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府文化 | 柯雅婷:粤方言词源理据考释——以“鬼马”、“盏鬼”等词为例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前言  


曾昭聪在《论方言词考源》中谈到:“当前,词源学理论研究对于‘原初造词’和 ‘派生造词’的研究已经较多,但是关于汉语词汇合成阶段的词源研究内容,则未予重视,或尚未将其纳入词源学的理论体系之中。”[1]的确如此,拿粤方言词汇举个例子,许多粤方言合成词的语素单元都各自有其语义,但就合成词而言,其语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甚至毫无关联。这是为什么呢? 

“语言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它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一个动态发展的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其不竭的生命源泉就在于不断地从外界吸收新的无指、能量和信息,又同时不停地进行着废弃旧物的工作。”[2]方言词汇的生成也不例外,其发展的历史如同物质世界发展的历史一样,经历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促动和激发方言词汇生成、变化和发展的动因,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词源理据考释。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方言众多,方言词汇的研究已日益成为汉语词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方言词进行词源考释也成为了汉语词源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粤方言的习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深入挖掘粤方言内在的造词理据,更好地理解粤方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方言词典的编撰提供帮助,推动汉语方言语源研究工作的发展,本文拟从词源理据考释角度出发对“鬼马”、“盏鬼”、“堰蛇”等粤方言词汇进行词源考释。本文在判别词语的本字和同源词时严格遵循游汝杰先生在《汉语方一言同源词的判别原则》中所提及的八条原则,以求更准确地进行考释研究。


粤方言词词源理据考释举

1.鬼马

“鬼”者,如鬼之精灵。“鬼”字在古代口语中指聪慧,带贬义色彩则指狡黠。例如《金瓶梅》(第二十回):“就是你这小狗骨秃儿的鬼,你几时往后边去?就来哄我”,这里“鬼”带褒义色彩;又见《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陈奇猷《集释》:“鬼乃隐密不可捉摸者,故以鬼为喻。”这里“鬼”含贬义色彩。

在粤方言中,“鬼马”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狡慧。当代粤方言的有关词典和研究中都收录了“鬼马”的词条。如:《广州方言词典》中“鬼马”:①滑头、狡猾;②机伶,有趣。《广州话口语词的研究》中“鬼马”:①狡猾的,心中阴险不外露的;②诙谐的,机巧的。“鬼”字自古至今,无论是在通语还是在粤方言中,都有狡猾机巧之意。但“马”字在“鬼马”一词中无解。

按,“马”的本字是应为“脉”。《方言》:“虔、儇,慧也。秦谓之谩,晋谓之淀,宋楚之间谓之倢,楚或谓之浓。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或谓之鬼。”郭璞注:“谓鬼脈也,今读鬼脈若鬼马,音之转耳。”某人秉性奸巧狡猾,被称之为“脈”。

“脉”、“脈”是古今字。“脉”,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血,从𠂢

(水支流),会像水一样流动的血脉之意,𠂢也兼表声。“𠂢”隶变后楷书写作衇,异体作“脈”,从肉(月);也作“脉”,从永(也是水流),含义相同。如今规范化,以“脉”为正体。《说文·𠂢部》:“衇,血理分袤行体者。从𠂢从血。脈、衇或从肉。”《玉篇·肉部》:“脈,同脉。”本义为脉搏,体内动脉有规律跳动的现象。

脉,俗义指形势连绵形成系统,例如“山脉”、“矿脉”、“一脉相传”。此词另有“聪明”义 , 中古后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指狡猾。脈,亦为脉的或体。“鬼脉”或指脉动难以捉摸,粤语的情景意义形容狡狯而诙谐,与“鬼马”义同, “马”为“脉”语转而来 。“脉”“脈”读“莫获切”(《集韵》),通语今音mai第四声,粤语按古音念ma,注音写作“马”。考之上古音,“马”明母鱼部,“脉”明母锡部, 双声而韵母旁对转。

2.盏鬼

粤方言中,“盏鬼”表示可爱、有趣、过瘾、美好、妙极的意思。例如:(1)嗰個电视节目好盏鬼,我次次都笑到肚痛。(那个电视节目很有趣,我每次都笑到肚子痛。)(2)佢份人好盏鬼,讲嘢风趣又幽默。(他这个人很可爱,说话风趣又幽默。)

但是,“盏鬼”的语义与“盏”和“鬼”的语义有何关系呢?

