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民俗(音频)|穆晓莹:九月九,纸鸢向天流(中山石岐话)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天凉好个秋,在广东秋天虽然不明显,但广东人对秋天的喜爱却没有减少,既有“秋风起,三蛇肥/食腊味”的时令美食,也有登高望远、放纸鸢的各种活动。纸鸢(纸鹞),是风筝的旧称, 放纸鸢是一种古老的活动,北方地区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放,而南方地区因为湿度大,只有在秋天干爽的天气里,才能让纸鸢飞得高。因此重阳节前后在登高的同时,放纸鸢也成为南方地区的特色。
断线的风筝是带走霉运的象征
在中山,放纸鸢的"放”并不是单纯地把纸鹞放上天,而是有着特殊的含义。中山的地方志书曾记载一段流行于石岐的重阳童谣:“九月九,去登高,戚(扯)高纸鸢望天流,滞(衰)运流晒(尽)好运到,长命富贵步步高。”可见那时放纸鸢是一种带走“霉运”,迎来好运的风俗。
为了让这些“霉运”一去不回头,把纸鸢放上天空后,还要把纸鸢的绳子弄断,或故意让别人的风筝线把自己的风筝线缠断,或放到一定高度时抛掉系风筝的线头,或在线的适当位置绑上点燃的香枝把线烧断的;总之,大家想尽办法,都想自己所放的风筝能飘向远方,而且越远越好。
传统纸鸢
旧时的纸鸢盛会
断线的风筝成了带走霉运的象征,不同于石岐人的被动式放弃,小榄人放纸鸢可是一番激烈的“斗鸢”。根据《小榄镇志》记载,放风筝(纸鸢),是清代榄乡颇盛行的一种民俗娱乐活动。 “斗鸢(也称鹞)”者,常在麻线上抹玻璃粉,等风筝线在空中纠缠互锯,线被锯断者负。榄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只要放上天的风筝不带尾巴,别人的风筝便可与你打斗,被割断线的风筝便飘然落下。这种斗纸鸢活动后来还成为小榄菊花会上的余兴节目。
正所谓竞争促使进步,为了在斗纸鸢上不输给别人,小榄人制作的纸鸢非常讲究,每条“竹校”均需经过秤量、比例、烘烤、定型以及绘画、装裱。
小榄的纸鸢工艺精巧,但中山最好最有名的风筝却是南朗泮沙的纸鸢。
相传南朗在宋朝时就有重阳放纸鸢的习俗,至明清时期更达至鼎盛。南朗人放纸鸢比小榄的规模更盛大,有大型观赏与小型界斗之分:前者包括百足(即蜈蚣)、彩凤、大裆、双飞蝴蝶等造型醒目的风筝,由当地的大家族主持,开展观赏活动;后者有菱角仔、马拉鸢、燕子等品类,可自娱自乐,又或是界线比拼,这两种形式最后都会以放走风筝,带走霉运作为完结。
根据《南朗镇志》记载, 泮沙村素有 “风筝之乡”的称誉,自古以来有放风筝的习俗,每年重阳节会举行纸鸢集会,民国时期还举办过纸鸢竞赛。上世纪四十年代末, 泮沙村人许航宝在广州举行的放风筝大赛上获得 “金猪奖”和 “风筝能手”称号,之后还被邀请去澳门表演,泮沙风筝因此名噪一时。
各式各样的现代风筝
现在放风筝仍是许多中山人喜爱的活动,但是割线和斗纸鸢因为不安全,已经没有人会这样做了。秋天是一个容易情绪波动的季节,旧时人们要用放纸鸢的方式来带走愁绪,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娱乐放松的方式也很多,放风筝失去了原来的象征,成了一项真正的休闲活动。
当我们看着美丽的风筝扶摇直上,飞向蓝天,心情也变得更加舒畅。快要到来的九月九重阳节,大家不妨多些户外活动,享受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吧。
音频 | 穆晓莹
图片 | 网络(侵删)
本期编辑 | 穆晓莹
本期审读 |方舒雅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人物(音频)|穆晓莹:“老蚊仔”与锦华商店——石岐的“二次元”发源地
美馔新语(音频)|穆晓莹:云葛糕,悄悄惊艳了岁月的味道(中山石岐话)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