火,斩关而出,正子时一到,亟当发真火以应之,霎时乾坤阖辟,龙虎交争,便有龙吟虎啸之声,故日:炎火张于下,龙虎声正勤。大药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方得升腾而出炉。

在这里的“正勤”一词,显然不是佛教用语,已经偏向于现代常用义,即“声音响亮延绵貌”。

另外,佛教在中国深入传播之后。“正勤”一词本土化的进程加快,意义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如:

李天明《爱的誓词》:裹着透明的夜色漫步堤岸,神思飘飘脚步轻轻;说不尽今宵的万语千言,露珠正勤,风儿正甜,星儿睁开梦眼。

这是一首现代诗,出版于2001年。诗中的“正勤”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词语,而是一个“短语”。从侧面说明“正勤”一词结构逐渐松散,从词向短语发展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正勤”一词的词义由整体偏向局部时,词语内部的结构就会开始松散,从词向短语的转变。这首诗里面的“正勤”就是这样的道理,完全是短语化的词语,这是毋庸置疑的。

“正勤”作为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是作为佛教专有词汇,一直存在于佛经之中。虽说这样,但是在辞书的编撰过程中,还需要将其收录在《汉语大词典》中,丰富汉语词汇,体现出汉语发展的整个脉络。总之,综合各种情况,全盘考虑,“正勤”作为一个汉语词语收录到《汉语大词典》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期编辑丨章策
审读人员丨敏华
责任编辑丨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 | 董一博:河南新乡方言音系及语音特点学术探论 | 邵慧君:论粤语吴化片语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兼与周边方言比较学术探论 | 吴芳:广东海丰鹅埠占米话疑问句探析


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语言资源快讯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