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 | 甘于恩:岭南文化视域下的湛江方言文化(上)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2-12-22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甘于恩:岭南文化视域下的湛江方言文化(上)


一、岭南方言的价值及研究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信息。广东地区除了粤、闽、客三大方言之外,还有一些使用人数较少的小方言,如粤北土语、官话、湘语等,此外在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则有部分居民使用瑶语、畲话、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的多样性其实是地方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体现了地方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价值,值得珍惜与保留。广东方言的多样性,反映了广东别具一格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特色。概言之为以下数方面:

1、广东的各种方言,程度不等地保留了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是了解、研究汉语发展史的可贵材料。同时通过这些方言与古汉语关系的认定,也有助于了解各个民系迁移、开发岭南的时间。

2、粤、闽、客三大方言本属汉语,但在岭南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与当地的土语产生融合和相互影响。研究和认识这些方言的特点,对于了解早期广东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早期南粤少数民族语言的特征(例如吴川的“吉兆土话”,或称“吉兆海话”),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民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方言又是民俗的主要内容和承载工具,不少民俗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已经濒临消失,而方言往往或多或少地保留这方面的内容,如俗语、谚语、歌谣等。

4、方言与地方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地方戏剧和民歌,与方言相互依存。如粤语对于粤剧,雷州话对于雷剧,客家话对于客家山歌,这些方言是形成地方戏剧和民歌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脱离了方言,这些地方文学也就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5、方言与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亦息息相关,如地名、店名、人名等,不同的区域也会带上不同的方言色彩,如珠三角多用“涌”(读“冲”)作地名,反映粤语区多水的地理环境;潮汕一带多用“厝、竂、墘”作地名,雷州一带的“仔”地名,则反映潮汕话、雷州话与闽语的密切关系。深入了解方言特点,有利于制订更符合当地实情的语言和文化政策。


二、湛江的地理位置与湛江的方言分布

(一)湛江的地理位置: 

湛江也称“雷州半岛”,位于我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合称“中国三大半岛”。它三面环海: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海岸线长约1556公里。半岛南北长约140公里,东西宽约60-70公里,全境面积13225平方公里。半岛地势大致是中轴高,东西两侧低,南北高而中间低,起伏和缓,其中平原占66%,丘陵占30.6%,山地占3.4%。北部为低丘陵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地势最高,中南部多为缓坡台地和和沿海平原,多火山喷发遗迹。沿海滩涂宽广。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没有贯穿半岛南北的大江大河,仅有流经的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

湛江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茂名市茂南区和化州、电白县接壤。全市陆地总面积1.32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面积146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98.12万,大部分人口为汉族,少数民族人口4.22万人。


(二)湛江地区的方言分布:湛江市含赤坎、霞山、坡头、麻章四区,另辖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吴川等县市。湛江境内有粤、客、闽三大方言,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33%(约220多万),客家话使用人口的比例则为12%(约60余万),闽方言又称雷话或雷州话,是通行范围最广的方言,使用人口比例为51%(约300多万)。以下分别介绍:

湛江市区与郊区。赤坎、霞山两个老城区的大部分居民使用湛江白话,周围农村通行雷话(如霞山区海头乡等地有8万多人使用雷话);麻章区的麻章、湖光、太平、民安、东山、磠州、东简7镇约有42万人讲雷话;坡头区的居民使用吴川土白话,部分使用湛江白话,少数使用雷话;坡头郊区多通行雷话,少数使用白话。合计湛江市闽语使用人口超过50万。

徐闻县。境内主要通行闽语,粤语则在农场(如南华、五一、海鸥、勇士等农场)、县城使用,而下桥、曲界、锦和、龙塘也有少数村落使用粤语和客家话(客家话的人口数据赵越2014的统计为2.3万)。

雷州市。即原海康县,境内主要通行闽语,但粤语现在县城雷城亦使用。粤语通行范围主要在农场,如东方红、金星、幸福等。另客路、英利两镇有小部分居民使用粤、客方言,雷州市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客路、英利、唐家三镇,使用人口为5759人。

遂溪县。多数地区使用雷话,分布于东、中、南和西南部的黄略、城西、岭北、建新、城月、洋青、沙古、河头、乐民、江洪及西北部的北潭等地;但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的杨柑、乌塘、北坡、港门、界炮、下六、草潭、附城乡镇则通行粤方言,使用人口约12万多。遂城(县城)原为闽语区,现在粤语在政府机关亦通用。遂溪粤方言又按口音的不同,有“大种话”和“细种话”之分,大种话阴平多读33,据称来源于东莞石龙镇,细种话阴平则读55,与广州话相近。

