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音乡情(音频)|余燕妮:家乡的赶集(湖北恩施利川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赶场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毛驴去赶集

——※※※※※※——


身边很多朋友是不知道赶集的,《易经》里说“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就是最原始的赶集了。当然,不是每个地儿都有赶集的,我也只在回湖北时见识过几次,不过咱们那儿不叫赶集,得叫“赶场”,这个赶场吧,就俩字儿概括——热闹!

今天就给大家伙介绍下咱们那儿赶场的场面吧!

每个地方赶场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心血来潮你就能骑着小毛驴赶场的,比如说在我老家,利川的赶场日子是1、4、7,团堡的赶场日子是2、5、8,这个“2、5、8”指的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初五等日子,算下来每月有九天赶场,还挺忙的呢!


▪几乎人手一个的背篼

有一次我借住在姑姑家,姑姑家是在团堡镇开小超市的,赶场的日子也是他们最忙的日子。我那天是被楼下嗡嗡的人声吵醒的,看个表吧七八点左右(暑假晚起人),打开窗户,外头的声音一下子全涌了进来:“看下这个嘛”、“就是这个价嘛”、“我一篮篮儿背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叫卖声都吹到了二楼把睡懵的我彻底“打”醒——这是在干嘛呢?

简单收拾完自己,冲到楼下去看姑姑家的超市,好嘛,小超市被堵了个水泄不通,背篼里背着小孩的嬢嬢,佝腰背着大袋米面的奶奶,挂个大鼻涕泡还哭喊着要玩具的小男孩儿,我敢发誓,除了春运,我再也没见过这么多人挤来挤去了。



姑姑忙得很,我也不知道能帮她干点啥,干脆挤到街上去玩玩。街上到处都是背着背篼的老乡,还有很多人铺张塑料膜摆上自家种的菜就开始叫卖,还有什么山核桃啊,没见过的果子什么的,稀奇得很!最有趣的是他们谈价的时候,卖家拿个秤砣称东西时眯眯眼,点点头,一边说着:“这还不够嘛,再给你拿点凑个整嘛。”一边抓几个塞进袋子里,

来嘛,十二块钱。”

“哎哟,搞个十块,这么两块钱抹个零头撒。”

“哎哟我天没亮爬起来去摘的,你贪我这两块钱搞莫子。”

“可以了,可以了,下次还买你的。”

通常都是以买家纸钞塞进卖家手里,抓起袋子跑为标准结局,有时卖家还会朝那买家喊一句“好哪个哟”,然后再把纸钞叠进小包里。


赶场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嬢嬢或者叔叔推着小推车,放个大喇叭叫卖,这些小推车才是赶场最棒的东西——玉米粑粑、油炸圈、凉皮凉面,要不是荷包空空,我绝对能把这些小推车尝个遍!

▪玉米粑粑

这些年再回老家的时候也跟着去赶场过的,但是人特别少,多是些老人家背着大背篼买些零食牛奶什么的准备给放假回家的小孙孙用,卖东西的也更少了,除了有店面的,偶尔也只见到零星几个摆小摊儿卖东西的,也是,什么东西不能网上买呢?种类多还便宜。


挺怀念那时候赶场的,街上充满“人味儿”,真可惜啊,那次赶场怎么没带够钱呢?




往期推荐:
方言与景点(音频)|余燕妮:我们那儿的雪(湖北恩施利川话)
方言与美食(音频) | 余燕妮:湖北炕土豆(湖北利川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 李凤莲:成都东山五场之西河场(四川成都客家话)
方言与景点(音频)丨罗琳:逛重庆城,展重庆言子儿(重庆话)

图片 | 余燕妮 (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音频 | 余燕妮

本期审读 | 叶祎祎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