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南饮食文化(音频)| 朱长江:母亲的炒米粉(厦门话)【转发】

厦门日报社/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注:转自“厦门日报”公众号)

厦门日报社/,公众号:厦门日报闽南夜话|母亲的炒米粉



母亲的炒米粉

作者 / 朱长江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我的孩提时代,是个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的时代,山珍海味自是难见,大鱼大肉也是极大的奢侈,理想和现实之间,炒米粉是最好的选择。


走婚宴是吃到炒米粉的途径之一。每每出发前,母亲再三交代:主人家会端出糖水煮蛋和炒米粉两份头道点心(这是老同安的风俗),糖水煮蛋有两颗蛋,必须吃一颗留一颗;炒米粉不能吃光,也不能专挑铺在最上面的配料,最懂礼节的做法是只挑碗面上的几根米粉吃……这是当时最讲究的闽南“礼数”。



然而婚宴并不常有,于是又开始盼望家里来客人。父亲陪着客人在客厅泡上一壶工夫茶,小孩因为怕生的关系,远远躲在屋外或者房间某个角落。少顷,便听得厨房传来毕毕剥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油炸葱花,等葱花炸至焦黄,母亲会瞅准时机,点上一滴酱油。“哧”的一声,蓄势已久的油炸葱花的香气便乘着一道青烟,瞬时塞满整间屋子,更挤出窗去,向邻居们报告家里来客人了。于是邻居便探出门来:来客人啦,来泡茶!


母亲将葱花盛出,留一点底油,放入一勺白糖,炒出糖色,浇上水,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最考验家庭主妇功底的环节。因为闽南人炒米粉并不像外地一样先将米粉用水捞过,而是直接放水里煮干,所以配比尤其重要,水多了米粉太烂没有口感,水少了米粉太干无法下咽。下多少水全靠主妇的经验,当米粉刚刚吸饱了水,根根油光发亮,米粉就炒好了。在上桌之前,母亲会先盛上小半碗,让我们躲在厨房里安慰蠢蠢欲动的馋虫。



生活慢慢好转,偶尔也能在没有客人的时候打打牙祭,父亲递给我或者弟弟一元五角:“去,买个罐头回来炒米粉!”一路小跑买回来,晚上又吃个肚儿圆。


现在,吃米粉不再是改善生活的“标配”,但女儿并不爱吃,吃炒米粉的机会也不多。只能等偶尔落单的时候,自己炒上一盘,还是那么香!


作者


朱长江,厦门翔安人。中学地理老师。


朗读者


张洵,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主持人。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心灵夜悟”、“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126.com,请在邮件标题处注明“夜读+朗读者姓名”或“夜读+作者姓名”,并附上自己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音频:张洵 黄晓青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及网络编辑:陈少英 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厦门小升初方案公布!岛内新增两所初中,还有这些重要信息→→

今天厦门又热到破纪录!↓8℃降温倒计时开始!冷空气雨水雷电大风在路上了……

男子摘口罩抽烟,神色慌张…“这人绝对有问题!”民警一查,果然是他→


标星+置顶厦门日报

一秒找到日报君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扫描二维码下载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往期推荐:

方言与美食 | 尤慧君:长在闽东的“闽南糊”(宁德三沙闽南话)

闽南饮食文化(音频)| 叶香:复制阿嬷的菜头粿(厦门话)【转发】

美食文化(音频)|闽南东西:闽南的“古早味”,到底是什么味?(诵读:老马,泉州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陈娟娟:龟虽慢,走天下----闽南龟馃(福建泉州南安话)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排       版|郑   巧
本期审读|赵雪羽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