“盏”,形声字,从皿,戔声。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本义:浅而小的杯子。语义上与粤方言中“盏鬼”的意义无关联。按,“盏鬼”中的“盏”是借字,本字应该是“㜺”。“㜺”,本音“赚”,变调读“盏”。《说文解字》:“㜺,白好也。从女,赞声。”段玉裁注:“色白之好也。”“㜺”是古代一种绮(有文彩的丝织品),因此引申为白色、美丽的意思。《广韵·翰韵》:“徂暂切,不谨也。一曰美好貌。”《广州方言词典》收录了“㜺”的词条,表示好、棒、美好、妙的意思,由于“㜺”字太冷僻,故以同音字“盏”代替。例如:呢件嘢真㜺(真棒)。

“鬼”在粤方言中可用作表示某种感情,起到加强语气作用的语助词,无实在义,通语也有这类例子:“全家中就只有他不相信那些鬼禁忌。”(茅盾《春蚕》)“鬼禁忌”中的的“鬼”只表贬义感情色彩。在粤语中不乏“鬼”作语助词加强语气的例子,例如“好鬼衰”,“行鬼开”等。“鬼”在“盏鬼”一词中起到美好的感情色彩义。“㜺”和“鬼”合成一个词语,表示可爱、有趣、过瘾的意思。

另外,有观点认为“盏”字本字为“婩”,俗读“婩”若焦贊之贊。《方言》:“婩,鲜好也。南楚之外通语也。注:婩,鱼践反。”戴震曰:“张湛注《列子》引《字林》:‘婩,齐也。’盖婩者容止整齐鲜洁之貌”。

比较“㜺”、“婩”两字,差别有二:①“㜺”泛言美好,“婩”具体指向“整齐鲜洁”;②“㜺”读“徂贊切”或“则旰切”,“婩”读“鱼旰切”。《广韵》:“㜺,美好貌。”“㜺”的粤音同“盏”。按,“㜺”应是本字。 

3.散收收

“散收收”在粤方言中形容物品众多且散落各处。《广州话方言词典》录作“散收收”,形容东西分散且七零八落,例如:啲银纸散收收。《广州方言词典》、《广州话口语词研究》录作“散修修”,形容散乱,松散的样子:头发散修修。《汉语大字典》中“收”字的义项有八条,且都为动词义项,与物品的摆放有关的仅有义项二,表示“藏或放置妥当”,“收”并无散乱义,那么“散乱”义为何用“散收收”呢?

按,“散收收”中“收”的本字应为“搜”。《说文》:“搜,众意也。”《诗》曰:“角弓其觩。束矢其搜。”(角弓:两端镶有兽角的弓。觩:弯曲貌。束矢:五十支一捆的箭。搜:多。兽角镶嵌饰弓梢,束束利箭捆扎牢。)桂馥曰:“《诗》传云:‘搜,众意也。’”《集韵》:“搜,搜搜,动貌。通作叟。”例见《庄子·寓言》:“搜搜也,奚稍问也。”陆德明释文:“搜,本作叟。”成玄英疏:“叟叟,无心运动之貌。”所谓“无心运动”转指不经意地弃置,遂生出广府俚语“散收收”的意义。“收”乃注音讹字。

另外,广府俚语有“碎湿湿”,形容七零八落,例如“啲银纸碎湿湿”,指钱全是小面值且乱七八糟。疑“湿”的本字也是“收”,“收”读仄声转读如“湿”。逆序作“湿湿碎”,喻鸡毛蒜皮。

4.楯楯

粤方言中,“肥楯楯”形容肥胖。《广州话词典》录“肥楯楯”,例见老粤语儿歌:“肥佬肥楯楯,买嚿猪肉去拜神。”《汉语大字典》中“楯”指阑槛横木,阑干,没有肥胖义。另,《广州方言词典》录“肥豚豚”,指猪肉肥貌或戏指人胖乎乎的,胖得臃肿难看。“豚”与“楯”在粤方言中读音相同,但二者本身语义中并无肥胖的义素,那为何使用“楯”和“豚”呢?

按,“楯”本字应为“腯”,形容猪肥(故北人说人胖而不能说肥)。《说文解字》:“腯,牛羊曰肥,豕曰腯。”孔颖达《礼记》疏:“腯,即充满貌也。”例见戴孚《广异记》:“见一野豕腯甚,三百斤。”“腯”可读杜本切,形容盛,通语今音dun。腯腯者,形容肥而充满之词;俗读腯若“”。《方言》:“月成,腯也。”郭注:“腯腯,肥充也。”戴震曰:“《曲礼》曰:豚曰腯肥。”《广州话词典》将“楯”注音念ten4,有误。“楯”指栏杆,或同盾,今音dun。词典宜删去词条“肥楯腯”、“肥豚豚”,录正字“肥腯腯”。

5.缩水

粤方言中,“缩水”表示东西缺斤少两的意思。《广州话方言词典》:旧时的衣服用棉布,需先将棉布浸过晾干,这道工序叫“缩水”。这个俚语又比喻短斤缺两,例如“你啲嘢缩水嘅”。“缩”,形声字。从糸,宿声。“宿”之形体演变。“缩”为“縮”之简化字。本义是:用绳子捆起来。《尔雅·释器》:“绳之谓之缩之。”《诗·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 (施工前拉绳取直,用绳子把长版捆在筑墙所立的木柱上)引申指缩短。《淮南子·时则》:“孟春始赢,孟秋始缩。”“赢”和“缩”作为反义词出现,赢,长也;缩,短也。由“缩”的语义可知有变小、变少之意,但为何形容缺斤少两是“缩水”呢?

