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杂记 | 刘春陶:《海南三亚崖城军话源流研究》前言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因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谅解!


《海南三亚崖城军话源流研究》


前言




刘春陶


崖城军话源于明代驻军所使用的明代官话,其语言面貌大致相当于明代南直隶省的方言,主要分布于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内(今属三亚市崖州区),使用人数约两万人,属于濒危方言。

崖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语言环境十分复杂的地区,崖城军话周围的语言很多,主要有港门话(海南闽语)、迈话(粤语)、黎语侾方言以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疍家话。这些方言与民族语在语言面貌上都与崖城军话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与军话发生密切接触的是港门话和迈话。由于生产和生活所需,今天的军话使用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双方言或多方言者,日常生活中在两种或三种方言间自由切换。崖城当地人对黎语中的部分词汇和语法现象也较为熟悉。这些都为崖城军话的变异创造了条件。






(2019年作者与崖城军话发音人合影)


入琼至今几百年间,崖城军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部分特征均已受周围语言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然而若将今天崖城军话的语言面貌与其传入之时相比,会发现并未在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它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官话的结构特征,周边语言对其语言特征的销蚀作用非常有限,这跟崖城军话在当地有较高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将崖城军话界定为“保守型”军话方言,即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将传入的源头方言的语言特征相对完好地保存下来。


#(2019年作者在三亚后海调查疍家话)#

本书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从在学期间调查整理、初稿写作修改至完成答辩到毕业至今,十余年间我未曾间断对崖城军话以及当地其他方言和地方文化的田野调查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首先对三亚崖州区政府领导们的关怀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崖州区委李蔓华部长和崖州文化专家张远来老师,笔者2017年到崖城的调查得到他们亲自接待和鼓励。感谢崖城中学的退休教师郑联凤和他的家人,我在这十年间多次的方言田野调查的工作得到郑老师极大的帮助,他不顾炎热的天气和年迈的身体协助我在崖城四处走访搜集大量的材料,所做的工作已远远超出方言调查发音合作人应做的一切。感谢我的发音合作人洪定伟、郑联球、左晶晶,在枯燥辛苦的调查和发音工作中给我极大的配合和帮助,甚至十分有幸看到了洪定伟老师从明代传承至今的家谱,为本书的方言源头考证提供了宝贵依据。感谢南开大学文学院各位先生的教导和帮助,博士论文选题从开始就受到老师们的关怀,他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文章最终顺利完成。感谢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能够坚持研究,扩展眼界,不断提升认识水平和理论素养。本书从修改到出版期间经历诸多波折,衷心感谢院长王立新教授对我的耐心和包容,鼓励我支持我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郑重感谢我的博士、博士后导师曾晓渝教授,太多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可以说先生不仅是我学业上的导师,更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曾先生对专业的执着、对后辈的关爱、对生活的热情,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海南三亚崖城军话源流研究书影)


崖城军话并非我的母语方言,在调查分析中难免有诸多疏漏和未及完善之处,在此期望广大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刘春陶

于南开园

                       2021年初

(《海南三亚崖城军话源流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2021年第一版)


本期编辑:李思华

本期审读:李思华

责任编辑:甘于恩



往期回顾

行走田野杂记 | 胡松柏:心底长存万里桥——《赣东北徽语调查研究》后记

行走田野杂记 | 张屏生:《浙江南麂島方言研究》前言

行走田野杂记 |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后记

行走田野杂记 | 林伦伦:重返溪西【转发】

行走田野杂记 | 曾兰燕:《独山方言研究》后记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