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岭南文化 | 秦绿叶:广州城市语言博物馆建设探究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1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秦绿叶:广州城市语言博物馆建设探究   

一、

引言

近年来,语言保护问题引来广泛和持续的关注,语言博物馆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城市语言博物馆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世界上仅有60余个以语言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联邦语言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Language)、加拿大语言博物馆(Canadian Language Museum)、法国Mundolingua博物馆、立陶宛语言博物馆(Lithuania Language Museum)等。与同类博物馆相比,城市语言博物馆数量偏少,规模偏小,这是因为语言作为展品本身存在特征局限。实体类型博物馆展品多以陈列方式展出,如军事博物馆、海洋博物馆,而语言博物馆不像其他实体的博物馆有通过视觉信息传达的物质形态展品。语言交际以声波作为传播载体,虽然它可以用文字符号记载,但是字符仅仅是语言的一种标记,所承载的信息远没有语言丰富。语言类展品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手法并采用特有的展览手段,所以语言博物馆的建设涉及到多个学科和多个知识领域。这为语言博物馆的策划及陈列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性。

中国享有丰富的语言资源,语言类博物馆的建设早有呼声[3]。国内已建成的语言博物馆数量不多,暂时还没有国家级的语言博物馆。现有的语言博物馆多数依托高校或事业单位设立,如云南民族大学、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广西贺州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语言博物馆。以往语言博物馆研究多从语言种类角度着眼,却较少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和上海两个大型城市的语言博物馆基本建设情况,以探究广州城市语言博物馆建设并提出相关的意见。


二、

北京、上海语言类博物馆现状

从设展形式上,语言类博物馆可以分为实体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或线上线下综合博物馆。从建设状态上,语言博物馆可分为已经建设完成、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三种。从实际使用上,语言博物馆可分为已经投入使用和未投入使用两类。下面从设展形式、建设状态及实际使用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北京和上海语言类博物馆的建设情况。


(一)

北京

北京现有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并即将建设语言文化博物馆。

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已经完成建设的线上博物馆。它由北京语言大学张维佳教授团队设计开发,2012年启动,历时五年完成。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已经建成多年,目前,网站属于关闭状态,未能投入使用。根据百度、必应与搜狗引擎的查询结果,2017年12月新闻报道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即将上线。目前,数字博物馆的链接失效,无法看到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但我们查找了相关资料,查找到该博物馆八个展示板块:地域口传文化、诗文吟诵、地名文化、清代御制三山五园诗集、楹联匾额、历史研究文献、土语图典、北京方言。从板块的设置来看,这个线上博物馆展示内容比较丰富,涉及了历史语料与现代语料,还有文化方面的内容。

语言文化博物馆是依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建立的机构,也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尚未投入使用的线上博物馆。2014年北京市在北京语言大学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计划的建设周期为五年,北京市在计划期内每年为项目投入约5000万~1亿元经费。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就是在该计划建立的,语言文化博物馆属于规划建设的项目。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负责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中方言以及濒危语言语料收集工作。该中心技术力量强,语料资源丰富,还有政府的投入与投入。在这样的基础上,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具有建设国家级别的语言博物馆的雄厚实力。

(二)

上海

上海市有两所已经完成建设且投入使用的实体语言类博物馆:上海方言文献资料库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世界语言博物馆。这两所语言博物馆面向的对象不同,前者是以文献为主,为学者服务;后者是以科普为主,为公众服务。上海方言文献资料库是上海图书馆的一部分,主要以学者和研究人员为服务对象,以纸质版存留语言资料,馆内资料包括口述录像,方言剧目录像、吴方言研究的专著、论文、词典,上海方言词典、资料、教材,方言小说和方言剧本。可见,该馆主要以书面的语料为主,口语类的资料不太丰富,展示功能也比较弱。