缩水者,以布受水也;俗读“缩”若“朋友数,斯疏矣”之“数”。《郊特牲》:“缩酌用茅。”郑注云:“泲之以茅,缩去滓也。”郑兴注《周官·甸师》云:“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去,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所谓“酒渗下去者,以茅受酒也。”广州谓以布就水而受之曰“缩”,又,物受水曰“缩水”,不受水曰“不缩水”,皆读缩若“朋友数”之“数”,声之转耳。

所谓“缩水”实为“索水”,“索”犹吸,故“物受水曰缩水”。“缩”指过滤,例见《周官·甸师》句。又《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杜预注:“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可见所谓“缩酒”,指将茅草束之,“受酒”(吸收酒)后滤去酒的渣滓。又,《方言》卷五:“炊䉛,音yù,即筲箕,谓之缩。”郭璞注:“漉米䉛也”,可见“缩”指过滤,本字应是“索”,“索”读“苏各切”(《广韵》),通语今音suo,粤音sog3。

6.为食

粤方言中,“为食”指嘴馋,又把嘴馋的人叫“为食猫”,如通语的“馋猫”。

《广州话方言词典》收录词条“为食”:馋;嘴馋:为食仔(嘴馋的小孩)。为食猫:馋鬼(多指小孩);馋猫:呢嗰正一为食猫(这个真是馋猫)《广州方言词典》也收录了词条“为”,释义:①因为:为乜嘢;②替、给:为人地打算;③帮助,维护:佢好为得人嘅。“为”本身没有嘴馋义。

按,这个俚语应作“惠食”,“惠”是“为食”词条中“为”的本字,原指仁爱。《说文》:“惠,仁也。”例《尚书·皋陶謨》:“安民则惠。”蔡沈注:“惠,仁之爱也。”惠,又有喜爱义,《尔雅·释诂下》:“惠,爱也。”邢昺疏:“爱,谓宠惜也。”例《诗经·郑风·蹇裳》:“子惠思我,蹇裳涉溱。”(你爱我想我,涉水过河来看我)毛传:“惠,爱也。”又见唐张潮《长干行》:“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7.他条

粤方言中,“他条”形容闲适自在。《广州话方言词典》收录“他条”:稳重;沉着。例:佢做事够晒他条。(他做事非常稳重)又指工作清闲、生活舒适、环境好等。例:每周先至六节课,几他条噃。(每周才六节课,够清闲了)从字面上看,“他”和“条”,一个是代词,一个是量词,二者之间完全没有与闲适自在相关的语义。

按,“他条”应该是是古口语“挑达”的倒装。《汉语大词典》收录“挑达”一词,亦作“挑闼”、“挑挞”,本义是往来相见貌。用例最早见于《诗·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毛传:“挑达,往来相见貌。”《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诗》作“挑兮挞兮。”一说轻薄放恣貌。朱熹集传:“挑,轻儇跳跃之貌。达,放恣也。”形容人态度放恣举止轻薄,用例见《搜神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变成带贬义色彩的形容词。后“挑达”引申为自由自在,放纵不羁的意思。唐王维《赠吴官》诗:“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屩捞虾富春渚。”宋梅尧臣《朝》诗之二:“是非不道任挑挞,唯忆当时阮步兵。”

“挑达”在粤方言中倒装作“达挑”,人们不详本字,讹作“他条”;同时由初义引申为带褒义色彩的闲适自在义。粤方言中有少数连绵词顺装倒装意思不会改动,且两种形式同时在民间口语中流行,例如“跷蹊”,还有“搭霎”(如“冇厘搭霎”)等词。



 小结  

总的来说,粤方言词汇众多,本文只是摘取个中一二进行阐释,其形成的理据因素包括同音语转、形似换用、历史文化因素等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内部形式和理据,很多人认为只有合成词才有理据,而单纯词因其没有内部形式所以也就没有理据。但其实单纯词也有理据,否则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不可思议。单纯词的理据表现在自身的音义结合、形义结合,是什么原因使得音义或者名实结合在一起,这就是理据。理据与内部形式是因果关系,理据是因,内部形式是果。作为果,内部形式是形式和意义结合实体;作为因,理据既非形式又非内容,它是形式和内容之所以结合的根本动因。相信粤方言中许多我们常用的词汇存在本文所列举词汇存在的词源传承问题,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原载《南方语言学》第16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


本期编辑:牙一淇

 本期作者:柯雅婷

 本期审读:宋敏昱

责任编辑: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链接

康琦悦:柠檬茶在广州(广州话)方言与景点(音频)

广府文化(音频)| 吕卓艺:挑战广州话急口令(广州话)

广府文化(音频)杨晓晨|从筝曲《禅院钟声》中看粤乐(广州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