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 时亘:过门笺子(山东莒县话)
“彩纸剪作巴掌长,刻凿雕画几十张。年除趁早门楣挂,福禄寿喜俱增光。”一到过年,山东人的门框子门楼子上,少不得贴上一排排花红柳绿的过门笺子,北风一过,清爽干脆,呼啦啦地响。乡里过年,一般是贴上对子和门神,再踩在小板凳上,踮着脚贴上过门笺子,过门笺,罗门钱,落到地上都是钱,冻红的小脸,油光光的小嘴,不知念叨了多少遍。
过门笺子的起源,至今无史料可考。在康熙年间重修朝元宫时发现的一幅明代壁画中,过门笺子的雏形已见端详,可见莒地百姓过年贴过门笺子的习俗自明朝末年便已兴起。起初,过门笺子多由村中巧妇农闲时搭伴制作,一度成为女红的项目之一。由于过门笺子制作工艺多硬凿硬刻,妇女力道较小不易掌握,后来渐由男性制作为主。制作过门笺子,先要定好彩纸尺寸,一般是一巴掌多长,大半巴掌宽,七八十张叠在一起,设计出图案。用纸阙子、牛皮纸、麻袋皮等材料做出模板,将图案刻上,再用木板、石蜡、锯末做成蜡盘,一叠子彩纸擞齐了,理整了,用模板压在蜡盘上,几十种刀剪锤凿随时待命,这就准备着雕琢纸艺了。
樱桃好吃树难栽,白面好吃磨难挨。过门笺子好看,可真不好刻来!每张过门笺子中间多是“福”“禄”“寿”“喜”之类的吉利字,或是喜上眉梢、松鹤延年之类的吉利画,边上用万字纹、蝙蝠纹、菱形纹、水波纹等牵丝环绕,大刀挖,小刀抠,一个笔画都得对活上半个时辰。碰上难刻画的关节,还需用木槌敲击凿子一点点琢磨,轻重急缓,起起落落,忙活一天功夫,一门子过门笺子才大功告成。过门笺子做得好不好,一在图案画得巧不巧,二在雕琢功夫硬不硬。另有一种高水平的“换膛子”样式,是将不同花色的彩纸叠成一摞,刻过一遍后调换每层纸的花色图样,背面用窄纸条连接,实形补虚形,虚形托实形,色彩就更加丰富有序。
过门笺子多数都贴在大门、二门、堂屋门楣上。一般一色一张,五张一套,俗称“一门”。五色通常为大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乡人称此为“三红加黄绿”。贴时五色排列次序因地而异。有的是由右向左“头红二绿黄当央”,水红第四,蓝紫(或蓝)第五。有的张贴习惯是从右到左,按蓝紫、水红、黄、红、绿顺序排列。过门笺子买得多了,箱柜橱囤、窗户影壁都贴起来,有的家户干脆所有的大物件都贴上一张。过门笺子单取一色张贴也有不同习俗,有的灶上方贴黄色,有的牲口槽、水磨上贴蓝紫不贴红,大门上的,年逢喜事清一色贴红,逢丧事则三年都贴蓝色或三年不贴。紫色位置最靠东,谓之“紫气东来”,后来不少家户门修大了,再填上一种颜色,凑够六种就成了“六六大顺”。
往期链接
文案 | 时亘
音频 | 时亘
方言点 | 山东莒县
本期编辑 | 宋依琳&时亘
本期审读 | 宋依琳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你我共同努力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