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美食(音频)|杨浩杰:在“罗非鱼之都”食罗非鱼(广东茂名白话)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茂名市区中轴线的南端架着一条小城为数不多的立交天桥,天桥向南而下,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尊特别的“鱼跃龙门”铜像。
▲茂名地标之一:“鱼跃龙门”铜像/百度地图
一般来说,“跃龙门”的都是鲤鱼,可你仔细看上面的这条鱼,厚嘴唇,胖乎乎,背上好似剪了个“鸡冠”头,实在没有一番要成龙的风范。
铜像雕的,其实——是罗非鱼。
▲罗非鱼:好像不大聪明的样子/中国农业网
罗非鱼
▲罗非鱼/茂名发布
罗非鱼学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热带鱼类。它的外形、大小都比较接近中国本土的鲫鱼,所以常常被人们称为“非洲鲫”。
但事实上,它又不是鲫鱼。从科学分类的角度来说,它属于鲈形目,而不属于鲫鱼所在的鲤形目。
罗非鱼体型通常能比鲫鱼长得更大,嘴巴像鲈鱼一样有点“地包天”,背鳍几乎延伸至整个背部,且有着一根根长长的棘刺。
罗非鱼/Weee!
鲫鱼/BadAngling
插播一条冷知识:今天鱼缸里花姿招展的金鱼竟然是由菜市场里的鲫鱼改良驯化而来的哦
一方面,罗非鱼繁殖能力强,几乎什么都吃,长得快,还少生病,如今已经成为了称霸全球各地江流湖泊的“生存王者”,“光荣”跻身“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加上它产肉量高、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丰富,罗非鱼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养殖鱼类。
▲罗非鱼收获/茂名发布
上世纪五十年代,越南政府将罗非鱼鱼苗作为礼物赠予新中国政府,这是中国大陆正式引进罗非鱼进行水产养殖的开始。事实上,“罗非”的名字也来自越南人对它的称呼“rô phi”。
广东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宜这种从热辣的非洲游过来的鱼生长,故最早的罗非鱼养殖试点也集中于此。当时刚刚建市,因石油起家的小城茂名,也加入了罗非鱼养殖的大军。以此为起点,经过数十年奋斗,茂名渐渐成长为了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中心。
2010年,茂名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的称号!
▲“鱼跃龙门”雕塑/茂名发布
据报道,2019年,茂名罗非鱼总产量超过22.45万吨,相当于广东省同类养殖总产量的1/3,全国同类养殖总产量的1/8。茂名罗非鱼还被列为百大“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茂名的罗非鱼还通过冷冻加工的手段远销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10.8万吨,价值3.23亿美元,这意味着茂名还是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
◂茂名罗非鱼冷冻
加工企业/新华网
用罗非鱼排烹饪的
海外美食/instagram▸
猜猜哪个国家给全世界人民的餐桌供应了最多的罗非鱼?
——没错,中国。
那么,在“中国罗非鱼之都”吃罗非鱼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作为家里的独子,每到假期,招待外地读书的我总会成为家里一件隆重的大事。到了这天,我老爸常常穿一双发硬的凉鞋,骑一部白色的125踏板,去茂名八九点钟的市场“扫货”,最后往往会逛到鱼摊老板的面前,也往往让鱼池里一条最出彩的“非洲鲫”发挥光与热。
清蒸,是对一条鱼最大的尊重。
一条生猛的罗非鱼,杀净后不需过多的处理,摆上最普通的姜蒜,上火清蒸,出锅后,淋上豉油和本地的香油,马上就能成为饭桌上最抢手的菜品。
▲清蒸罗非鱼/Daily Unadventures in Cooking
蒸好的鱼,用筷子挑开鱼皮,嫩白的鱼肉上还带有特别的纹路。夹上一箸,厚实的鱼肉从骨架上分明地剥离开,稍沾酱汁,送入口中,鲜味瞬间绽放,没有一丝腥味,口感爽滑又不失劲道,足可令人感到鱼的生命力。
▲一口满足的鱼肉/Daily Unadventures in Cooking
罗非鱼肉最大的特点是“肉多刺少”。也许,它不如其他鱼吃起来软、嫩、甜,但它大块大块的肉,足以令人一次满足。最最重要的是,这种鱼只有大骨,没有其他鲩、鲫、鲤之类鱼的肉里细细的、分叉的肌间刺,吃起来很方便,可以说对人类敞开了它最后的“套路”。
我不算是个爱吃鱼的人,但罗非鱼的美味,却是可以穿越偏见与歧视的。
如今在外地读书,大城市寸土寸金,吃一条新鲜的鱼,对我一个穷学生而言,何不是一种奢侈?学校食堂亦供应罗非鱼,但在堆砌的佐料之下,总觉得有种工业废水泡过的怪味。如今看到“鱼”字,我想到的,还是家里的那味清蒸“非洲鲫”。
看完啦~
1.饮食文化(音频)| 陈海婷:从“镬”说起——公馆大镬狗(广东茂名话)
3.方言与美食(音频)| 徐红瑜:茂名美食——籺(茂名白话)
文字 | 杨浩杰
音频 | 杨浩杰
图片 | 网络(侵删)
方言点 | 广东茂名茂南区
本期审读 | 区淑妍
责任编辑 | 老 甘
投稿邮箱 | l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