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饮食文化(音频)| 陈绮琪:粤菜里的“镬气”(广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6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在文末标明,敬请谅解!







镬气


镬气”(wok6 hei3),也被写作“锅气”。广州人对炒的菜品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比精密检查仪还精准的舌头,在菜品放入口的一瞬间,就能判断这道菜品是否有“灵魂”,而这个“灵魂”指的就是镬气。

食材在切片切块后,被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大火翻炒,数十秒后,即可上碟,食材上围绕着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但放进嘴里却能感知得到,这股气便是广州人常说的“镬气”。无论是坐在街边大排档的板凳上,还是坐在高级粤菜餐厅的座位上,炒出的菜品若失去这股热气,那就是失去了合格的凭证。



01

镬气到底是什么

“镬气”具体指的是什么,若在街头随便抓一个广州人问,大概只能形容一个大体的感觉,也无法向你科普当中的原理。目前较多人认同的,是炒菜的过程中,由于油锅里产生异常的高温,令食材水分爆沸,油脂氧化,引起了美拉德反应。但也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高温快炒的环境与美拉德反应产生的条件不对应。目前“镬气”究竟该如何科学地解释,还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接受的定论。

但美食家们对此有话要说。《羊城晚报》曾报道过:“镬气听着就像是武侠中的剑气一样,菜未到,香已达,勾人食指大动。有资深厨师表示,镬气指的就是小炒上桌时,那一层氤氲飘拂在小炒表面的热气。”食评家姚正永在《羊城晚报》中也说到镬气产生的条件:“一是刀工精湛,物料要切得长短划一、厚薄一致、纹理畅顺;二是以镬勺,除了用镬铲之外,主要靠大面积抛掀菜料,使它快速同熟,最大限度地保留菜的本色;三是勾芡精当,小炒多为薄芡,让厚料把芡汁吸收,吃完菜肴不见芡汁;四是猛火急攻,小炒最讲旺火急炒,广府菜的炒鳝片就是猛火急攻的范例。”

可见,“镬气”其实并不神秘,“镬气”的出现离不开刀工技艺、勾芡、颠锅以及火候。这几点加起来,炒制好的菜品里带有的独特味道,便成为了广州人口中的“镬气”。



02

检验镬气的利器

越简单的菜式越能考验厨师的功力,检测厨师做菜是否有“镬气”的利器,非干炒牛河莫属。一份好的干炒牛河,上桌时牛肉需鲜嫩,芽菜要爽口,河粉得劲道,最主要的,还是得充满镬气。腌制好的牛肉下锅时,锅要猛,油要冷,待焦香的味道出来时,便可捞出备用;河粉需新鲜下锅,敲打,翻炒;河粉收缩卷起后,下入豆芽,加入生抽蚝油,猛火爆炒,把牛肉再次下锅,最后放入韭黄和葱即可。

上桌后,牛肉带有焦香,河粉米香飘飘,盘底不留油。夹起一块牛肉和少许河粉一并放入口中,食物在高温的锅中一瞬煮熟被释放出的香气,和腾腾的热气一同,冲击着味蕾。镬气像一层无形的保护膜,罩着肉香,米香,葱香和韭黄香味,将所有香味混合起来,拉高到最高境界。



03

镬气,一种让人感觉幸福的气

对老广而言,一碟菜炒得好不好吃,就在于够不够“镬气”。一道炒的菜即使放足了料,下够了味,但缺少“镬气”的话,对于广东人而言,就是不合格。那一个个冬夜,或是热得大家都穿着人字拖和短裤的夏夜,带着镬气的美食一下肚,心便舒畅了起来。直到盘子被完全清空,食客们才肯放下筷子,举起大拇指,带着一身热气,长叹一声:“正啊!”







文案|陈绮琪

方言点|广东省广州市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删)

音频|陈绮琪

本期审读|陈绮琪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精彩回顾

美馔新语(音频)| 陈绮琪:鲜,广州人骨子里的追求(广州话)

饮食文化 | 阿嘎:你们这些大猪蹄子,真香。

津门饮食文化(音频)| 张文萱:欢迎您了来哏儿都逛逛(天津话)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