另,城月、城西、沙古、岭北、北坡、杨柑、附城等处有客家话居民,属于50年代修雷州青年运河时从廉江的鹤地等地和高州水库迁来的“水库移民”,人数约2万左右。

廉江市。廉江客话通行于境内的西部和北部的乡村地区,使用人口超过50万,是廉江市的第一大方言。而廉江白话则分布于廉城、安铺、石城、平坦4区镇及良垌、新华、新民、给水、营仔的大部分,以及横山、河堤的个别村落,使用人口超过30万。廉江闽语统称“黎话”,又称“雷话”,主要分布于横山、河堤、龙湾3个区及新民、营仔的部分乡村,使用人口近30万。

吴川市。境内有粤、闽两种方言,其中粤语又可以分为两类:(1)吴川白话,使用人口约20余万,又有梅菉音、塘垛音、长岐音之分;(2)吴阳土白话,使用人口约40多万,通行于吴阳、中山、黄坡、塘尾、振文、樟铺、板桥等区镇,另湛江坡头区有20几万居民也使用这种方言。闽方言在吴川的使用人口约10万,旧称“东话”,因福建在广东的东北方向而得名,或称为“黎话”(雷话),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区镇,使用人口近10万。

海话:即吉兆海话,通行于覃巴的吉兆乡,与临高话非常接近,旧说海话属于闽语,现在一般认为属壮语,使用人口仅2000余人(目前已达不到这一数据)。

三、湛江地区方言研究概说

我们所说的“湛江地区方言”,不单指湛江白话,也指湛江地区通行的其他方言,包括闽方言和客家方言等。以下依序介绍三大方言的研究概况。

(一) 湛江粤语:湛江粤语有狭义和广义的分别,狭义的湛江粤语仅指湛江市区白话,广义的湛江粤语指湛江境内(包括下辖县市)的粤语。与广府粤语相比,湛江粤语的研究,不是太受关注。最早触及湛江方言研究的,是一篇署名李全佳的《吴川方言》,刊于《文风学报》,2-3期,1948年发表,内容不详。后来则有:袁炳《湛江方言溯源》,雷州师专学报,1983:1

这些都是较早的研究,内容相对简略。这里先介绍综述类的成果,张振兴曾在《方言》发表《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方言分布》(方言,1986年3期),是研究湛江方言的必读论文;我则在《学术研究》(2010年9期)上发表《广东方言的分布》,其中第12小节专门介绍湛江方言的分布和人口状况,可供参考。另外《广东闽方言的分布》(发表于第11届闽方言论文集)第二节为“粤西闽语”,第1小节也介绍湛江闽语的情况。我的博士生陈李茂也发表《粤西吴川市的语言资源》(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和《雷州话研究述评》(钦州学院学报,2018:7),《粤语与文化研究参考书目》对湛江相关论著的收录则截止至2007年。另外,各县市地方志的“方言篇”也是了解当地语言的一个入口。

后来的研究,多集中于下辖县市方言的研究,如:

1.  林彬:吴川方言亲属称谓词.方言, 1991(1).

2.  张振兴:广东省吴川方言记略,方言,1992(3).(文中亦提及吴川闽语)

3.  何科根:吴化片粤语的语言特点。语文研究,1997(3).

4.  林华勇:廉城粤语中的清边擦音ɬ.语言研究论丛,9,178-190,2002.

5.  林华勇:广东廉江方言的"在""在呢"[提要].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通讯, 2003.

6.  林华勇:从廉江方言看汉语"言说"义动词的语法化.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

7.  林华勇:广东廉江方言的经历体和重行体——兼谈体貌的区分及谓词的语义作用.中国语文研究,2005(2).

8.  林华勇:廉江方言中表尝试与猜测的"睇过".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提要集, 2005.

9.  刘镇发、魏日宁:廉江市区白话概况[提要].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提要集, 2005.

10.  林华勇,马喆:广东廉江方言的“子”义语素与小称问题。语言科学,2008(11).

11.  林华勇,马喆:廉江方言言说义动词“讲”的语法化。中国语文,2007(2).

12.  林华勇:广东廉江方言语气动词的功能和类别。方言,2007(4).

13.  林华勇、郭必之:廉江粤语中因方言接触产生的语法变异现象。南方语言学,2,2010.

