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音频)| 粤语委:木棉花树下的语保人(普通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语保人


//


木棉花是广东省的省花,因其奋发向上的精神和火红鲜艳的花色又被称为“英雄花”,而它的花语却异常温柔——“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如此热烈昂扬的花像极了广东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语保人们,为了将地方方言及其所承载的乡愁与故事守护好,他们奋斗在寒暑假的田野调查中,奋斗在日复一日的语言文字战线上,奋斗在对汉语方言的创新研究和传承开发中…


//


广东的方言文化源远流长。从2016年启动语保工作后,广东共有70个地区被设为方言调查点。经过5年全省语保人的共同努力,一共有59个方言点和国家语保中心确定的3个濒危方言点完成调查任务,剩下的11个方言点的调查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少不了全省工作机制的有力完善,首席专家指导组的悉心指导、课题负责人的用心专注和课题成员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但还有一群特别的人值得被我们好好记住,那就是语保工程中最关键、最可爱的角色——田野发音人。



//


每次各地区接到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汉语方言调查项目任务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寻找合适的发音人。他们不仅要在年龄区间、身体状况、家庭环境、方言习得等方面符合遴选条件,还需要对家乡方言文化具备一定的了解,才能为我们录制一段又一段有趣生动的方言故事,解释一些方言读音的特殊来源,帮助调查者确认各个读音的地区特殊性。因此,每一年我们各个方言调查点从初期的纸本调查到后期的录音摄像,总少不了与当地发音人发生各种各样难忘的故事。正是因为这群扎根于土地的的发音人,才能让方言保护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



//


正如2019年8月上旬,我们跟随课题组前往广东高要地区进行方言调查和语保摄录。当课题组几经周折将前期确定好的老年女性、老年男性、青年男性、青年女性、地方普通话和口头文化等若干名发音人聚集到录音摄像现场后,都长舒了一口气,以为把最难的问题攻克下来了。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正式开始录音前对录音设备的调试以及布置背景蓝布也成为一道不小的坎。因为课题最终的录音成果对于收音过程中的杂音、噪声的包容度极小,但又因环境限制,没有专业的录音间,因此发音人发音时伴随而来的环绕音和杂音给收音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由于第一次调摄设备时,课题组所处摄录的学校并没有学生,因此噪声也相对较小,符合收音条件。但正式录制当天恰逢学生返校,噪声也大了起来。调查团队的人员非常着急,他们知道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找一个合适的摄录地点,而且发音人也都在等着他们开展下一步工作。此时,肇庆语委办负责人张叶老师主动找到了课题负责人,提出愿意帮助课题组联系以前她任职的单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提供。后来,得知课题组借用场地的目的和用途,该单位的负责人也欣然同意,这样才使得课题组得以迅速确定并更换摄录点,保证摄录工作的正常进行。



//


那一天,当他们到达新的摄录地点后,“挂蓝布”又成为课题组新的难题。拍摄视频时所需要的背景蓝布需要毫无褶皱、整齐地铺在背景板上,但当时学校提供的多功能厅没有可以贴住或夹住的支点。工作人员最后用上了立麦架、鱼尾夹、胶纸等工具,又在众人“这边歪了”“那边高点儿”的指挥下好不容易才把背景布挂好。这些小小的插曲实际上耽误了发音人不少时间,但发音人都一心在帮助课题组解难题,给项目工作人员提建议,盼着课题可以顺利进行。


//


后来两周的摄录时间,正好是高要地区最热的时候,发音人在密闭安静的摄录环境下都热得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提出中途退出或者全程抱怨不停。不少发音人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只要课题组有需要,他们总是随叫随到,尽全力配合摄录工作。口头文化的发音人在得知课题组想要多录几个故事和童谣后,专门回家和家人朋友交流,第二天又来给语保工作者多录了几首歌谣和当地七星岩的传说。


//


这几年,在各个方言调查点的语保项目推进中,我们还遇到过许多优秀的田野发音人。曾有这样一群地方老教师,他们经过课题组调查前期的严苛筛选后被确定下来为该地区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的发音人。为了让方言语音更好地录制,据课题组介绍,老年发音人在每次录音前都会找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一起探讨、回忆当地的方言文化,特别是端州区教育督导室退休干部欧宏基老师还要追溯各个发音的地区来源,以确保为课题组还原最真实的方言语音面貌,带来最翔实的口头文化故事。作为一名语言文字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对于这一群藏在巷陌田野间,默默无闻的发音人只有敬佩和感恩,敬佩他们对于保护家乡方言的赤诚之心,感恩于他们对于每一个语保课题付出的真心。正是有这样的心手相连,才得以共同守护广东庞大的方言资源。



//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这群发音人就像盛放的木棉花一般,不需要绿叶的衬托,在守护乡音的路上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已足够绚烂夺目。但这群语保英雄从未居功自傲,而是像木棉花可以入药清热解毒一样,给了我们语保工作者温淳的关怀和用心的支持。

如今,木棉花树下的语保人将带着和它一脉相承的英雄气概,在广东语言资源保护的路上乘风破浪,不忘初心,抱朴守拙,行稳致远。



(本文原载《语保故事(1)》,王莉宁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11月版,署名: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撰稿人:董光柱)



文字 | 董光柱

图片 | 网络(侵删)

音频 | 董光柱

本期编辑 | 李烨彤

本期审读 | 聂佳雨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往期回顾:

语保的故事 | 黄高飞:百折不挠做语保 终成正果心欢畅——雷州语保琐记

讲座|甘于恩:留下语言的“动图”——基于语言实践论的语保新思路(提要)

报道丨道路阻且长,克难不畏险——语保中心畲语教材小分队景宁寒冬调研之行


/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