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趣谈(音频)|王怡美:吆喝里的生活(河南郑州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吆喝里的生活

以前在农村集市或者街头小巷都会有一些小商小贩吆喝卖东西,为了赶快把东西卖出去,他们通常都会编上一段小调,用个人独特的吆喝声,吸引大家过来瞧一瞧,看一看,碰见熟人还能插空儿喷会儿阔儿、聊会儿天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些行走的吆喝吧!


豆腐,割豆腐——

豆腐,尤其是农村的老豆腐,不仅有豆香,还有故事。


村子卖豆腐嘞一般住的都不是老远,和村里的人经常来往,大家也都很熟。这边你说要多少钱的豆腐,那边他们就知道割多少,一划一称,大差不差,只多不会少;多出来的小块就经常会顺手放到买豆腐人的袋里,这也是我们这儿的老规矩——熟人多吃四两豆腐


逢年过节或者家里办事,如要的豆腐多的话,就可以提前给他们打声招呼,约定好时间地点、要多少,到时候卖豆腐嘞直接就会送到家。



收头发,收长头发;

磨刀,磨剪子。

过去农村家里条件不好,为了换取些钱贴补家用,头发乌黑浓密的人,一般会把自己的头发留长,然后卖给收头发的。


收头发嘞边骑车边吆喝,路过谁家门口,招呼一声就停下,双方谈好价钱后,直接搬个高凳,在路上或者自家院子里开剪。


收嘞人为了能得到更多更长的头发,他可不管你好看不好看,一般都是拿着削发器,往寸头处削。因为这很多孩子剪完都是哭呀闹呀不愿意,剪完了之后发誓再也不卖头发了。这时候家长也是哄着骗着,再拿钱诱惑着,才能止住孩子的哭泣。


关于卖头发这件事儿,说实话,除了成年人,自愿卖头发的女孩儿非常少,毕竟长头发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之后一两月里,要么是个假小子,要么戴上个棉帽子,理发店也都无能为力。(这也是为什么收头发的人经常冬天来收,剪完戴上帽子看不出来,来年也就长长了。)



除了收头发,他们还有些其他业务,比如刀、剪子钝了,可以加钱给磨磨。生意越多,吆喝声就越长。



烙馍卷菜,

果汁(儿)豆浆。

说起小时候的美食吆喝,烙馍卷菜必须拥有姓名。


它的吆喝声先是悠长,接着是短促,把烙馍一点点卷起来、饮料倒满杯的过程,通过声音展现得淋漓尽致。

推个小车,烙上二三十张馍,熟的豆芽、红萝卜丝、土豆丝、海带丝、豆腐皮、青辣椒等,每个都用小盆调好,菜品越多,人越喜欢,生意越好,卖的也越快。


食客们挑好喜欢的菜后,商贩会迅速揭个烙馍放到左手上,再用右手拿上筷子把每样菜都顺着从上到下放到烙馍上,顺手淋上芝麻酱,最后把烙馍底儿往上一折,用筷子卷起,美味便被收进其中,这时再来杯果汁或者豆浆,简直绝配。

一声叫卖,一种风土。这些叫卖声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除了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词儿,还有那独具魔力的方言腔调,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堪比豫剧,再搁最后加上个“嘞”把声音拖长,总能一把抓住方言人的耳朵。


如今叫卖声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有的消失了,有的被新的替代了,时代趋势固然无法改变,但那些在烟火里划过的生活,只有被记住了,才可以更勇敢地说再见。

(方言点: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

音频 | 王怡美

图片 | 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王怡美

本期审读 |王怡美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精彩推荐:

方言与民俗(音频)|穆晓莹:穿过岁月的那一声叫卖,你还记得吗?(中山石岐话)

方言文化(音频)| 咸话君:糖粥叫卖声(老苏州声音)【转发】

久违了,曾经多么熟悉的街头叫卖声

方言与民俗(音频)| 柯岱宏:汕头—吆喝出味道的一座城(汕头金平)

方言趣谈丨咸话君:老苏州声音-沿街修理吆喝声【转发】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