14.  林华勇、郭必之:廉江粤语“来/去”的语法化与功能趋近现象。中国语文,2010(6).

15.  易轩:广东吴川方言进行体标记研究。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

16.  陈宇宇:粤方言湛江官渡镇吴阳话古语词举隅。现代语文,2013.

17.  林华勇2014年出版《廉江粤语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可谓是粤西廉江语法的阶段性总结。

18.  邵慧君对粤西粤语一直关注,有较多成果。体现在《广东方言与文化探论》和《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两书,后者收录了湛江5个方言点的音系材料,另外她还发表与湛江方言相关的论文:《廉江市粤客词汇相似度的计量分析》(与秦绿叶合作,中国语文2008年2期),《粤语“吴化片”商榷》(方言2016),《廉江安铺白话音系及同音字汇》(南方语言学,6,2014)。岭南师院的李健老师也写过几篇有关吴化片粤语的论文,如《吴化片粤语的语音特点》(语文研究1997年3期)、《吴化粤语的历史形成》(岭南师范学院2014)以及专著《吴化粤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9.  学位论文有:林华青《吴川方言小称变音研究》(中山大学,2011),关洪《湛江市三个粤语点语音比较研究》(暨南大学,2012),叶沛《吴阳话语音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2)、张光礼《吴川市梅菉粤方言语音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2)以及《吴阳话词汇简析》(广西师大漓江学院本科论文,2016,作者不详)。

20.  即将出版的《广东粤方言地图集》则有以下数点涉及湛江,即:湛江赤坎、湛江坡头、吴川梅菉、吴川吴阳、廉江吉水、廉江廉城,共6个粤语点。还有学者从地名角度做研究,如赵越、杨冰霞《多种因素编织成多姿多彩的雷州半岛地名》(中国地名,2013)。

21.  工具书有:钟德编纂《吴川音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等。

22.  从文化学角度调研粤西粤语的有,冯国强的《两广海南海洋捕捞渔谚辑注与其语言特色和语汇变迁》(万卷楼,2020)采集了一些湛江地区的渔谚(涉及湛江渔谚约十余条),加以注音解释,例如:

  三月雨水多,黄花退海快(湛江硇洲岛)

春季南渡江水增加时,位于江口不远的硇洲渔场的海水浓度被江水冲淡,故大黄鱼的生理特性不能适应,鱼群便洄游到其他海区去。

梁赟在《南方论刊》(2016年5期)发表《粤西方言籺类词与粤西民俗》则探讨特征词“籺”与民俗的关系。

  (二)湛江闽语:湛江闽语即通常说的“雷州话”或“海话”。

  张振兴是较早关注到湛江地区闽语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对湛江地区的方言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广东省雷州半岛的方言分布》较为详细地对该地区闽语的分布及主要特点做了介绍,《海康方言记略》以海康(今雷州)为代表点,对其音系、词汇和语法特征做了系统描写。 

233.  林伦伦对粤西闽语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有《广东闽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征》《粤西闽语词汇的构成特点》《粤西闽语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粤西闽语的音韵特征》《粤西闽语雷州话研究》(中华书局,2006)等论著。他对湛江地区闽语的关注范围扩大到电白地区,还特别注重将湛江地区闽语与粤东、福建闽语做横向比较,研究更加深入。

陈云龙对整个粤西地区闽语的分布情况了解较为全面,是对湛江地区闽语的语音研究十分深入的学者。《福建移民与粤西闽语》(南方语言学,4辑,2012)对粤西闽语来源及具体分布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徐闻(下洋)闽语的声韵调》(与蔡蓝合作)、《广东电白沙院黎话记略》将目光投向代表点(雷州)以外的徐闻、电白,揭示了非代表点的语音面貌,反映了湛江地区闽语的内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粤西濒危方言调查研究”对吴川东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接触及濒危趋势等情况做了全面调查和研究。陈氏的博士论文《粤西闽语音变研究》中首次提出将粤西闽语分成东、西、北三片,通过将粤西地区雷州、吴川兰石、电白龙山、罗定这四个点的闽语与潮汕、福建乃至海南闽语作比较,探讨粤西闽语笔记具有地域特色的音变现象。近十年陈云龙陆续对粤西东部的吴川兰石东话、电白海话、电白黎话及北部的云浮、罗定、阳江地区的闽语做了详尽的田野调查,其专著《粤西闽语字音》(待出版)收录了雷州、徐闻、横山、兰石、林头、树仔、罗定、儒洞8个点的字音,充分考虑到了粤西地区内部闽语分布及其差异性。

