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今天给大家介绍福州人的酒包和“大杂烩”,这其实不是正规的菜,但是上年纪的人一定会想起过去的事情。对比今天的生活,一定会感到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
先说“酒包”。在大家的生活都比较一般,甚至比较贫穷的时代,家里有大事,比如结婚、生男孩、搬家、老人去世,都要办酒席请大家来吃。过去办酒席不是动不动就几十桌,一般一户请一个代表,他来的时候也不是空手来白吃,是根据跟东家的亲疏关系准备一定的红包。红包到底准备多少比较合适呢?福州人有一句话叫“喝酒随隔壁桌”,就是说可以问同去喝酒的人,别人拿多少我也出多少,这样两边都不得罪。东家办酒席算是一种回礼,来的人酒喝了,礼算是还了;但是还要考虑到各家没来的人,准备一些比较合适的菜让人带回家给家人品尝,带回去的东西就叫做“酒包”。过去办酒席准备的“酒包”也比较明显,比如大个的鱼丸(一般不煮汤直接端上来)、白煮蛋、油炸的鱼、肉等等。这些菜一端上桌大家就知道属于“酒包”,都是放到自己面前早就准备好的袋子里,没人把它吃了。吃完酒席回家,家里的孩子肯定没去睡觉,都是等着、盼着这份“酒包”,大人根本不让吃,但是看一看里面丰富的内容,想到明天有好吃的,孩子们做梦都会笑出来。现在生活好了,有时全家都去喝酒,不需要给家人带“酒包”,但是这个习俗还是留了下来,只是不是当场分菜,是东家专门准备糕点、橄榄、喜糖或一些有特色的小玩意儿装在漂亮的盒子或袋子里,让人提回去。比如一个杯子,意思是“一辈子”,两副碗筷,意思是两人好好过日子。再说“大杂烩”。福州话其实叫做“拉渣涹”。这是一道比较特殊的菜,说是菜,其实是“剩菜”,有的地方叫“节底”(意思是过节吃喝的时候留下来的)。这属于办酒席的东家的福利。办酒席是为了礼数,事情很多很忙,都顾不上好好吃,有的也舍不得吃。等到酒席结束,客人们都吃饱了,还带着“酒包”满意地回家以后,东家就开始清理剩菜了。干的菜吃的吃,带的带,基本没有剩下的,那些带汤汁的菜多多少少会剩一点,把它们全部倒在大盆里,第二天在锅里热一下,就是一道美味的菜。这跟现在的“打包”不是一回事。“打包”是剩的比较多的菜分门别类装在不同的盒子里,带回去避免浪费。“拉渣涹”是把所有酒桌上的所有的菜都倒在一起,不管是有汤汁的、带骨头的,全都合在一起。现在生活好了,酒席上的菜特别丰富,特别在农村,动不动几十桌,菜剩的特别多,东家就分成好几盆分给一些至亲。有人甚至觉得这道菜超过了酒席上所有的菜,是最好吃的。不管是“酒包”还是“大杂烩”,都代表了很长一个时代的痕迹,现在温饱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中国人口庞大,注意节约一直都是我们的好传统,还是要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