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音的故事(二十六)| 朱晓农:声调探索的传承:从利玛窦到赵元任(连载)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0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声调探索的传承:从利玛窦到赵元任

沈约的声调理论统治了音韵学界差不多一千五百年,学者们说到声调,无不是平上去入。当时的学者不懂声学,也不懂生理学,没法对声调进行客观描写。直到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了传教要学中文,这才意识到对声调进行客观描写的必要性。最初描写声调的是明代末年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利玛窦、庞迪我、郭居静、金尼阁等人。当时的传教士都是学者,他们掌握着西方自从文艺复兴以来发展起来的各种科学技术知识。当他们来到中国传教时,为了使在传统儒家教育影响下的中国人能够接受西方的神学观念,他们也改换儒服,与中国士大夫相交往,谈论孔孟老庄,并与自己的天主教神学相附会。同时,他们也积极向中国介绍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展示西方文化在技术上的优越性,以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天主教产生兴趣,从而入教。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成效。许多中国高级官员如徐光启、瞿式耜等都加入了天主教。这里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明末的徐光启,他是上海人,官至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他是传统“文理”俱佳,“文”不用说了,他是进士出身。“理”呢,他又是《农政全书》的作者。但自从结识了利玛窦,竟然迷上了科学。他学了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和利玛窦一起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他死后安葬在上海徐家汇南丹路上的阁老坟山,徐家汇就是因徐光启而得名的,而徐光启则是把几何、演绎逻辑引进中国的理性主义先驱人物。

朱晓农当年就在阁老坟山边上的徐汇中学就读。记得那是初二,来了位二级教师翁老师讲几何。第一堂课他病病怏怏地走进教室﹐两眼半望着天花板﹐慢条斯理地讲“geometry”一词的希腊语源。他讲述着古希腊理性主义文化﹑欧几里德公理﹑演示令人心悦诚服的演绎推理、逻辑证明。朱晓农日后终于明白国学高明、性情通达如徐光启,其实就是折服在这不可抗拒的讲道理的方式和程序上的。这种靠逻辑的讲理方式,有理不在声高,不像孟夫子以来的辩论之术,以“气”鼓动,以“情”煽动,最后以“势”镇住对手,更像忽悠而不像讲理。

传教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得学习中国的语言,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对中国的语言进行了研究。他们不但将汉语第一次用拼音文字表达了出来,而且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声调变化。当时还没有实验语音学的仪器,精通音乐的传教士就将汉语的声调记录了下来,例如利玛窦就附加符号表示,当时的通行官话有五个声调,比今天的普通话多一个入声(利玛窦的故事后文还要讲)。这些都是我们研究音法演化的珍贵资料。

然而,传教士在清代被驱逐之后,对于汉语声调的研究再也没继续下去。就这样又过了两百年,中国的语言学经历了乾嘉学派,达到了古典声韵研究的高峰。直到民国时期,西方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汉语的声调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其中不能不提的则是两位学者,一位是刘半农,一位是赵元任。刘半农是第一个发现声调的物理属性的,他的故事下面再讲。赵元任则首创声调五度制,从此声调变得可以描写、可以掌握、可以讨论了。

图1:作曲家、哲学家、翻译家、语言学家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近代科学、学术、艺术史上一位天才型的人物。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参加全国性的庚款留美选拔考试,考了第二名。著名的学者胡适那次是考了第五十五名。他去美国之后进入了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主修数学,当时数学课程获得两个100分,一个98分,多年保持了该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大学毕业后,他却从数学转到哲学,入哈佛大学以《连续:方法论之研究》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顺便说一下,赵元任由“理”入“文”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方法论”。最近朱晓农出版了本书《方法:语言学的灵魂》,把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提高到了首要地步。)留学期间赵元任还选修了物理、音乐、心理学、科学史等课程。博士毕业后在母校康奈尔大学做过物理讲师。1920年赵元任回国,清华大学请他讲授的回到了老本行数学,又加一门英语。后来教务长又要他改教中国史和哲学,最后教的是心理学和物理……光从这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就可以对赵元任学问的广博度有一个领教。

说到赵元任改行研究语言学,还有个故事。1920年冬天,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 (Bertrand Russell) 来中国做访问演讲,赵元任为其担任翻译。罗素一行经杭州、南京、长沙,然后去往北京。一路上热闹非常。在为罗素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各地方言不同,赵元任竟由此发现了自己的语言天赋。譬如,罗素在杭州演讲时,赵元任便以杭州方言来翻译;在去往长沙的途中,赵元任跟同船一位湖南人学了几天湖南方言,到了长沙后,罗素演讲,赵元任竟能以当地方言来做翻译了。当10月26日那天翻译完之后,竟有一位听讲者上前问道:“赵先生,你是哪县的人?”以为他是当地人。罗素看到赵元任的语言天分,便建议赵元任改行语言学。赵元任于是又远赴美国和欧洲,遍访萨丕尔、布龙菲尔德、保尔 · 帕西、梅耶等当时一流的语言学大家,修习语言学。

1925 年6月赵元任应聘到清华国学院,成为传奇性的清华国学院四导师(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之一。他是四位导师中年纪最轻(才三十出头),学位最高不去说他(博士头衔固然对这些位大师来说不算什么,但现代科学的严格训练却是日后取得世界性成就的一个必要条件),学术背景、学术爱好大概是最广阔的。赵元任指导的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就是赵元任那时候的学生。赵元任也是使用现代方法对汉语语音进行研究的先驱之一,并由此奠定了对汉语的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他有极强的音乐天赋。据说有一次在杭州,大家看见一个卖木鱼的摊子,于是赵元任在每个木鱼上敲敲打打,一会儿就挑出了一排木鱼,居然可以演奏出旋律来。在他调查方言的时候,他就利用这一天赋,将声调用音高写下来,正像当年传教士所做的一样。

图2:清华国学院四导师和一位讲师(陈丹青油画)


(原载《叫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朱晓农、焦磊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一版)

往期推荐


语音的故事(二十四)| 朱晓农:什么是四声?四声是什么样的?(连载)
语音的故事(二十三)| 朱晓农:沈约与乌镇(连载)
语音的故事(二十二)| 朱晓农:平平仄仄做诗难(连载)


编辑 | 马文洪

审读 | 李思华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的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