30.  境外对湛江地区闽语语音研究并不多见,余霭芹《The Suixi Dialect of Leizhou——A Study of Phonological,lexical and Syntactic Structure》对遂溪闽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她另有一篇相关论文:《韵尾塞音与声调——雷州方言一例》(语言研究,1983年1期);台湾学者吴瑞文的《论海康方言b-、z-声母的一个历史来源》提供了一些研究粤西闽语语音的新角度,张屏生《粤西闽语比较研究(一)》系统描写了徐城和雷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31.  曹志耘主编《汉语方言地图集》首次以绘制地图的方式展现湛江地区麻章区湖光镇和徐闻闽语两个点的特点。

32.  湛江地区闽语的其他研究还有少量涉及到方言来源、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和方言文化等方面的论著。李如龙《从方言特征词看莆仙话和粤琼闽语的关系》主要以特征词角度来印证粤西移民来自莆田一说,《闽粤琼闽语词汇比较研究》(与高然、甘于恩合作,第四届国际闽语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将三地闽语做了比较,其中涉及雷州方言;李新魁《广东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第五部分“雷州话的分化”谈到粤西闽语的来源与形成过程,钱奠香《雷琼闽语特征词初探》归纳研究了雷州与海南共有的71条特征词,黎海情《雷州话亲属称谓的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5)和唐七元《雷州话亲属称谓中“同名异实”与“同实异名”现象之浅析》对雷州话的亲属称谓词做了初步描述和探讨,孙玉卿等的《雷州话的古语词》揭示雷州话与古汉语的关系(南方语言学7),廖小曼、甘于恩合作的《雷州话句末语气词研究》讨论了雷州话独具特色的句末语气词(嘉应学院学报,2018)。另外,钱奠香将雷州话词语与海南闽语进行了比较研究(《雷琼闽语特征词初探》,《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蔡叶青研究雷州话中的非汉语成分(《雷州话与壮侗语族语言》,《海康文史》2期,1986;《雷州地名的语言特色》,《地名知识》3期,1992)。

33.  施其生主持2006年国家社科项目“闽南方言语法比较研究”,选择雷州点录制了500余条语法例句。邵慧君主持2011国家社科项目“粤西湛茂地区粤、客、闽方言接触研究”选取湛江廉江地区与茂名电白地区诸点,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该地区粤、客、闽方言的接触情况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廉江安铺闽语、石城闽语、电城闽语和霞洞闽语。

34.  此外,还有一些学位论文研究湛江闽语,如王濬《雷州半岛海康闽语音韵研究》(暨南国际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南投,2007),吴妹《湛江闽语动词形容词重叠的研究》(暨南大学,2011),符小奋《雷州方言用字研究》(暨南大学,2016),叶露《雷州方言词汇研究》(湖北师范大学,2017),廖小曼《湛江闽语语音的地理语言学研究》(暨南大学,2019)等。





(《湛江闽语语音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廖小曼,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9)


从文化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有:甘于恩等的《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学术研究,2002年9期)与朱月明的《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2015)都介绍了独具魅力的雷州方言文化,刘刚《简论雷州方言与闽南方言的文化渊源——以语音、词汇、语法和古文献为视角的考察》(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5期)也是这方面的成果。

工具书方面,张振兴与蔡叶青合著了《雷州方言词典》,详尽收录了大量的雷州方言词,影响甚广;还有蔡山桂《雷州音字典》(羊城晚报出版社,2013)。蔡叶青先生作为雷州话民间研究者,还著有《雷州方言志》、《雷州话方言词典(普通话对照)》(海康县文联1990)。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普及性读物,如雷琼风的《趣话雷话》(个人出版,年份不详)。


(未完待续)




(《趣话雷话》,雷琼风著,个人出版,年份不详)



END


往期推荐

● 粤西风物(音频)| 连倬尹:湛江白切鸡(湛江白话)

● 端午特别节目(音频)| 黄丽娜: 雷州鸭母粽(湛江雷州纪家话)

● 方言与民俗(音频)| 杨刘秀子:湛江年例(一)(廉江话、湛江白话、雷州话、坡头话)

● 方言与景点(音频)| 吴彩常:龙海天(湛江东海岛闽语)


本期编辑:汤芳平

本期审读:丁阳

责任总编:老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日更新多篇不同方言背景的推文不容易,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支持。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的习惯,在此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语言保护工作就有希望!感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