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人(视频)| 张嘉星:一脉相承童谣乐,两岸齐唱闽南音【转发】







    



天(ti)黑(o)黑(o),

要(beh)落(lok)雨(ho),

阿(a)公(gong)啊(a)

举(giah)锄(di)头(tau),

要(beh)掘(gut)芋(o)。




从邓丽君专辑里的《天黑黑》到漳州新闻网推出的漳州方言栏目《童声童谣》第一期节目《天黑黑》,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传唱人,但它们不变的是熟悉的声调,一样的闽南味。



闽南童谣发源自哪里?漳州与台湾的童谣为何如此相似?您对闽南童谣了解多少?


记者就此采访了漳州方言童谣的收集编写者、原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导师张嘉星,了解她与漳州方言童谣结缘的故事,聆听她吟唱闽南童谣的曼妙之音,领悟闽南童谣守护传承的意义。


言为心声 词见历史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闽南方言作为全国七大方言之一,其流播不仅止于闽南地带,与福建一水相隔的台湾岛上,同样处处响彻着漳州、泉州腔的闽南语,是海峡两岸剪不断的文化根源之一。谈起闽南方言的研究,或许我们可以把时间倒拨。


  时光拨回1998年,张嘉星老师调回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始研究闽南语文献,收集文献目录。据张嘉星老师考证,在她涉足这一领域研究之前,海外语言学界已经发现现存最早的闽南方言文献为欧洲传教士1575年编撰的漳州词汇集《华语韵编》,而且此类方言文献多达数十种,但大陆学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即便对这方面有所关注的闽南人也一直以为最早反映闽南语的文献是泉州人1800年编印的《汇音妙悟》,最早反映漳州方言的是编印于1818年的《雅俗通十五音》。



  张嘉星在研究过程中走遍了闽粤两省各大图书馆,不断翻阅书籍,查阅文献,利用网络遨游信息之海,拾掇其中的丝丝缕缕闽方言文献信息,终于集腋成裘,汇集成8000多条的文献目录,并且将闽方言文献的出版发行时间提前至1403年,向前推进了一百多年。



  在一次语言学研讨会上,一位来自深圳的学者看到张嘉星的参会论文,就对她说:“闽南方言研究这块很重要,那么闽南是否有一种在嘴里唱唱念念的东西?”。张老师想了好久才答了一句:“好像没有”。虽说当时她感觉“好像没有”,但是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直到接触到《台湾囝仔歌一百首》之后,她儿时的漳州方言童谣记忆才被唤醒、激活。

且歌且谣 中有天地


  在厦门大学举办的一次闽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张嘉星遇到了《台湾方言之旅》的作者洪惟仁,了解到洪先生热衷闽南方言研究,有一家经营闽南方言和闽台地方史书籍的书店。


  此时,恰逢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决定扩大港、澳、台等海外藏书,并以闽南语言文化书籍作为藏书特色。张嘉星便向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推荐了洪惟仁的这些“宝贝”。

  当这几大箱富有地方方言特色的书籍寄到、验收时,张嘉星发现了一本《台湾囡仔歌一百首》。翻开这本书,她不由得吟唱起这些似曾相识的童谣歌曲。张嘉星一下子想起,这些不就是小时候奶奶教唱的童谣吗?原来,漳州童谣与台湾童谣如此相近!张嘉星喜出望外,儿时的记忆瞬间被激活。深圳学者说的“嘴里唱唱念念”就是漳州的方言童谣。  张嘉星意识到,趣味生动的童谣,正是方言研究领域一片全新的天地。于是,她走上了研究漳州方言童谣之路。


追根溯源 一脉相承
  

  漳州方言童谣源头在哪里?张嘉星在研究时发现,泉州惠安崇武地区民间流传的最古老童谣《排甲子》歌词里,竟然有一位“漳州娘”。一曲流传于泉州惠安崇武地区的最古老的童谣里,为何会出现“漳州娘”?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张嘉星进一步了解得知,这首童谣不仅有“漳州娘”,还携带着一篇关于陈元光拓闽开漳的民间故事。原来,这首童谣是跟随陈元光打仗的军户,一路从漳州流传过去,在崇武土地上广为传唱的。并且在近邻泉州地区和远在外海的台湾和新加坡,也各有十多篇“似曾相似”的《排甲子》。张嘉星推想,闽南语区这么多篇《排甲子》,肯定都和漳州地区最古老的童谣《排甲子》有关,其中有些甚至是“直系后裔”!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闽南人勇闯南洋的历程,类似于《排甲子》这样的漳州童谣流传到了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并在当地蔚然成风。


  今日,我们依然在听的经典歌曲《天黑黑》、《阿妈的话》,分别源于漳州方言童谣的《天黑黑》、《做人的新妇要知道理》。同样的腔调,彰显着海峡两岸童谣文化的同根同源。熟悉的音调,连接着两岸无法割舍的血脉文脉。


辛勤耕耘 守护传承


  退休多年的张嘉星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在书房里研究漳州方言童谣、歌谣、民间谜语,曾经在2015年、2016年为漳州电视台《闽南茶馆》主讲童谣共400多场。她新近出版的书籍有《文化诗学视域下的闽南方言文学研究》、《漳州歌谣精讲》等。她编撰的童谣、歌谣,正式收录在闽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教材《闽南语漳州音传统德育读本》,正在闽师大附小和以漳州市实验幼儿园为代表的公办幼儿园推广。她说,她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让漳州方言童谣得到更有力的传播。现在,张嘉星正在积极培养漳州方言童谣的传承人,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漳州方言童谣,共同传承漳州方言文学文化。



  今年5月,灵感来源于张嘉星老师闽南方言童谣的原创少儿舞蹈《草蜢弄鸡公》获得福建省第八届原创少儿舞蹈大赛表演银奖、创作铜奖。编导赵柳英希望通过这个舞蹈,能够让青少年对典故里的内容有所了解,对歌舞中的闽南话有所印象。


  
  “火金姑,来食茶。茶烧烧,配芎蕉;茶冷冷,配龙眼。龙眼爱剥肉,换来食篮仔菝。蓝仔菝全全籽,害阮食乍落嘴齿”。一首又一首闽南童谣正在漳州古城、古庙、校园中回响。得益于张嘉星的努力推广与热情感染,越来越多的漳州人开始重温闽南方言、唱唱闽南童谣、守护漳州方言童谣文化,让这熟悉的腔调在一代代口耳相传、文字记载中不断流传下去,传承有序。

本文转自“漳州新闻网”公众号



本期编辑:王艳

   本期审读:魏婉玲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学人(音频)|胡适自述(安徽绩溪岭南/岭北话,诵读:白鹿原|栗子)【转发】

学人|卢继芳:《都昌阳峰方言研究》后记

学人 | 张惠英:《海南岛及周围语言比较研究》前言

学人 | 阮咏梅:《从西洋传教士文献看台州方言百余年来的演变》后记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的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