隶属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世界语言博物馆是首个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博物馆。此馆在2019年12月全面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主要作为校史教育基地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不仅能接待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还能接待中小学生与社会团体参观。该展馆主要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以“说”、“记”、“译”为主线设计互动平台展示语言发展变化,展区板块包括语言的诞生、语言的家族、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未来。观众互动部分设施有语言互动地球模型、朗读亭、外语电影欣赏、“同传箱”体验区等,使来访者了解不同语言的发音和交流方式,了解语言和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了解语言在教育事业上的重要性以及语言保护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广州城市博物馆建设基础

迄今为止,广州市内没有语言类的博物馆。2017年,广东省宣传部批准广东电视台连同佛山图书馆启动了佛山新城“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并于2021年9月10日举行开馆仪式。




广州、佛山部分方言学者出席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

虽然广佛同城,但毕竟远在佛山。广州为大湾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要加强城市文化的建设,要彰显地方文化和语言风采,要促进城市新移民的融入,市内语言类博物馆建设必不可少。近年来,广州市语言博物馆的建设开始受到重视,2019年召开的广州市两会就有代表提出了语言博物馆的建设意见,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州已具备了建设城市语言博物馆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语言资源多样

广州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粤语为主要的地方语言,同时在市内分布着客家话、闽语等方言,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带。广州老城区内主要通行粤语,广州周边的村镇粤语与城区内的方言有一定的差异。广州北部的三元里和新市有客家村落和街区,广州南部的南沙地区有一些村落还保留了闽语。此外,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凝聚了大量新移民。省内移民数量较多,这些移民者母语大都属于粤、闽、客方言,同类方言下有多个不同的片区,每个片区内方言口音也不一致。城市语言博物馆可以作为文化展示窗口,帮助新移民了解与接纳当地的语言,以便更好地融入城市。

其二,

研究成果丰富

研究成果丰富。广州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形成了南方方言研究的基地。其中,暨南大学是全国最早开设方言学博士点的高校,具有悠久的方言学研究历史与丰厚的研究成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暨南大学詹伯慧先生带领方言研究科研团队,对珠江三角洲、粤东和粤西的方言进行了调查,先后出版了《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1987、1988、1990)、《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1994)、《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以及《广东粤方言概要》(2002)等专著。另外,国家语委启动的广东省语言保护工程已经在2019年圆满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能为广州市语言博物馆提供丰富展示材料。

其三,

建设力量雄厚

良好的文化生态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必要条件,广东省近年来对文化体系持续投入,为广州建设语言博物馆创造了良好环境。2012年广州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文化转型,传承发扬岭南文化的研究报告》,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开展了博物馆类建设重点项目28项,耗资100多亿元。2016年广州市政协提案委提出《关于建设广州“博物馆之城”的建议》(第1042号),广州市政府已经将这个建设规划写进了“十三五规划”之中。《广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要求,广州市以建立大型国有博物馆为主体,中小型民办博物馆为补充,努力在类型和规模上实现多样化。此规划还提出广州市要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国有博物馆体系以及特色鲜明、管理完善的民办博物馆体系。


四、

思考与建议

北京、上海城市语言类博物馆已经开始起步,广州的城市语言博物馆建设也提上了议程。如果要进行广州语言博物馆的建设,那么我们需要从那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我们将结合未来的广州城市博物馆的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凝结着广东媒体人和方言人心血的馆陈方案

(一)

借助社会力量建馆

目前,博物馆的建设力量有政府与社会力量两类。2016年《广州市“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中提出:“博物馆的建设涵盖了国有博物馆系统与民办博物馆系统”,提出了政府和社会两种主要的建设力量。2018年2月,通过行业和社会力量资助成立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广州市番禺区明珠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广州地铁博物馆、广州迪士普音响博物馆和天天洗衣文化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在广州市顺利揭牌。同样,广州市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部门计划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发挥民间团体、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语言博物馆。另外,现今国内各地语言博物馆多数依托高校建设,而且坐落的地区多是在中小城市。虽然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管理单位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公益性与教育性的集合体的博物馆最好由文博部门管理,以充分发挥它的文化与教育效应。

