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文化 | 罗鑫:100年后的今天,还有人讲客家话吗?【转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米鴿 Author Law Him

100年後的今天,还有人讲客家话吗?这个问题,相信在各位读者看来就像是杞人忧天,简直就是一个笑话。然而,实不相瞒,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疑问或者说危机感才义务开始此公众号运营的。

广东梅州,号称“世界客都”,有着530多万的客家人口,应该说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客家城市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讲客家话。然而,这些不过是表象而已。

从实质上看,绝大多数的梅州市民只会听、说客家话,并不能读、写客语文。假如满分是100分,听说读写四项各占25%的分值的话,那么梅州市民的客家话考试平均成绩我想在60分左右,此为其一。

其二,梅州人使用客家话,基本上局限于私俗的领域,最典型的就是菜市场。一旦到了公共领域,哪怕是本地人之间的婚礼、宴席,客家话好像就开始变得难以启齿了。你看,刚才还在台下用客家话聊得不亦乐乎的主家和宾客,一旦被主持人叫上台来讲话,马上自动切换语言,毫不含糊。

另一方面,地方广播、电视台里虽然有客家话的节目,但时间少、种类寡更为甚者,在不少客语主持人中还形成了一种荒腔走板的说话方式,姑且谓之播音腔。播音腔与其说是客家话,还不如说是用客家音念出来的普通话,无论发音还是措辞,都与老百姓的口语相去甚远,听起来极不自然。

其三,不同县区的梅州客家人之间,早就出现了用第三方语言(最多的是普通话,其次粤语)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倾向,而且越是年轻的一代,越是如此。换言之,能够主动用客家话进行交流的,越来越局限于同乡同口音的人之间。这在梅州城区(简称“梅城”)的几所重点高中如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的校园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四,不同年代的人身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母语能力弱化的趋势,越是年轻的一代,越是明显。记得2015年12月,梅州电视台2套“服务900”栏目的记者在梅城接连做了几期题为“标准的‘阿母话’小朋友还会多少”的街头采访,结果发现大多数接受访问的中小学生不仅不知道老鹰、青蛙、蜻蜓等常见动物、昆虫的客家话名称,甚至连“生产”“存在”等常见字的发音也全都念错。

其五,以多年的参与观察和田野调查来看,在梅州大部分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课堂上,越来越难听到有老师用客家话和学生交谈了,课后也没有几个小朋友用客家话交流。更为甚者,大多数梅州的小朋友们回到家看的电视节目,也基本上不是客家话的。在此环境下,作为家长,似乎只能顺着小辈、随波逐流了,即使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再“半咸淡”,也不敢勉强小朋友学说客家话,生怕影响到他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就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弃客家话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多。

须知,人口多寡只是语言传承与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如果一门语言一直以来只局限在乡村、家庭、菜市场等私俗的领域使用,不能或者很少应用于公共领域,尤其是在媒体和教育机关长期缺位的话,必然导致人们母语自卑感的产生。伴随新世代的出生,它首先沦为老人的语言,然后随着老一辈人的离世,彻底成为历史。客家话目前所处的境况,正是如此。很多家长看到客家话无助于孩子的升学,创造不了几个工作岗位,实现不了什么经济价值,自然又产生了母语无用论的观点。甚至觉得客家话讲得太多,反而不利于小孩子普通话和外语的学习,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成绩和将来的发展,所以才不愿意教小孩子客家话。

要之,客家话是一门在公共领域、教育机关能见度极低的地方语言,是一门在新生代中出现传承危机的语言。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且如此,其他客家地市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客家话在台湾地区不是得到很好的保护吗?在苏里南不是被列为官方语言吗?”一定程度上是的。但是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一定的人口支撑特别是没有年轻人的支持的话,同样无济于事。客家话的传承危机,是一个全球性而非区域性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客家话的衰微,关我什么事?就算它消失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说到这里,我想先打个岔,聊聊海狸的故事。

明清时期,欧洲兴起了皮草贸易。到16世纪,价格不菲的海狸皮帽成为最受上层阶级热捧的奢侈品。欧洲的海狸灭杀光了,猎手们便跑到北美去。当盗猎者们为获得一张又一张海狸皮而狂喜不已的时候,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也随之在悄然之间开始恶化。

当人们反受其害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比皮毛更为可贵的是,海狸有“水下工程师”的美誉,有修筑大坝的习性,对维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海狸没有了,大坝也没有了,许多小动物也随之失去了安全的屏障,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最终受苦、遭罪的还是人类自己,得不偿失。

保护方言,其实和保护海狸、保护大熊猫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物种的消失,绝对不是它自己的事。语言文化失去了多样性,就像生物物种失去多样性的后果一样可怕。试想,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种颜色,我们的生活还有乐趣可言吗?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人类一个物种,那距离人类的消失还会遥远吗

客家话的衰微,还真不仅仅是客家人自己的事,而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损失。客家话身上,沉淀了太多太多古代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元素,保护客家话,就是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转自:“老米鸽”公众号)

往期回顾

客家文化 | 客家话谚语数则【转发】

客家文化 | 罗鑫:新说“粄”【转发】

客家文化 | 罗鑫:客家话歇后语【转发】

END

本文编辑:李   娟

本期审读:李   娟

责任编辑: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保护母语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