(二)

探索线上博物馆模式

线上展馆是语言博物馆建设的主要趋势,很多实体的博物馆还有配套建设线上的语言博物馆。因为线上博物馆只在网络空间留存,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实物、场地和人力资源的依赖,方便人们随时访问,切合信息时代人们碎片化学习和网络阅读习惯。换句话说,线下博物馆比起实体博物馆更有建设优势。若城市语言博物馆建设条件有限,那么主管部门也可以考虑先开展或者只开展网上博物馆线上建设。

(三)

注重地方文化展示

城市语言博物馆要能体现地域语言特色,在本地语言的认识、认同、继承过程与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语言认识是指对语言的历史来源、发展过程、基本特征的了解。语言认同是指对语言所蕴含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审美表达的接纳,语言继承是参观者对自身所在地域语言的主动学习与表达。这些环节要通过博物馆的地方文化特色引导完成。博物馆陈列的重点可以是影响当地语言发展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名人和重要人文景观等。广州地区的语言陈列可以“百年粤语”为主题,系统展现广州粤语的发展由来,提高人们对粤语的了解。另外,可结合粤语文艺作品,如粤语电影、粤语电视、粤语歌曲、粤语曲艺,提升人们对粤语兴趣。广东电视台本地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以及南方电视台《七十二家房客》都是以粤语为载体的岭南文化宝库,剧中有大量生活化粤语的俗语、歇后语,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

(四)

加强科普互动与社会服务

研究表明,当代博物馆的服务多以参观者为中心,一般都有教育科普环节与参观者互动设置。北京、上海城市语言类博物馆在互动体验层面比较单薄,不能很好地吸引青少年和儿童,而青少年和儿童群体在博物馆参观人员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他们同时也是语言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所以未来广州城市博物馆应该有针对性地为青少年儿童设置互动板块,大力促进青少年群体对城市语言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参展观众中的青少年群体,广州未来的实体语言博物馆在展品的陈列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升青少年儿童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一方面,可从发展语言学的角度布展,例如婴儿如何学说话,儿童如何学会书写。另一方面,可从历史语言的角度来陈设,例如在地名中古今变化,物品名称的演变,称谓的变化等等。广西省贺州学院的语言博物馆展品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为有粤语学习需求的参观者提供粤语文化读物和粤语学习教材。同时,博物馆可以为民众、社会团体其它实体博物馆量身定制语言服务,在已有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市华侨博物馆、广州音乐博物馆、广州工业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广州民俗博物馆以及粤海关博物馆等重点建设博物馆中增设“粤语”、“客家话”和“潮州话”等方言解说板块,更好地推动本地文化的实际运用。


五、

结语

城市语言博物馆是一种新型语言类博物馆,它的建设对城市文明建设及城市新移民的融入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城市语言博物馆能跨越时间的鸿沟将城市有声的语言留存,使得子孙后代能够聆听到数百年甚至千年前祖辈曾使用的声音;语言博物馆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够听到城市各区镇居民所用的语言。城市各群体的语言一旦作为展品被博物馆典藏,就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兼具科学研究价值与文化传播价值,不再是转瞬即逝的声波。现今的广州已经有了建设城市语言博物馆的基础,如果他日广州城市博物馆能够建成,那么它定能发挥语言博物馆文化传承与传播作用,活化语言资源和语用资源,有效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推动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略)

原载《南方语言学》第17辑,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21


秦绿叶,任教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往期回顾:

岭南文化 | 甘于恩:岭南人文景观

学人 | 甘于恩:《粤语与文化研究书目》后记

特稿 | 林春雨、甘于恩:《广东东部闽方言语音地图集》凡例

岭南风物(音频)| 司徒梁希:广式咸酸(番禺市桥话)

广府文化(音频) | 谭智雅:大街小巷的凉茶铺(佛山南海话)







本期排版|盘海丽
本期审读|刘安娜
责任编辑|甘于恩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资源快讯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 保护方言

 你我共同努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